APP下载

沈洁:管理者的风骨

2019-06-22刘文生许定河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外科人才医院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选择放下手术刀,选择接过一家医院的帅印,选择让不安分的心展翅飞翔。

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台一医”)院中心,可以看到两棵树,一棵是樟树,另一棵也是樟树。春意正浓时节,它们在烟雨中,静谧而博大。300年来,它们一直矗立在那里,守望着那片土地和地上的人。

小时候,沈洁家就在大树下。他在树下玩耍,每每看着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往来穿梭,心中总是充满敬意。沈洁最崇拜外科医生,他常常倚着手术室窗户,隔窗相望。对一个懵懂的少年而言,再也没有一个场景比一个人血淋淋地被送入手术间,而后完好无损地出来更震撼人心了。

沈洁立志要当一名外科医生,多年后,他果然名震台州,梦想成真。可是命运并不让他安分,当他选择放下手术刀接过一家医院的帅印时,故事便沿着完全不同的脉络演进。最终,沈洁成就了现在的自己,也成就了现在的台一医。

一个淫雨霏霏的上午,面对记者,沈洁烹茶品茗,诉说过往,故事如烟,缥缈开来。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字一句皆为人生,皆是智慧。而这人生,这智慧,放在中国医疗行业特定的环境中体味,尤具质感。

与时代共舞

2011年,沈洁任院长时,台一医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一种力量驱动他,要改变现状。过去数十年,沈洁眼看医院围绕着两棵大樟树一天天壮大,又眼看它运行起起伏伏,发展并不理想。医院的兴衰荣辱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医路艰辛,沈洁的从医生涯起于一个并不高的起点。由于父亲曾在医院任高管,他进入医院后被认为是关系户,而中专学历也被本科生瞧不上。沈洁平静对待,但在心里发了狠劲:“学历不如你们,开刀还能不如你们?你们走一步,我走三步!”

当好外科医生要具备三个条件:鹰眼、狮心、女人的手。他认为前两者没问题,需要提高的是“女人的手”。他练习弹吉他,睡觉时手指捏着血管钳,日夜不停歇地训练,让他练就了一双灵活自如的双手。要知道,十个手指都能打结的外科医生并不多见。

那是一个不太讲究论资排辈的时代,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上手术台。沈洁出众的技术为自己赢得了平台和尊重。“小沈开刀真漂亮!”前辈不吝赞美。那时,他只有19岁。

21岁时,沈洁开启了从医生涯的第一次进修之旅,日后,他还将多次前往各大知名院所,把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收入囊中,为自己成长、医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任院长后,他仍将此方法视为培养人才的一大利器。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21岁学成归来后,沈洁的技术达到了新的境界,这个青年不断崭露头角,小有名气。1989年,24岁的他,人生迎来新的转折。他赶上了中专生可以考本科的好机遇。几乎是义无反顾,他报考了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

考入大学后,沈洁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理论。有了实践基础,再去读医,效果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读,多为死记硬背,读死书。接触了患者后再去读,理论联系实际,活了。理论方面的快速提升让沈洁的医学修为有了质的提升。

学成归来后,沈洁担任了外科副主任。对新生事物的天然敏感,让他可以走在时代前沿。当从文章中了解到,介入技术正在大型医院大行其道时,他又背起行囊踏上新的学习之路。

1995年,他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学习介入技术。他求知若渴,在半年时间内学习了介入技术和肝胆外科技术。时间太紧了,他没日没夜工作,晕倒在手术台,博得“拼命三郎”的称号。

回到医院后,由于没有DSA,沈洁在胃肠机下完成了台州市第一例介入手术,一战成名。与此同时,肝胆外科手术也在台一医陆续开展。

1998年前后,微创渐成趋势,沈洁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学习微创技术,2000年,台一医已经可以开展腔镜下的各类手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动脉硬化患者越来越多。那时,全国只有个别大型医院设立了独立的血管外科,地市级医院甚至没有相关概念。沈洁看好这块处女地,前往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修,血管外科的新项目得以在台一医一批批开展起来。

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共舞,沈洁引领了医院外科发展。介入、微创、血管外科等从零开始,打开局面,沈洁是公认的创始人。

36岁时,沈洁任大外科主任。角色转换,压力扑面而来。科室有大批高年资医生,如何打造团队是最大的难题。台州市黄岩区经济发达,商业气氛浓厚,医生受到影响,学术氛围下降。沈洁提出团结、和谐、奋进的科训,向不良风气宣战,并派出大批人员出去进修。几年后,医院普外科从籍籍无名跃升为台州市扶持重点学科。

2010年,沈洁任台一医副院长。一年的任期中,沈洁又回到了学习者的角色。从各部门的职能到医院运行逻辑,从改革政策到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沈洁要了解与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他还在适应,新的挑战已然来临。

1 医院与台湾马偕纪念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300多个中层管理干部分批前往学习台湾先进管理知识。

2 医院整合床位调配、预约、入院缴费、院前检查检验安排、麻醉前会诊、相关医疗证明盖章、医保审批等功能,成立住院综合服务中心。

开放办院

台州医疗资源丰富,多家市级医院分布在市区,各有千秋。曾几何时,台一医是台州市数一数二的医院,老一辈专家创造的辉煌,沈洁不曾忘却。到他任院长时,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已不复当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赋予沈洁这代人的使命是复兴台一医。

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形成经济周期。医院发展起起落落,同样也是周期。沈洁的任务就是把医院拉回正确的发展轨道,进入高速发展周期。频频走出医院看外面的世界,最终成就了大外科的发展,也使沈洁形成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胸怀与格局。

医院如何发展,他已成竹在胸。2012年1月,在任院长后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沈洁正式提出开放办院的理念。当时,员工尚无法理解,何谓开放,如何开放?沈洁将很快让他们看到了答案。

开放办院,总结起来为十二个字:上接天气,中接和气,下接地气。

“上接天气”,即要熟知相关政策,了解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学习、交流,以优秀医院为标杆不断提高水平。

近年来,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成为台湾马偕纪念医院友好医院,成为浙江省人民医院协作医院。同时,各科室也积极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与相应的顶级医院、专家形成良好合作,如神经内科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借力发力,有效提升学科实力。

“中接和气”,即对外,医院与政府各部门建立良好关系,尽最大可能助力医院硬发展;对内,医院打破科室壁垒,以脏器为单位,成立多中心。

彼时,行业尚未提出多中心发展模式,沈洁看到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细化的趋势,决定打破内外科之分,开创内外科协同发展的局面。如肝胆内科和肝胆外科组成肝胆疾病中心、胃肠外科和消化内科组成消化病中心、神经内外科组成脑病中心、呼吸科和胸外科组成肺病中心。

多中心发展一方面方便了患者,另一方面有利于医院整合资源,推进各学科协调发展。

“下接地气”,即医院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建立稳定的上下联动合作网络,有效推进分级诊疗。

在沈洁看来,基层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根基,丢掉基层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目前,台一医下有院桥分院、宁溪住院分部、江口住院分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病区四个分部,形成“一中心四分部”格局。各分部与医院合作后,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以院桥中心卫生院为例,2013年合作之初,其业务总量仅为2300余万元,到2018年已增长到8900万元。

台一医强基层的举措同样走在时代前列,浙江省提出“双下沉两提升”时,其已取得不俗成绩,因此,被选为典范在全省会议交流。

“开放办院”是沈洁复兴台一医的关键战略,就医院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该战略无疑意义重大、成效显著。沈洁心中自有一整套医院发展的逻辑,打开医院大门后,他将推出哪些策略以促进医院持续向前?

人才行动

“院长最重要、最需要做好的是人才工作。”人才行动是沈洁治院的核心策略之一。

前不久举行的全市健康大会上,沈洁受邀就医院人才战略进行发言。发言结尾,他把台一医人才战略的成功总结为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用心对他,他也会用心对你。”用心对人,如何用心?这在沈洁那里,大有学问。

院长语录

◎开放办院,总结起来为十二个字:上接天气,中接和气,下接地气。

◎院长最重要、最需要做好的是人才工作。

◎理念强调千万遍,不如去实地学习半个月。他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什么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回来会把所学、所思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想方设法让患者到医院后第一个看到的是医生,这是我们的目标。

人才策略无外乎内培外引,关键是如何让医院变成人才成长最肥沃的土壤。一颗种子如何在医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是沈洁一直思考的问题。

沈洁认为人才成长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进修。在他不到20年的外科生涯中,外出进修不下5次,这是他被称为“沈一刀”的重要原因。成为院长后,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他将之进一步发扬光大。原先大家不愿出去,一是文化和习惯使然,二是激励问题。原来外出进修只发基本工资,大家没有积极性。

沈洁出台了严厉而优厚的进修政策:一是每个科室每年至少有一个人外出进修,这是死命令;二是外出进修,工资奖金全额发放;三是进修医院无法安排住宿的,医院报销住宿费。

新政推出后,医院内部反对声音很大。“出去是出去了,如何保证其把精力放在技术学习上?”对此,沈洁并不担心。“医院加强监管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希望所有人都能学有所获,10个人出去,只要有6个人把技术学回来就足够了。”

2012年起,各科室陆续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顶级医院学习前沿知识和技术,到目前为止,出国进修人员达到30多人,到国内医院进修更是成为常态。医院还鼓励医务人员攻读在职硕博士学位,目前,医院已培养博士3人,攻读在职博士学位3人,取得在职硕士学位60人。

进修回来,医院给人才提供平台,开展新项目,在合规的情况下出现问题,医院担责。这叫做“创新免责”。人才战略实施后,台一医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技术强的优秀队伍。原来医院每年开展的新项目最多时为25个,2018年一年达到156个。

2018年医院3、4类手术量排名前20位中,45岁以上人员只有三个,绝大多数为40岁上下、有过进修经历的年轻医生。沈洁把他们称为“创新代”。“这代人是医院真正的骨干,他们的强大,可以保证医院20年的发展动力。这就是医院的后劲。”

沈洁特别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医院与台湾马偕纪念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300多名中层管理干部将分批前往学习台湾先进管理知识,目前已完成200余人轮训。

“理念强调千万遍,不如去实地学习半个月。他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什么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回来会把所学、所思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沈洁说。

对外招贤纳士,医院将重点放在短缺人才方面。那些技术水平好、在原单位缺乏上升空间、想做事的人会成为台一医优先考虑的对象。人才需要什么,医院提供什么。交心、给平台是沈洁的法宝。

近年来,台一医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成效显著。仅2018年,医院就全职引进上海大型三甲医院十几位高层次人才,为各学科注入骨干力量。

迄今为止,台一医引进的人才,没有一位流失,这从侧面印证了医院人才战略的成功,当然也是医院快速发展最好的佐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赋予沈洁这代人的使命是复兴台一医。

四大战略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沈洁也顺势提出台一医人的梦。最初的梦很现实,是为创三甲医、建新院。一段时间后,医院确立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中远期梦想。在沈洁看来,心有多大,区域医疗中心就有多大,台一医的梦就有多大。

逐梦过程中,台一医形成了建设新院区、“上三甲”、人才培养三大战略。如今,新院区正在建设中,创三甲年内努力实现,人才战略成果丰硕。新的战略呼之欲出,沈洁将其确定为“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政府2016年提出的概念,意指群众和企业到机构办事“跑一次”或“零上门”。受政府办证中心启发,沈洁整合医疗咨询、导诊、分诊、病历资料复印、失物招领、协助自助血压测量、小物件临时寄存、医保咨询及审批和医学诊断等服务功能,成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床位调配、预约、入院缴费、院前检查检验安排、麻醉前会诊、相关医疗证明盖章、医保审批、双向转诊等服务功能,成立住院综合服务中心。

患者“最多跑一次”的同时,沈洁还推行让员工“最多跑一次”的暖心服务。如推行OA办公系统,让职能科室牵头跑,信息系统重点跑,提升办事效率,使员工更有获得感;医院食堂提供净菜服务,员工手机点菜,回家可直接下锅。

沈洁透露,今年,医院将继续精简就诊流程,重点打造“无窗口医院”,全力实现刷脸就诊。“想方设法让患者到医院后第一个看到的是医生,这是我们的目标。”

从种种细节可以看出,沈洁的管理处处体现“用心”,他把其归因于哲学。受儿子影响,沈洁学习哲学,哲学管心。沈洁认为,文化也是管心,二者相通。因此,他一直在用心打造医院文化。“文化不败,医院不败。”

沈洁上任后陆续建立完善了医院院训、医院愿景、医院使命、文化内涵、办院宗旨、办院理念、医院精神七大文化精神,在医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台一医首届中国医师节颁奖晚会特别设置了为15位“杏林奖”老前辈献花和颁奖的仪式,老前辈们是医院各学科在世的最早创始人,他们一手打造了台一医最辉煌的时代。他们站在台上,是一种精神,激励着台下全院职工。沈洁在下面看到,两个拄着拐杖的师公手在不停地颤抖,他的眼泪一下子就要涌出。

沈洁要为前辈颁奖,当他走上台时,向他们深鞠躬。15位老前辈,15次超过90度深鞠躬,全场起立鼓掌,场面感人。沈洁以这样的行为感谢他们,同时告诉他们,这一代台一医人将不负众望,重塑医院过去的辉煌。

新时代,沈洁提出医院发展“三个转型”:从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型;从骨干型医院向丰满型医院转型;从追求经济效益型向“三满意”型转型。转型升级意味着台一医新的发展周期的到来,沈洁和他治下的台一医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迈上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外科人才医院
人才云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