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
2019-06-22青海省六一幼儿园李君玲
青海省六一幼儿园 李君玲
2016年11月,我园申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幼儿园家园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终身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家庭教育指导理论,对现阶段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存在的普遍性进行调查分析,在了解和掌握家长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方面的差异和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家长和孩子的不同类型、家长的需要、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通过新生预报名活动、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体验式家长会、家委会等多种途径,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家园沟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园互动,提高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新入园幼儿都会出现入园焦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合理利用家园合作,在入园初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制定有效的家园合作策略,形成教育合力,尽可能缩短幼儿入园的适应期。下面就谈谈我园在新入园幼儿家园合作研究中所采用的策略。
一、开展新生入园仪式,共创家园合作新环境
为了增强幼儿的仪式感,开启幼儿成长的新旅程,我们组织开展新生入园仪式,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踏入新环境,从家庭走向社会生活。
㈠环境创设,激发幼儿潜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通过创设生态式的户外环境、主题式的走廊环境、互动式的活动室环境,遵循与儿童的开放、好奇、探究、创造等特点相适应的原则,让环境说话,努力挖掘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资源在教育中的价值。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绿意盎然的“竹林”、憨态可掬的卡通动物等与入园仪式相关的生态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然、丰富、多元、生动、开放的生态户外环境,同时为幼儿创设“幼儿园、我来了”主题式走廊环境,让幼儿园的每一个平方都发挥教育功能。
创设互动式的活动室环境,从区域的设置、主题墙面的布置到各种操作材料的分类,让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参与活动,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环境,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让环境成为幼儿想象与表现的空间,让幼儿、家长的潜能在入园仪式中得到充分发挥。
㈡赠送入园礼物,萌发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尽快与幼儿园、教师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新生入园时,幼儿园购买了象征着七彩童年、快乐甜蜜的七彩风车、棒棒糖等礼物赠送给幼儿,祝贺他们长大进入幼儿园,萌发他们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㈢颁发班牌,提高归属感
班级是幼儿入园以后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班牌是一个班级的标识和象征,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入园仪式上颁发富有童趣、精心设计的班牌,展示班级的良好风貌,增强幼儿、家长、教师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亲情陪伴活动,形成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通过入园前的预报名家长会,我们确定了近阶段的工作重点——家园共育,让幼儿愉快入园。如何让幼儿愉快入园?新入园的儿童到底需要什么?基于儿童的立场我们应该怎么做?带着这些思考,基于儿童立场的亲情陪伴活动诞生了。
亲情陪伴活动是幼儿园缓解新生入园焦虑、增进家园共育的一种常见方式,基本形式有固定日的亲子陪伴活动、半日亲子陪伴活动、一日亲子陪伴活动等,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尽快熟悉幼儿园、老师及同伴,萌发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建立初步的理解信任的家园合作关系。
㈠基于幼儿视角,充分做好活动准备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由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相关的主题,增强我们工作的条理性、科学性,因此我们以直观清晰的思维导图为主线。本着“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理念,老师们共同研讨小班亲情陪伴活动的要求、目标、思路、准备、实施及具体内容,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从小班幼儿的角度出发,绘制亲情陪伴活动思维导图并进行教研分享,同时大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探讨,形成小班亲情陪伴活动方案,为亲情陪伴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㈡基于幼儿需求,有效开展亲情陪伴活动
幼儿离开家人初入幼儿园,最需要的就是像家一样的环境、像家人一样的老师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教师创设宽松、亲和的氛围,让孩子的依恋由家人转向教师,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1.基于儿童需求,变半日、一日的陪伴为三日陪伴
以往我园开展陪伴日活动,时间最长的为一天,有的只有半天,短时间的陪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新入园幼儿的情感需要,但对于建构家园共育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三天的陪伴日活动为家长搭建了一个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的平台。考虑到现代每个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父母均在职,不能长时间请假),我们要求三天的陪伴日活动分别由爸爸、妈妈、祖辈完成。三天的陪伴,更利于幼儿主动适应环境,进一步增进幼儿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体验;其次,可以使爸爸和祖辈发现教育孩子不仅是母亲的事情,其实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第三,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弥补了自己相关知识的不足;第四,三天的亲情陪伴活动形成了“教师更深层地了解家长需求—与家长沟通更顺畅有效—家长体验到理解与尊重,对教师更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投入,更用心—家园关系更和谐”的发展路径。
2.基于儿童需求,丰富陪伴日活动的内容
亲情陪伴活动包含问候时光(教师、幼儿相互自我介绍,相互熟悉)、快乐时光(亲子游戏)、生活时光(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入厕、喝水等生活环节)、温馨时光(幼儿、家长、教师才艺展示)、运动时光(亲子操)五个环节。粘粘球、小袋鼠等亲子游戏让孩子和家长有了一次亲密互动,拉近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区域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专心游戏,互相合作,时而交流,时而欢笑;形象有趣的亲子操表演让孩子和家长们耳目一新;才艺表演让幼儿学会展示自己,亲子手工制作让孩子学会合作,家长和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游戏、体验,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丰富多彩的亲情陪伴活动让幼儿享受到了成功、自信和快乐,促进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让家长和幼儿有效地整合与联动。这种整合与联动,赋予了亲情陪伴活动别样的“灵活性”,有利于幼儿学习、生活经验有效提升,有利于家长和幼儿园建立和谐的合作共育关系。
新生入园的焦点是分离焦虑,这种焦虑不仅是孩子的焦虑,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长的焦虑,而我们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一小小的转折点,其中家园共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与家长的共识是基础和前提,而良好的互动是达到美好结果的必要手段,亲情陪伴活动正是如此,就如家长在活动反馈表上所说: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动静交替、内容丰富。老师真的是太辛苦了,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感受到了快乐,我们作为家长愿意陪伴孩子成长,愿意陪伴幼儿园成长。
基于幼儿立场的亲情陪伴活动,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经验和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引领幼儿主动、积极地体验幼儿园生活,从而获得良好的成长。
三、家长委员会,构建“教育共同体”,全面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就是家长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和协助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促进幼儿园向更高层次健康和谐地发展。作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家长委员会对增进家庭和幼儿园间的信息传递,整合、提升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㈠目标明确——确定家长委员会候选人条件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的代言人,可以代表全体家长与幼儿园进行双向的、回应式的沟通交流。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我们确定了家长委员会候选人条件:热心幼教事业,具有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富有奉献精神,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善于听取意见、办事公道、责任心强,能赢得广大家长的信赖。考虑到现在父母大多是双职工,平时孩子交给祖辈抚养,祖辈们实际承担了孩子的教育和抚养责任,因此家委会成员中要有祖辈代表;同时家委会成员构成要考虑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家委会成员的职业多样性,这样组成的家委会团队才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㈡流程明晰——各班级建立家长委员会
确定候选人条件后,各班级召开家长会,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通过自荐、互荐、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1.给家长一封信。这封信文字简洁、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请孩子们把信带回家,邀请家长踊跃参与家长委员会的建立。
2.家长填写家长委员成员申请表进行自荐。
家长委员会成员自荐表时间: 年 月 日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家长姓名性别年龄亲子关系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自荐内容(个人优势、提供资源等)备 注
3.组织召开家长会,民主选举产生三名家委会成员。
4.召开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家委会工作计划明确家委会职责、权利与分工。
家长委员会职责:
⑴维护大家共同的交流平台:QQ群及微信群;⑵广泛听取家长对保教工作、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换意见;⑶协助教师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当好老师的助手;⑷为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出谋划策,提供条件;⑸推广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促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协调一致。
家长委员会权利:
⑴家委会成员具有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评价权;⑵家委会可以监督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情况和日常管理,幼儿膳食情况和安全保障情况。
家长委员会分工:
⑴会长总体负责组织协调家委会的各项工作。召集家委会委员精心策划、筹备和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⑵宣传委员负责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协助会长做好家委会的各项工作;⑶财务委员负责班级的班费管理,严格班费管理制度,做到班费公开。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意义,修订后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加大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工作的力度。以前,家长主要是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再加上没有家委会这个特别的通道能够上传下达,家长中有好的意见、建议也无法落实。而现在,家委会作为家长代表实现了家园共育双向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家委会成员来自家长,更了解家长和幼儿的情况、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幼儿园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多样化的职业经验和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兴趣特长,有利于幼儿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更加透明化、规范化,进一步密切家园关系,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㈢注重实效——家委会工作的策略
1.注重沟通的艺术
教师和家委会成员之间没有上下级之分,每个参与幼儿教育的个人或团队都是平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这种关系中,沟通交流是关键,各自都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互相尊重与支持。
2.发挥家委会工作的主动性
家委会成员都是成人,都有特长,教师多放手一些,让他们的能力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家委会工作的主动性。
3.充分肯定家委会工作的成绩
我们要充分肯定和保护家委会成员的工作热情,真心诚意感谢他们的劳动与付出。
实践证明,以上这些家园合作策略,使新入园幼儿轻松地踏上了人生第一站,顺利平稳地度过了人生的小小转折点,缩短了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这其中,我们与家长的共识是基础和前提,良好的互动是达成目标的途径,而有效的家园合作策略则为全面打造家园一体合作共育的园所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