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法探析

2019-06-21申江伟

新闻传播 2019年24期
关键词:纪实叙事多样性

[摘要]叙事结构和叙事特点决定着一部纪录片的主题表达、节奏和整体风格。近年来,影视作品和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推陈出新,呈现千变万化之势。但是作为纪录片创作从业者,基本的叙事法和进阶叙事法,需要熟稔于胸。由简入繁、从易到难,在不断的对比、总结、实践中,才能逐渐找到令世人惊艳的叙事法门。

[关键词]纪录片;叙事;单线性;多样性;纪实

叙事最开始是文学写作用语,是指以诗歌、小说或散文等文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一个(或多个)真实的抑或虚构的事件,事件情节的次序和多个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叙事方法。而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影胶片和电视录像带的时代,影视剧以及纪录片和文学作品并行不悖,光影视觉极大限度地占领了读故事、看小说的空间。绚丽的银幕、五彩的荧屏用影像和声音生动讲述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再现了一个个或虚拟或真实的大千世界。

视觉讲述和文字讲述形式不同,却是殊途同归。因为都是在向观众或读者讲故事,传情达意,所以视音素材和文字材料一样,都有一个讲什么,如何讲的问题。讲什么就是纪录片或影视剧的选题和内容的问题,而如何讲,就是本篇的主题,如何叙事的问题。我们纪录片的创作者如何组织材料,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类,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就是叙事方法。不同的叙事方法会使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产生性格迥异的审美意趣。究竟哪种叙事是最好的?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有道是“没有最好的叙事,只有最合适的叙事”。

一、叙事方法无定式,别出心裁常能收获意外之喜

传统的叙事模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人们都熟悉,那就是:序曲、開端、渐入发展、高潮白热化、余音、结尾。这是人类认识事物和情感发展的正常过程。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剧本、做文章如果总按固定的套路来,往往令人生厌。影视剧和纪录片也是一个道理。所以作家和导演们总是费尽心机的标新立异,创造不同的叙事方法。大家熟知的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泰坦尼克号》,采取了倒叙的手法,电影开始时间为1985年,102岁的老年露丝回忆84年前的那段尘封往事,当台词“人们叫它梦想之船,它是的,它的确是”的时候,电影镜头从舷窗外的沉船遗骸拉开,幻化成为1912年的那艘风华绝代的豪华邮轮,时空逆转,观众随着主人公回到了84年前。而在电影的结尾,露丝和杰克诀别于海面,露丝绝望地吹响求救哨声,哨声中画面一转,老年露丝那爬满皱纹的脸出现在镜头前,时空变化,故事又回到了现实,老妇人将价值连城的钻石“海洋之心”抛人大海,以告慰与她生死相恋的男友。影片的叙事在当代和近百年前的时空中穿梭,带着观众去发现、回忆、浪漫、感动、感叹,带入感极强,叙事自然流畅,给观众十分舒适的心理体验。该片独揽第70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剪辑奖、最佳影片奖在内的11项大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而获得第85届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是运用了以第一人称视角表现故事结构与深刻的叙事主题,为影片设置悬念,创造出意蕴深长的套层叙事结构。如果说《少年派》的叙事结构有些许复杂,那么当观众看到被誉为烧脑大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记忆碎片》时,会有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诺兰的作品总能打破俗套的线性时空,以引入入胜的情节带领观众在迷宫中前行,《记忆碎片》匠心独具的“碎片化倒叙”成为了他个人“叙事结晶体”风格的注脚,也成为了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二、纪录片的常规叙事方法

纪录片和影视作品的叙事方法有许多共通点,却又有许多不同,纪录片以还原生活、回归本真为第一要务,和影视、戏剧相比,故事性和戏剧性稍差。或许很多人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有时会比虚构的故事更精彩。但是事实是剧本是艺术化了的生活,“高”于生活,它被人为地设置了不可思议的巧合、矛盾冲突和各种极端境遇,即所谓的戏剧性,根本目的是为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和极致虚拟体验。当然如今的纪录片创作强调增加故事性和戏剧性,以提高纪录片的可视性。但是还是以尊重纪录片的真实性以及基本的创作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做出改变。

(一)单线性叙事法

按照时间顺序从一个事件的开端、发展、纠缠、高潮、结局,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叙述讲述,或是一个人物的生平,从出生、成长、创业、挫折、彷徨、砥砺前行、成就功业、守成(或沉沦)、故去。这是大部分历史人文纪录片包括人物传记类纪录片所主要采用的叙事模式,而正常的倒叙个人认为也属于线性叙事法,它也是目前和顺序(正叙)一样被广泛运用的叙事法。比如:《故宫》、《我们一起走过》、《邓小平》、《中共六大纪事》等等。

(二)多线性叙事法

同时讲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人物成长,事件和人物的发展可以平行、交叉、网状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叙事条框清晰,稍理脉络即可知晓全片结构。同时又能同时表现多个事件、人物,通用度很高。比如:《最后的棒棒》、《拉林河畔》、《兴安岭上》、《小岗纪事》。

(三)模块式叙事法

按照主题、人物、地域的不同,将不同的内容分成不同类别,可以相互关联,也可互不干涉,还可以是“套层结构”,层层关联,每层之间又是相对独立。近年来广受欢迎的许多大型纪录片都采用了这种叙事模式,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大国重器》、《航拍中国》等等。

(四)第一人称视角叙事

纪录片以主人公的叙述画外音作为解说,多数是刻意为主人公制作的作品,也有导演为彰显主人公在片中的重要地位,或为取得新奇体验而采取的叙事策略。这类纪录片适合展现小题材故事或人物。

三、叙事形式的多样性

(一)纯画面配以解说和音乐

新中国纪录片在其初期深受中国传统文学影响及前苏联“形象化政论”的影响,导致中国纪录片出现了三十多年的画面加解说配音乐的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面孔的纪录片通常有形式僵化、内容单调、主题肤浅的诸多弊病,声画两张皮,事件人物平面化。只强调纪录片“宣教”的工具属性,忽略了它记录生活,还原真实的记实本性。

(二)同期纪实加解说加入物采访

这种模式强调了同期纪实的重要性,让人物和事情自己说话,让事实说话,极大地加强了纪录片的真实属性。让纪录片有了“人气儿”。用这种叙事策略的纪录片主张用平民化的视角真实描述人物生活的原生态,同时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加入适度的解说词,以增大片子的信息量和时空维度,并起到串联前后内容的作用,提高了纪录片的叙事效率。

(三)同期纪实加人物采访

去掉解说的纪录片,应该说呈现出了纪录片的另一番风景。故事结构要考虑事件发展本身或是人物命运来龙去脉进行构建,叙事要求故事化戏剧化效果,而人物采访可以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拉近了片中主人公与观众的距离。这种纪录片更加贴近生活本身,由于没有解说词,片子的故事和所表达的主题要靠观众自己去理解体会,这十分考验创作者的主题提炼和叙事技巧。

(四)完全化同期纪实

这是上一种叙事方法的加强版,也是纪录片展现其纪实属性的极致化模式。这种模式几乎在所有环节上都等同于影视剧作品,除了在真实性上的颠覆性反差。一个是根据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故事和人物,而另一个是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在影视剧中角色是需要演员来演的,而在纪录片中角色即演员,演员即角色。真实发生的生活就是剧本,就是情节和镜头本身。此类作品的创作难度也是最大的,如何在拍摄中,让片中所有人物淡忘摄像机的存在,如何在后期创作中搭建故事结构、突出细节、营造高潮的内容,这是一个难题,更是一个挑战。

(五)片中出现主持人

在科技类、自然探险类、第一人称视角体验类纪录片多会采用主持人,而且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BBC的广受欢迎的纪录片《太阳系的奇迹》,探索频道高收视探险类纪录片《荒野生存大挑战》等等。主持人在片中既是参与者也是体验者,他在片中或是贯穿始终或是不时出现,既能起到纪录片叙事的起承转合又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时主持人其实已经是纪录片真实内容的一部分了。

著名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義可以归纳为“对真实素材进行有创意的处理”。而所谓“有创意的处理”便是纪录片的编辑过程叙事过程。纪录片是由不同的导演创作出来的,每个导演的都是不同的“人”,人和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和他的创作背景、人生体悟、审美取向、艺术特色都息息相关。所以每个导演拿到相同主题,甚至相同的素材内容,进行撰稿、编辑最后呈现的片子,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常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叙事方法哪个是最好的、最精彩的?没有,还是那句话,只有做到将主题内涵、内容色彩、摄像风格、故事节奏、音乐格调、审美情趣、细节处理等等恰如其分地融为一炉,让观众看后有感动、有反思、有收获,才是好的叙事。

参考文献:

[1]袁梦.何谓纪录片——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J]戏剧之家,2019(12).

[2]孟蓉.浅谈纪录片的叙事风格[J].科技传播,2019(1).

[3]张秀丽.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6).

[作者简介]申江伟,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编导,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与传媒、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猜你喜欢

纪实叙事多样性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郑州擂台赛纪实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