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编辑的素材“再创作”技巧探讨
2019-06-21牛莉
[摘要]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愈发丰富,渠道也更多。互联网的普及,对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条新闻往往是通过编辑的加工、制作及整合后呈现在受众面前的。特别是面对新媒体的兴起,电视新闻编辑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专业水准,更需要具备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能力。从而为民众呈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精彩纷呈的新闻节目,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基于此,本文展开对电视新闻编辑的素材“再创作”技巧探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素材;再创作技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是主旋律[1]。对于为民众再现真相的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则还需要具有“再创作”能力。毕竟,海量信息也带来新闻的真假难辨问题,民众对电视节目播放质量要求更高。做好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能力的高低十分关键。只有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做出节目特色,能够快速判断新闻的价值、找准切入点、形成自身的编辑风格,具有再创作能力,突出新闻的真实性、实效性、完整性原则:能够以客观理性的视角为民众再现新闻发生的始末,附带必要的解释说明,以便对焦点问题做以深入浅出的剖析,才能发挥自身编辑工作的价值,做好政府部门与民众对话、沟通的纽带与桥梁。
一、电视新闻编辑对素材“再创作”的必要性
现阶段,APP、客户端、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等各家媒体,都在以突出自身优势的方式,向受众传递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讯息,令人目不暇接[2]。为了突出节目的特点,具有品牌辨识度,提高收视率,作为新闻编辑,应注意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具有对素材的“再创作”能力。可以说,作为一名新闻编辑,有没有创新思维、是不是能在现有工作模式中进行突破,变成了衡量一位编辑工作能力的“试金石”,甚至事关整档电视新闻的未来发展。
在此,笔者举个简单的例子:在K市发生了大二女生C與朋友聚餐饮酒后的溺水身亡事件,被曝出的视频中C曾被朋友掌掴。该事一经报道,C同学身患重病母亲一再在镜头前强调女儿孝顺上进、认为其自杀背后一定另有隐情。其也被各路媒体先后报道,有某大V公众号编辑在警方尚未公布调查情况下擅自对事情真相进行揣测性报道,并将道听途说的信息作为论据,猜测施暴者的“特殊”身份,并在新闻中表现得言之凿凿、义愤填膺,其对素材的“再创作”只为了博取眼球、骗取民众的关注,是违背编辑职业道德且十分不负责任的做法,也造成了舆论对官方调查的不信任问题。
而随着该事件的持续发酵,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编辑不仅应保持密切关注,更需具有“冷静传播”的素养,用事实说话,立足于中立、客观的角度对素材进行“再创作”:一方面需不忘职业责任,对微博中假扮死者母亲进行血泪控诉不公执法和骗取打赏的人进行曝光,提醒民众不要上当;另一方面呼吁民众尊重事实,相信法律的公正性,进而在敦促警方严谨调查的同时,掌握案件真相后第一时间进行案情的梳理报道、使真相公布于众,以告慰死者及其家属。这才是作为新闻媒体编辑在法治社会中应当做的。并且,这种尊重事实、理性引导舆论的素材“再创作”更有助于帮民众认清真相,引起作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心,使社会新闻价值最大化,让节目更受百姓信赖。
二、当前电视新闻编辑对素材“再创作”问题
在媒体的融合发展背景下,具有多元化传播渠道+优质的新闻内容是电视新闻获得更多关注力的“制胜法宝”。面对众多节目风格的大同小异,其竞争的核心落脚点便集中在节目策划、编辑能力以及再创作能力上。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电视新闻编辑对素材再创作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不足
智能手机使信息传播更迅速,也给民众带来了多样性信息渠道。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应看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也需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将素材进行再创作,
[作者简介]牛莉,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编辑。避免同质化、突出自身的优势。为此,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新闻的敏感度、良好的洞察力以及整体策划意识,使节目形成自我风格,做好对新闻素材的采集与编辑工作,使其历经精雕细琢,变得有深度、有内涵、有温度。
(二)缺乏互动意识
传统新闻编辑制作新闻素材,通过记者、主播的放送使民众知晓的方式已成为过去时。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素材的再创作与整合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听取民众的心声、了解其关注点,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拉近节目与用户间的距离,增加受众的黏性。例如: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用新闻的锐度、综艺的态度结合微博的思路[3],形成对多种素材的再创作,使新闻播放不再是印象中的一板一眼、正襟危坐,而是主播与受众可进行及时互动,在上一秒看节目发送的评论,可能下一秒便呈现在屏幕中。这种改变新闻单向传播的信息传递方式,深受80、90后受众群体的喜爱。
(三)编辑模式守旧
新闻电视节目便是以即时发生的社会、时政或国际要闻为素材,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制作,并加入民意调查、学者分析及专家的采访等[4],使民众知晓新近发生、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或影响广泛的事件等,其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广泛性、代表性与指向性等特质。而很多新闻编辑还是以守旧的方式进行新闻的编辑,对素材的再创作也仅限于内容整合,难以吸引受众的关注。因此便需编辑转变工作视角,重视新闻内容,面对有趣的新闻可以更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例如:央视某主播频爆金句,一则播报上海垃圾分类的新闻,经过再创作不仅让百姓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教会大家如何快速进行垃圾分类,更兼具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三、电视新闻编辑的素材“再创作”相关技巧
对于一名电视新闻编辑来说,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将记者采集到的素材依据节目的定位进行整合、制作和再创作,还需保证信息更广泛的传播出去,获取更多的关注量。在对素材“再创作”的过程中,需掌握以下技巧:
(一)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
互联网具有覆盖受众范围广泛、受众定位更精准,让消息传播更高效等优势,这也是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在博取受众眼球、获取流量的同时,新媒体新闻的内容质量略显参差不齐,其缺乏电视新闻的权威性。甚至有些不良内容编辑为了获得播放量而在新闻中发出不负责任的言论,对民众形成误导。为了形成品牌优势,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在对素材的再创作过程中,应确保新闻的实效性与严谨性,这是新闻的生命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闻价值的延伸,挖掘新聞的内涵,从同行的争相报道中选取较为独特的呈现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真相的探究欲。
(二)科学地甄选头条新闻
在对头条、重点新闻的选择中,编辑更需了解受众的兴趣、心理,以其更易接受的方式对素材进行再创作,以契合观众收看习惯的方式进行新闻制作,提升新闻的影响力。此外,在做专题新闻时,还应考虑满足不同职业群体的特殊新闻需求,来调整头条、要闻的投放(指新闻客户端)。进而促进新闻+服务的融合,取得更好的收视率。
(三)注重把握新闻的呈现
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在对素材再创作的过程中,需严格把控字幕、主持人新闻稿等用词[5]。应既能突出新闻的着重点,使受众形成身历其境的感受,又能以语言打动人。依据节目定位,注意规范用语、精准用词,尽量以更符合日常语境的方式,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只有表述通俗易懂,重视节目创新,全方位提升对素材的再创作能力,才能精准把握新闻主题,提高新闻放送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以便引导受众的理性思考。此外,还需重视声像组合,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视听感受。
(四)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
在对热点新闻的播报中,除了记者现场发回的一手资料,还可借助新媒体中的有益素材.犀利观点,充盈新闻的呈现。例如:编辑可进行大量的素材浏览,从中寻找其关联性,进而展开再创作,使新闻更具表现力、说服力。此外,还可发展新闻节目的多种形式,实现多渠道的内容投放,增加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不仅为电视新闻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对新闻编辑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一方面应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中自身肩头的责任重大,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新闻敏感性以及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应具有对素材的再创作能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源于真实的新闻素材经过编辑的“手”不仅变成了具有实效性、真实性、传播价值的新闻,更需发挥自身对舆论导向的引领作用,弘扬正能量、促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红艳,电视新闻编辑的素材“再创作”技巧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1):10.
[2]赵伟,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5.
[3]聂宗权.电视新闻剪辑制作中的原则和技巧[J].传媒论坛,2019(1):25.
[4]林智浩.电视新闻编辑的素材“再创作”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8(11):20.
[5]蒋佰媛,许佳鹏.新闻素材再创作之我见[J].电视指南,20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