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阅读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019-06-21徐秀珍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思维发展高中语文

【摘 要】本文论述在比较阅读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分别从同中求异培养独创思维、异中求同启迪变通思维、质疑思考发展深刻思维、课外拓展链接发散思维、辩证讨论强化敏捷思维五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比较阅读 思维发展 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103-02

比较阅读是将一组内容、形式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的阅读方式。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展开学习,促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同中求异,培养独创性思维

同中求异指的是对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入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文章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描写手法等都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不同的作者写作手法自然不同。指导学生阅读同主题的作品,然后抱着同中求异的想法从中找到不同点。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发展自己的独创性思维。

高一语文必修 1 第一单元第 2 课《诗两首》的《雨巷》《再别康桥》这两首诗歌在思想性、写作手法和结构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教授这两首诗歌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将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说说其中的异同点。学生首先可以找一下两首诗歌为何会给人相似的感觉。有学生从诗歌的结构模式入手分析,提出这两首诗歌都从现实到理想再到现实,体现了诗人情感变化的全过程。还有学生从诗歌的思想入手分析,发现两首诗歌都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的美好的怀念和追忆。同时,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两首诗歌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点。如有学生发现,这两首诗歌所展现的主题有着差异性,《再别康桥》展现的是对消逝的年华的感叹,相对来说更容易让读者理解;而《雨巷》的主题却比《再别康桥》更为隐晦、更为朦胧,体现的是作者内心彷徨无助的心态。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发现这两首诗歌虽然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还是有些地方有所不同,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探究这些异同点能让学生对作者的创作风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想要更好地展开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就要找到求异的方向,如果入手分析的角度不同,获得的答案很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指导学生展开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学生能认识到作者不同的创作思想、审美追求,自然能发展独创性思维。

二、异中求同,启迪变通性思维

异中求同指的是在看似不同的作品中找到共同的规律,这样能让学生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进而拓宽思考问题的广度。学生在异中求同的学习中能启迪变通性思维,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更为流畅。

在学习高二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第 2 课《祝福》这篇课文时,学生主要体会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感受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此时笔者鼓励学生将这篇文章和高三语文必修 5 第一单元第 3 课《边城》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看似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边城》展现的是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和淳朴的湘西民风。但是细细品味的话,学生就能在诸多不同之处中找到一些相似点。有学生提出:“这两篇文章都探讨了人性。”学生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此时笔者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两篇文章如何展现人性。有学生提出:“鲁迅在《祝福》中展现了启蒙者的形象,虽然启蒙者还显得比较迷惘,但是他毕竟还在探究着社会的发展。而《边城》展现了都市文明对于乡村淳朴人性的侵蚀,也展现了对人性的探究和思考。”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的思考更为透彻。学生认识到这两篇作品看似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手法等诸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同之处,而在其中的某些方面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学生逐步认识到伟大的作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共同的想法,他们的作品中也往往会展现出人类的共同智慧。

不少作品看似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但是深刻分析就能发现,它们有着相同的主旨。如果学生能拥有变通性思维,那么就能在不同的作品中找到共同点,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作者相同的艺术追求。

三、多维质疑,发展深刻性思维

比较阅读的过程就是质疑的过程,因此在组织学生展开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多维质疑,让学生勇敢地抛出问题,并和同学进行讨论,尝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在同伴的启发下变得更为深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展开多元对话,质疑讨论的过程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多元对话。

高一语文必修 2 第一单元第 1 课《荷塘月色》、高一语文必修 2 第一单元第 2 课《故都的秋》都是展现景物的文章,都体现了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为深入,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并和同伴进行探究。如有学生提出:“同样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为何我感觉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不一致呢?但是又具体说不出到底在哪方面有所不同。”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尝试从写景的手法和抒情的方式这两个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探究其异同点。于是有的学生从文章写景的手法入手展开分析,提出:“《荷塘月色》似乎是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但是观察的地方却是相同的,是定点观察;而《故都的秋》用的却是散点透视的方法,观察的是不同的地方。”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笔者再让学生尝试探究其他的写景类作品,分析一下其他写景类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在尝试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候只是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引子,但是却并未深入探究下去。此时笔者会用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从多重角度入手展开质疑,其思维能力也能随之得到更大的发展。

四、课外拓展,链接发散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文化品位。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拓展阅读,在比较阅读时可以选择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拓展阅读,也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这种将课堂和课外读物结合在一起展开对比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发展发散思维。

高二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第 2 课《祝福》是鲁迅先生的著名作品,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比较阅读时,要求学生采用拓展阅读的方法,尝试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其中的其他人物,说说人物的异同点。如可以让学生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说说这些女性形象有什么异同点。有学生分析了祥林嫂、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总结出“祥林嫂是一个被迫害的农村妇女,杨二嫂是破产的城镇小市民、单四嫂是完全被奴役的农村妇女,而子君是想要追求幸福生活但是没有成功的知识分子。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不同点,说明鲁迅观察社会的角度十分广,所写的人物涉及社会的各个地方。”还有学生尝试总结其中的相同点,提出:“我觉得这些人物看似社会地位都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共同点的。她们都是被封建势力迫害的女性形象。”这样的分析让学生发散思维,探究不同作品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广阔,意识到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发散性思维能让大脑呈现出扩展状态,学生的思维视野会变得更为广阔。在结合课外读物进行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为发散。

五、组织辩论,强化敏捷性思维

敏捷性思维是思维的品质之一,指的是迅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特征,它主要体现为联想的流畅性、用詞的流畅性和观念表达的流畅性。为了让学生的敏捷性思维得到发展,笔者在组织学生比较阅读后还会组织学生就其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能调整自己的用词,尝试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高二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第 1 课《林黛玉进贾府》后,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尝试阅读《红楼梦》。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问:“林黛玉那么好,可是为何大家都希望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呢?”面对学生的疑问,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让学生探究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性格差异,探究两人究竟谁更适合嫁给贾宝玉。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了深刻的探讨,如有学生提出:“林黛玉是一个试图冲破封建伦理束缚的女子,而薛宝钗却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物形象。对于封建家庭而言,他们自然希望媳妇是一个留心家计,能够相夫教子的人,而不是林黛玉这样孤傲多疑的人物。”学生还从两人的生活背景、为人处事的态度等诸多方面入手展开分析。学生敏锐地对比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之处。除了对比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个女性形象以外,笔者还要求学生积极展开其他的对比,如对比袭人和晴雯同样身为丫鬟,她们的性格是否存在着不同之处,使得学生的阅读更深刻、阅读态度也更热情。

笔者鼓励学生不要盲目轻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应该在经过完善的比较后,进行周密思考,然后再展开表达。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敏锐而不轻率,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地学会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并学会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语言的漏洞,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辩论活动。

比较阅读法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教学效果相当好。合理运用比较阅读法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雅玲.比较阅读深入探究——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尝试[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4(10)

[2]郭占敏.浅析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4)

[3]刘 燕.比较式阅读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8)

[4]陈 勤.比较式阅读与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5)

【作者简介】徐秀珍(1976— ),女,籍贯玉林市博白县,任职于博白县沙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思维发展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