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2019-06-21胡小明闫喜凤
胡小明 闫喜凤
【摘 要】生态美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所展示出来的美的形式。人是从自在自然发展而来,在精神上依存于自然界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合乎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类必须在现实性的生产活动中重新认知自然,塑造正确的生态美、价值观,实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美的创造规律相统一,最终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关键词】生态美;社会价值;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52-03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朝着物质文明的方向不断前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P.52)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不仅为生态美学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生态美的基本内涵
生态美是人类对美的认知的进一步向前推进,是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前提下审美观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发明创造,工业生产凭借先进的技术支持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造就了辉煌的工业文明史,在工业蓬勃发展的面纱下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越来越无节制。人类的發展经过了黄色文明(农业文明)、黑色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正在向绿色文明(生态文明)过渡,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人类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基础上进行。人类在毫无顾忌的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并逐渐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所以人们开始在反思中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用生态美的审美观念看待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解决生存环境危机的着力点。
对于生态美的认识是人们在重新审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人类在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不仅要突出实现人的价值,更要以认知生态的价值为基础。生态美其实是人类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为更好更持久地满足人类主体需求而拓展的审美观念,这是一种处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关系的美学观念。在学术界,众多学者对生态美基本内涵的探讨从未停止。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早就提出了美在关系的学说,美是对象物与对象物之间的关系的体现,生态美正是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关系的体现。著名设计美学研究专家徐恒醇认为,所谓生态美是人类在现实性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和谐的一种状态,它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关照的对象。体现的是主体的参与性和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它是由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而引发的一种生命的共感与欢歌[2](P.4)。欧宗启、庄小彤则认为自然生态美并不是完全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而主要是自然界的自然生态化过程,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协调、平衡是自然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P.133-136)徐碧辉认为生态美是人类在现代化的生存方式和环境中与自然的情感依赖和交流的天人合一理想,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综合。[4](P.101-105)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美学家也认为美是人与自然斗争中表现出的合目的性和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结果。陈望衡认为生态美是一种群体性的、全人类性的美,人是生态链中一个环节,要遵循自然界本来的规律,同其他生命具有同一性,而不能够过分的张扬人类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性,一个群体的扩张会造成其他生命群体的失衡,从而影响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5](P.5-10)
总之,人与自然的共存是后工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美的重要体现。生态美是在人的价值与生态的价值之间所保持的一种互动交融,这不仅是以人的价值为主线的,而是要突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之间的联动沟通,保持一种动态的、稳定的、平衡的、系统性的生态圈,人不仅要作为自在自然中的类存在,也要作为人化自然中的自由联合体,同自然保持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二、生态美社会价值的主要表现
社会发展是孕育于生态美之中不可分割的链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最终要在社会发展的部分中表现出来,生态系统承载了生命的本原,对人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价值。
(一)生态美的生命共存性价值
人本源于自然,人的社会化是人类文明起始的重要标志,地球生态为人类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清洁的水源、充足的氧气。在早期文明中,人类靠采集和狩猎生存,自然界平衡的生态链使得人类在原始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地进化。火是自然本身所存在的现象,在被人所发现之后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原始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生命依存性价值。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界土壤与野生庄稼植物的发现,造就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稳定环境,过去移居型的采集狩猎生存方式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规律性的季节变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肥沃的土壤为庄稼的种植提供了优良条件,这些自在自然的生态美为人类的生存和稳定发展造就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垦也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漠化严重,严重威胁自在自然的生态环境稳定。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存在的规律性探索和发现,以至于为人类的生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开发也为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了扩张,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不仅生态链条中人的生存面临着威胁,而且由于人类的过度攫取,自然环境也面临着毁灭,这些足以证明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维系有着生命共存性的价值。
(二)生态美的精神依存性价值
生态美是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统一,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综合。自然本身存在的形态就具有美的价值,这种美是人类在自身认知的审美情态中赋予自然以美的感受,表达自身内心的愉悦、快感。自然万物周而复始的生长、凋谢总是给人在精神上的启发和思考,人在有限的生命生存期内展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诗人赋诗感叹生命的可贵、自然风光的雄壮,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自然界的万物总是让人赋予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感情,比如:月亮总是用来寄托相思、秋天总是给人以伤感、春天的万物生长总是给人以生机和活力……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命总是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展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魅力。在优质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人们的心情总是显得舒畅、自然,大自然的奇妙就在于生命的有限性,只有赋予人类有限的生命,才促使人们去利用小部分时间来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其他部分则是去大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引下用物质财富的增长速度来代替社会的发展状态,人的精神寄托于物,从而被物所奴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所代替,人的物欲膨胀起来,精神的空虚逐渐显现出来,人所特有的精神文化被物质埋没,导致社会畸形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日益恶劣,大自然异常的气候报复,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在发展的方向上开始怀疑和反思。自然界总是在人类精神面临崩溃的边缘给人以启发,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发展规律给予人精神上的希望,重新树立新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寻找人类生存的契机。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总是给人类精神上的依存。
(三)生态美的合规律合目的性价值
自然生态的整体性是自然界的各个种群之间互相平衡、制约的稳定发展,人只不过是生态系统中一个必要环节,人类种群的任意扩张或缩小都会造成自然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失衡。所以,人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合乎自然规律运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是自然界各个种群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竞争和有序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此起彼伏的动态变化,但总的来说在事物量的积累空间中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生态美是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和谐发展的审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生态美的重要途径,人作为自然界的最高存在物,是自然界进化的最高层次。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改造自在自然,实现自然的人化到最后人的自然化的回归都是符合自然界生态系统平衡性发展的。同时,生态美正是体现在自然界的不断动态平衡的进化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也是生态美的必然要求,是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和合乎自然进化目的的。在传统的发展观中,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导致了自然界能量运动的失衡,人对物的过分追求和占有导致了人类特有的本性在逐渐埋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被物所代替,资源的无节制开采、精神的断层性缺失造成社会的畸形发展,人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严重地违背了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发展初衷,生态美的规律性和目的性受到了破坏。生态之美在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要有良性的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生态美的核心要义。
三、生态美社会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
(一)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打破最终归结于人自身的生产活动,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过程中,伴随着的是人类对自然之物的无节制开发和占有,“物”成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从传统的发展观到新的发展观再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人类对待自然的方式开始从掠夺式开发转向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进一步的调和。“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無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6](P.52)人的生命孕育于自然,自在自然是生命的本源,转变人本身对大自然的偏见,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处理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在传统发展观中,人只把自然的存在物看作是满足自身需求的对象,忽视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机体,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攫取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必然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命运,人类对自然地位的重新建构是我们人类文明能够源远流长的必然之路。
(二)重新认识生态美的价值
价值观指引着一个人的心理认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正确认识生态美的价值,塑造正确的生态审美价值观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正确认识生态价值是我们塑造生态美价值观的重要一环。首先,政府要积极引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个生物物种对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和有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的稳定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企业要加强对大排放、粗发展、高污染观念的转变,树立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又要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再次,公众要崇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价值观,培育和塑造价值观要从教育抓起、从小孩抓起,营造浓厚的审美文化氛围是一个人养成正确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环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生态问题是关乎人类与自然命运共存的关系问题,所以对生态美价值的认识最主要的是发挥人的主体性,人类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前提下以生态美的价值观指引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行动。
(三)遵循生态美的创造规律
在历史上人类的现实性生产活动表现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物质生产构成了人最主要的生存方式。自从人的本能性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而被人自身所意识到时,人就开始能动性地利用生态美的创造规律而改造自然界。人一直生活在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现实中,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是人类选择生存方式的重要手段,人总是生活在通过自己的实践所创造的社会中。在传统的社会发展中,人类进行物质生产仅仅是为满足自身对象(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了人类自身的自由解放发展,按照美的规律构造是人在寻求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追寻人本能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人类在社会实践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不仅要按照人的自由意志进行构建生存的客观世界,而且要在改造自然界创造现存世界的过程中遵循自然的生态美的创造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困境的时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现和认识生态美的社会价值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强国,保持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美是人类的发展方式在经历了传统发展观后选择以可持续发展观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方式的反思,我们一定要在反思中转变价值观念,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徐恒醇.生态美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欧宗启、庄小彤.论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J].广西社 会科学,2006,(2).
[4]徐碧辉.自然美·社会美·生态美——从实践美学看 生态美学之二[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
[5]陈望衡.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J].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