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多维基础
2019-06-21吴九占陈智杰
吴九占 陈智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于新时代的完整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来源。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使命是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腐倡廉思想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历代中央领导人一脉相承的反腐倡廉思想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我国以人为本和为吏以廉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提供了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腐倡廉实践和习近平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从政经历为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习近平;反腐倡廉;基础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12-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也步入新阶段。时至今日,反腐倡廉工作压倒性态势越来越明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得民心,成效显著。新时代在践行“四个伟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并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系列重要论述。本文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基础做些探讨。
一、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政治基础
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1]由此可见,实现“中国梦”和把党建设好是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政治基础。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绝非易事。我党必须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与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更是艰巨的。我们要在伟大的斗争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能力,夺取斗争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即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就需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全面领导,而这个党是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中主动开展反腐倡廉斗争的党。反腐倡廉是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即是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任务,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倡廉斗争。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腐败问题,这是与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1]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我们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压倒性态势,但目前依然面临着“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反腐倡廉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是严峻的,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坚决彻底的反腐败斗争,党的形象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党的执政地位也将面临空前的挑战。实现伟大梦想、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最重要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把党建设好,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而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腐倡廉思想
马克思认为,腐败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会一直存在下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源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国家及其官僚制度。马克思指出:“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3]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国家权力发生了异化和质变,变成了统治者维护其剥削统治的私人工具,并以此来牟取私利。由于经济基础、国家性质等客观原因的存在,被统治阶级的劳动产物,最后会被统治者所攫取,或者说被统治阶级的努力满足了统治者的私利。在剥削阶级社会,要彻底消除腐败现象是不可能实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铲除腐败的根本途径是消除私有制,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廉价政府,实行政务公开,政府官员实行民主选举和罢免的制度,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加强权力监督工作,是防止产生腐败的有效措施,同时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也就是在社会主义阶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较低,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腐败现象依然活跃在社会上,甚至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在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腐败的根源是外在的,但消除腐败也需要付出艰苦的长期的努力。
(二)列宁、斯大林的反腐倡廉思想
列宁认为,由于一些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紧密联系,导致党内出现了以权谋私以及受贿的腐败现象。他认为,文盲是滋生官僚主义的最好社会土壤。因此,“需要消灭文盲,消灭靠文盲这块土壤滋养的贪污受贿行为”[4]。但是,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出发,所以我们既要扫除文盲,又要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道德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让党员干部们在平常生活中带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面前展现出共产党的公正廉明。
列宁、斯大林认为官僚主义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们强调要坚决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他们还强调要从严治党、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列宁对于党员质量是严格把关的,他在党员的队伍建设方面上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力求将党员队伍建设成一支纯洁的具有高质量的队伍。党员要加强党员意识,提高群众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水平,避免出现党员掌握权力之后不能严于律己,发生腐败现象。他们提出要实现政务公开的制度,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为廉政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并要求党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与党员纪律。同时,他们认为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防止党员由社会公仆蜕变成社会主人;另外,他们提出要做好随时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
三、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思想基础
(一)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
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在毛泽东的领导人生涯中,特别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反腐倡廉思想,指导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为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毛泽东从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纵深看待党风廉政建设,认为思想认识是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根源,要把加强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武器,同时要重视法制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整风运动和大民主是重要的方式,树立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具有突出的时代性,也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为我们党反腐倡廉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南。
(二)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其领导生涯中形成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结构完整,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
邓小平认为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但腐败现象很严重,要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只有端正党风,坚决制止和取缔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才能转变社会风气。反腐败是政治斗争,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意义,中国如果出现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反腐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反腐败是长期的经常的斗争,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腐倡廉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拒腐防变要从教育入手,没有法制不行,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执政党接受监督是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党要有纪律,要严格执行纪律。党要有党规党法,绝不能放松了党的纪律,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抵制腐败现象,党的干部要模范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反腐倡廉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要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成为艰苦创业和反对腐败的榜样。
(三)江泽民的反腐倡廉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反腐倡廉的新思想新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廉政建设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江泽民认为,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建设和管理比执政前要艰难得多,要實事求是地估计反腐倡廉斗争的现状,深刻认识反腐倡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把反腐败斗争长期坚持下去。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治党不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重点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建立科学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法制是反腐倡廉的保证,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关键,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全体党员干部都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尤其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四)胡锦涛的反腐倡廉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个主题,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毫不放松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胡锦涛反腐倡廉思想。
胡锦涛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惩防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善反腐败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要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之中。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结合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建设廉政文化,树立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
四、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优秀廉政文化与廉政思想。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文盲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借鉴了我国传统的廉政思想。
(一)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廉政思想的基础。孔子曾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5]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认为,上天生育民众,并不是为了君主;上天设立君主,却是为了民众,阐明了君民之间的关系。这些思想形成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大体框架。
在我国古代,由于法治体系的欠缺,对民众行为的规范主要靠道德的教化,而道德教化则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基础。从儒家的“贵民”思想到明末清初的“民为君基”思想,再到现在“以民为国家之本,以民为政权之基”的治国价值观,民本思想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执行“八项规定”,反腐“零容忍”,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从“民为邦本”到“执政为民”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思路上质的飞跃,也验证了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为吏以廉的吏治思想
对于官吏的管理,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儒家的德治和法家的法治是我国先秦时期最主要的两种吏治观。儒家认为,选人用人对于国家的治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选贤举能,可以产生上行下效的效果。贤吏会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给下属或者百姓树立榜样。商鞅则提倡“为吏以廉”。对于官员的选拔应該把“才能”作为选拔的标准,不应该是 “世卿世禄制”;对于官员的管理,应该用法律来规范官吏的行为。韩非子则在融合其他学派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因‘势倡廉,本‘法兴廉,以‘术促廉”的廉政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选错人、用错人就好像是埋下的“定时炸弹”。近年来,“自我爆炸”和“连续引爆”腐败案件的频频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选人、用人”的重要性。这也证明“选好人、用对人是头等大事,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8]。
五、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习近平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年来的从政经历,对于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改革开放前的反腐败斗争实践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繁重的革命和建设任务,使我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之党内个别党员干部逐渐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的迹象,严重影响了我党的形象,引起党中央的重视。如1951年的刘青山、张子善一案,毛泽东在这一案件报告的批复中指出,必须严重的注意某些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而发生严重贪污行为的这一事实,把反腐败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
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监督体系和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一时期的反腐败斗争是以群众反腐败为主。“三反”“五反”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社会行为,有效地清除了党内有腐败行为的人,同时也挽救了一大批有腐败思想的党员干部。“三反”“五反”运动之后,又开展了“新三反”“新五反”运动,把反腐败斗争推向县及县以下地方,体现了群众反腐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腐败斗争实践,对习近平强调的反腐败斗争要依靠人民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实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改革开放的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突出出来。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1]。从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就特别重视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江泽民和胡锦涛作为党的领导人时期,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战略方针,着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随着我国监督体系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依靠制度反腐逐渐走上了正轨。特别是《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得反腐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备的体制机制,使反腐倡廉进入了新时代。
(三)习近平同志自身实践经验
习近平同志从政多年,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也积累了不少人生阅历。在知青下乡的岁月,艰苦的生活磨砺了习近平的意志,练就了他不畏困难险阻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知青下乡结束之后,他还主动到地方去体验基层民生情况,形成了平易近人、亲民爱民的性格。
在正定工作期间,他记录下平时仔细观察到的领导队伍中的各种不良风气,比如说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党员干部思想保守,贪污受贿,官员无所作为等,以及上级领导对反腐倡廉工作抓的不到位之处。从那之后他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全方面的倡导廉政为公,从根源去解决腐败问题,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到民主监督,掌权者的权利使用在人民监督之下,才能真正解决腐败问题,人民才能真正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正是习近平同志从基层做起,以后逐步担任越来越重要领导岗位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积累,使得他在反腐倡廉方面能够更加行之有效,逐步形成系列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并指导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取得重要成果。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来源,包括政治基础、理论基础、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也正如此,使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不仅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孔丘.论语[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
[6]孟子.孟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 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8]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马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