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与MRI诊断

2019-06-2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股骨头成人螺旋

吴 琼

(新疆玛纳斯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新疆 昌吉 832200)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病症,一般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晚期,不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且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关节畸形,且超过50%的患者表现为双侧髋关节受累[1]。本文选择了78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比较CT和MRI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查、诊断中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结果统计[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检查、治疗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以及MRI检查,其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1.52±5.07)岁;病程2~17个月,平均病程(8.48±1.63)个月;其中双侧坏死的患者共有63例,单侧坏死的患者共有15例;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共有18例,骨质疏松的患者共有16例,存在外伤史但不存在股骨头或是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共有27例,发病原因不明确的患者共有17例。

1.2 检查方法

螺旋CT检查:使用GE 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仰卧体位,扫描范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至股骨头下缘水平;参数设置:层厚3~5mm,层距3~5mm,螺距1.0,320*320的矩阵[2]。

MRI检查: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仰卧体位,检查方法:髋关节横断面、冠状面,序列:T1WI、T2WI、PDWI,参数设置:层厚:3~5mm,层距1mm。

1.3 分级标准

应用螺旋CT以及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标准共分为四期:

(1)Ⅰ期:股骨头未发生变形或者变形不显著,螺旋CT检查:患者股骨头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或无异常;MRI检查:股骨头负重区的T1WI序列可见线条性低信号。(2)Ⅱ期:螺旋CT检查:股骨头骨小梁出现了变形,同时可见明显的星芒征,局部可能存在斑片状的骨质硬化区域或者是囊状的透亮区域;MRI检查:股骨头前段边缘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以及新月形异常信号。(3)Ⅲ期:股骨头外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形,关节腔内未出现异常,螺旋CT检查:骨皮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断裂,局部出现塌陷,新月征病变较为明显;MRI检查:T1WI序列中可见带状低信号,T2WI序列中出现了骨皮质塌陷,信号呈现出中等以及高等状态。(4)Ⅵ期:螺旋CT检查:股骨头出现了显著的变形,且关节间隙狭窄,髋臼边缘可见明显的骨质增生硬化;MRI检查:关节腔出现了明显狭窄,骨关节发生了退行性病变[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处理,计数值用(n)表示,(%)表示计数值百分比,计量数用(±s)表示,选用t和χ2作为检验工具,当所得P值<0.05时,说明对比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结果

使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4%,其中包含Ⅰ期患者3例,Ⅱ期患者23例,Ⅲ期患者39例,Ⅳ期患者0例;使用MRI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其中包含Ⅰ期患者16例,Ⅱ期患者25例,Ⅲ期患者37例,Ⅳ期患者0例,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2.2 诊断价值

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计算并对比、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价值统计[n(%)]

3 结果

对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查、诊断,MRI的表现要优于CT,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4%,使用MRI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10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为72.4%,特异度为84%,漏诊率为9%,误诊率为7%;MRI诊断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0%,误诊率为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螺旋CT相比,采用MRI检查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诊断,其确诊率更高,且更易于早期发现病变、尽早诊断,在临床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股骨头成人螺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成人不自在
旋风“螺旋丸”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Un rite de passage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