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核磁共振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6-21李葆青
梁 洁,李葆青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 10004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尽管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已相对完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已逐渐成熟,但冠心病仍是临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冠脉介入与冠脉旁路移植均是冠心病主要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存在多支血管弥漫,针对部分临界狭窄病变血管,是否需要将其开通极为关键,故术前评估冠脉临界狭窄心肌灌注及存活心肌尤为重要[1]。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心血管MRI技术因其可获得心脏解剖结构、功能及组织灌注等信息,现已成为冠心病无创诊断方法[2]。本研究将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MRI检查情况,旨在分析心血管MRI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现总结如下。
表1 心血管MRI对冠心病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5例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0岁,平均(56.14±8.51)岁;临床表现:20例胸痛,4例胸闷,11例心前区不适。
1.2 检查与评价方法
(1)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血管MRI与CAG检查。使用3.0T超导MRI检测仪,心脏线圈、屏气技术、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包括形态扫描与电影扫描、心肌灌注成像及心肌活性成像。(2)评价方法:沿左心室长轴将心脏分为基底部、中部与心尖部,于心脏短轴层面等分基底部与中部心肌,共12节段,等分心尖部为4个节段,不含心室腔的左室短轴心尖帽为第17段。每一心肌节段对应冠脉供血支配区域,包括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脉(RCA)。记录同一层面心肌关注缺损区域、正常心肌与不同时间左心室腔信号强度,绘制TIC,计算心肌首过灌注最大上升斜率。将心肌延迟强化分为非透壁强化、透壁、无强化。由冠脉与心肌血供节段关系,推测心肌缺血或梗死区所对应的血供动脉。
1.3 观察指标
将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参照,计算心血管MRI对冠心病冠脉病变的检出情况,分析其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CAG与MRI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AG检查结果
经CAG检查结果显示LAD病变26例,占比74.29%,LCX病变15例,占比42.86%,RCA病变20例,占比66.67%。
2.2 心血管MRI对冠心病诊断价值
将CAG结果作为参照,心血管MRI对冠心病患者LAD病变、LCX病变、RCA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15%(25/26)、77.78%(7/9),93.33%(14/15)、90.00%(18/20),85.00%(17/20)、93.33%(14/15),与CAG有很好的一致性。详见表1。
3 讨论
冠脉狭窄是因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当斑块狭窄程度超出冠脉直径50%时,会出现心肌缺氧缺血,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冠心病表现,而心肌缺氧缺血又会引起心肌生理病理及组织学改变,诱发心功能急慢性紊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
冠心病发生后会有存活心肌与梗死心肌,二者预后不同,前者在恢复血流后,其受损心肌功能可逐渐恢复,预后相对较好,但后者心功能的恢复则与心肌活性范围息息相关,若活性心肌不足20%,则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不佳,手术死亡风险随之升高[4]。可见,早期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对疾病的诊疗意义重大。核素扫描是心肌缺血诊断金标准,但随着MRI技术的快速发展,因其能一次完成心脏室壁运动、形态、心肌活性与心肌灌注等扫描,且具有高分辨率、无电离辐射等优势,故现已成为心脏功能结构评价首选技术,广泛用于临床。MRI主要经不同心肌组织内对比剂扩散差异导致的信号改变来进行延迟扫描与首过灌注,进而评估心肌毛细血管灌注与心肌细胞完整程度[5]。本研究将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参照,对比分析了心血管MRI用于冠心病诊疗的价值,结果显示,心血管MRI对冠心病患者LAD病变、LCX病变、RCA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与CAG有很好的一致性。提示心血管MRI在冠心病早期诊疗中应用价值高,且无电离辐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心血管MRI用于冠心病诊断,利于显示患者心肌病理生理学方面相关改变,对冠心病的早期综合诊疗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