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某血站集中化血液检测前后情况回顾性分析

2019-06-21施克飞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集中化分站血站

施克飞

“血液安全”是血站永恒的主题,而血液检测则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NAT检测广泛用于血液检测,常州中心血站作为卫生部指定15所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detection technology,NAT)检测试点采供血机构之一,从2010年4月开始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HBV、HCV和HIV的NAT检测[1]。由于NAT检测实验室要求较高,对于大多数基层血站而言,无论是从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尚不能达到开展NAT检测的要求,所以只有通过集中化检测,充分利用中心血站检测平台的优势。溧阳分站于2015-05-13起将所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标本由分站自行完成2遍ELISA检测后将检测合格的标本送常州市中心血站做NAT检测,最终检测报告由分站汇总中心血站的NAT检测结果再进行发布。该文收集了溧阳分站实行NAT集中化检测后NAT的血液筛查结果和实行全面集中化检测前后分站与中心血站ELISA检测结果以及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NAT集中化检测后NAT的血液筛查结果所收集数据为2015-05-13—2018-05-12溧阳分站经2遍ELISA检测合格无偿献血血液标本共22578例;全面集中化检测前后分站与中心血站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所收集数据为2014-04-26—2018-04-25溧阳分站无偿献血血液标本共30983例。

1.2 主要仪器分站为:E-STAR酶免一体机;中心血站为:瑞士Tecan全自动加样仪,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汉泰、奥斯邦STAR-BG全自动血型分析仪。NAT检测系统为科化和罗氏核酸检测系统。

1.3 试剂分站ELISA检测试剂为北京万泰和厦门新创;中心血站ELISA检测试剂为北京万泰、厦门新创、上海科华、珠海丽珠。NAT检测试剂为上海科华和罗氏。所有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且批检合格。

1.4 实验方法实验所有操作均严格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和试剂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溧阳分站NAT检测结果溧阳分站于2015-05-13起将所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经2遍ELISA检测合格的标本送常州市中心血站进行NAT检测。2015-05-13—2018-05-12共22578例标本中仍有35例NAT阳性,阳性率为0.16%,35例中29例(82.86%)为 HBV-DNA;只有 1例(2.86%)为 HIVRNA且经CDC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还有5例(14.28%)因罗氏一代试剂未能检出具体项目。见表1。

2.2 溧阳分站集中化检测前后的ELISA检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比较于2016-04-26起将所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标本送常州市中心血站完成所有项目的检测。该文就集中化检测前后的ELISA检测结果、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了比较。集中化检测前分站ELISA阳性检出率为1.44%,集中化检测后中心血站ELISA阳性率检出率0.97%,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5);且集中化检测前后ELISA阳性率有差异主要因HBsAg和抗-HCV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集中化检测前后HBsAg阳性检出率 χ2=4.58,P<0.05, 抗-HCV 阳性检出率 χ2=23.34,P<0.05),而集中化检测前后抗-HIV 和抗-TP阳性检出率则无统计学意义 (集中化检测前后抗-HIV 阳性检出率 χ2=0.45,P>0.05, 抗-TP阳性检出率χ2=0.71,P>0.05)。集中化检测前分站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007%,集中化检测后中心血站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0.045%,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 见表 2。

表 1 集中化检测后(2015-05-13—2018-05-12)溧阳分站NAT血液筛查结果[例(%)]

表 2 集中化检测前后溧阳分站和常州中心血站ELISA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情况[例(%)]

3 讨论

3.1 NAT检测结果分析由表1可见,虽然经过2遍ELISA检测传染性指标检测合格,但是由于病毒变异、窗口期等原因仍有一些是用ELISA技术不能检出的病毒,仍有一定程度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近年来报道由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窗口期”等原因所致的HBV、HCV、HIV 漏检率分别为几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几 百万分之一[2-6]。而NAT检测能有效降低输血后病毒感染发生率,可将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窗口期由原来的56 d、70 d、22 d 缩短 41 d、21 d 和 11 d[7]。在 35 例 NAT 阳性中 29例 (82.86%) 为 HBV,1例 (2.86%)HIV,无HCV。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我国属于肝炎高发区,人群中HBsAg携带率达到9.09%[8];二是因为DNA病毒较RNA病毒稳定,RNA病毒易被降解,HCV病毒最好的保存条件为-20℃以下。室温或4℃保存HCV RNA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DNA则相对较容易检出[9]。三是因四代HIV抗体 ELISA较三代试剂增加了P24抗原的检出,缩短了检测“窗口期”,提高了HIV抗体 ELISA的阳性检出率。尽管NAT从理论上并不能完全消除感染“窗口期”,但是病毒核酸转阳之前的血液传染性极低,可以有效地预防经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10]。

3.2 ELISA和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原因分析集中化检测前后分站与中心血站ELISA和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集中化检测前后 ELISA 阳性检出率 χ2=14.19,P<0.05;集中化检测前后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χ2=4.33,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分站与中心血站检测技术存在差异:(1)检验人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性、成熟度和技术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检验人员结构。学历、技术职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规模较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要比中小规模实验室高5.1%,这与这前对于血站和实验室人力资源调查的情况一致[11-13]。中心血站检验人员有12~14人且初始学历大多为本科;而分站检验人员只有3~4人且初始学历大多为中专,所以中心血检验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专业技术方面都优于分站,他们对于问题的处理解决能力较强,对于检测结果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判断。(2)仪器设备:检验设备是完成血液筛查工作必备的工具、其性能的优劣、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左右着血液的质量[14]。中心血站用于酶免检测的设备为瑞士Tecan全自动加样仪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各2台,这样不仅能做到初复检充分分开检测,同时能保证在设备故障时能有应急设备;分站只有1台E-STAR一体机,不能做到初复检分开检测,且在检测过程中故障频率较高,故障会导致整个实验中断只能转手工操作,易引起人为差错。即使能继续实验也导致实验孵育时间延长,从而假阳性增加。分站血型检测为手工操作,虽然反定型也进行了O细胞检测,但是因肉眼观察结果,容易漏检。中心血站则有汉泰和奥斯邦STARBG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实验过程的监控和结果判读方面均优于手工操作;同时中心血站的血型研究室是其坚强的后盾,在血型检测过程中出现正反定型不符、O细胞凝集等情况均送往血型研究室做进一步检查后再发出报告。血型不规则抗体大部分为IgG类抗体,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并不能检出所有IgG类血型抗体[1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再次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成分时会刺激免疫系统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轻者出现寒战、发热,重者可破坏红细胞,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引发无效输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6]。所以只有输血研究室这样专业的实验室才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由此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3)检测频次:分站每周2~3次,对于灰区复查的标本只能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在加样、洗板等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中心血站则每天检测,对于灰区复查的标本只需随次日的标本一起检测,使得复查标本与第一次检测条件相同,从而更好地确保检测结果。

3.3 集中化检测前后ELISA阳性率存在差异原因分析集中化检测前后ELISA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是因HBsAg和抗-HCV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引起的,这与许建荣等[17]的报道相符,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在结果判定方面:HBsAg和抗-HCV的“灰区”设定为S/CO的0.5~1.0,而抗-HIV和抗-TP为S/CO的0.8~1.0。这样设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弱阳标本的漏检,国内许多血站将ELISA血液筛查试验盒的阳性判断值(S/CO)下移,即设置“灰区”,下移的范围50%~80%,但是ELISA“灰区”设置一直存在争议其设置标准或范围也并无依据或做过验证。随着ELISA检测试剂质量的不断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不断完善,“灰区”设置的必要性需要做进一步评估和验证[18]。 (2)E-STAR一次要完成初复检4个检测项目的8块酶标板,就存在“堵车现象”导致HBsAg和抗-HCV在检测过程中因孵育时间延长引起OD值增高。(3)灰区待复查标本因是手工检测,且抗-HCV检测加样量又少更易受人工加样误差影响。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中心血站的检测技术明显优于分站,更能确保检测质量,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3.4 集中化检测流程从2015-05-13起NAT集中化检测开始至今已历时三年多时间,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集中化检测流程:(1)分站负责血液标本的采集、留取及标本检测前的处理(按规定离心保存);(2)由分站负责在“穿越信息系统”内进行集中检测批次标本信息的录入,并生成“内部调拨单”,由交接双方签字,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3)按既定的送检时间(每周一、周五下午16:30之前和每周三早上8:00之前送达中心血站)由分站专职驾驶员按送检要求对标本进行包装、运输;(4)中心血站根据“内部调拨单”的信息对标本进行核对以确保实物和送检单上的内容一致;(5)中心血站按要求对送检标本进行检测,并在“穿越系统”内发布报告,分站可以在信息系统读取电子报告,并在每次送标本时带回上次的纸质报告;(6)有特殊情况双方随时联系沟通解决。

综上所述,分站依托较大的血站推进集中化检测进程,可以较好地利用规模效应减少人员的重复设置,提高中小血站的采供血效率[19],同时中心血站检测技术方面较分站有着极大的优势,分站充分利用中心血站检测平台的优势实现 “成本/效率”体系最优化,更能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最大程度降低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确保区域内输血安全,且经过实践是可行的,所以实行集中化检测是必要的、可行的。

猜你喜欢

集中化分站血站
佩雷兹获赛季个人首个分站冠军——2022 F1摩纳哥大奖赛
一种具有PLC功能的矿用监控分站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集中化的影响
内蒙古移动故障管理系统运行成效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校园网公共教学区域计算机桌面云的应用
圆月前的战役 2015长城润滑油CTCC 中国房车锦标赛第六分站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