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深入思考 促学生“深度学习”
2019-06-21江苏省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
江苏省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
李光红 (邮编:225300)
笔者前不久翻看2018年的中考题,其中有两道题引起笔者浓厚的兴趣,进而进行了深入思考,请看这两题:
例1 (2018年无锡中考)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的坐标为(6,4).
图1
(1)请用直尺(不带刻度)和圆规作一条直线AC,它与x轴和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C,且使∠ABC=90°,△ABC与△AOC的面积相等.(作图不必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2)问:(1)中这样的直线AC是否唯一?若唯一,请说明理由;若不唯一,请在图中画出所有这样的直线AC,并写出与之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分析第(1)题考虑到矩形的中心对称性,过B作BA⊥x轴于A点,过B作BC⊥y轴于C点,则△AOC≌△CBA,所以AC符合要求;第(2)题受第(1)题的启发,只要作出直线AC使△ABC与△AOC全等即可,考虑轴对称性,连接OB,作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A和点C,则△AOC≌△ABC,直线AC符合要求,进而求出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1所示:
图2
进一步思考:以上共有两种作法,会不会有其他作法呢?
我们知道,若△ABC与△AOC全等,必然能使∠ABC=∠AOC=90°,△ABC与△AOC的面积相等;但是其逆命题正确吗?通过研究发现其逆命题是正确的.下面我们来证明一下:
已知:如图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为(6,4),作一条直线AC,它与x轴和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C,且使∠ABC=90°,△ABC与△AOC的面积相等.
求证:△ABC与△AOC全等.
证明因为∠ABC=∠AOC=90°,
所以AO2+CO2=AC2,
AB2+CB2=AC2,
所以AO2+CO2=AB2+CB2,
①
又因为△ABC与△AOC的面积相等,
所以2AO·CO=2AB·CB,
②
①+②,得:AO2+2AO·CO+CO2=AB2+2AB·CB+CB2,
即:(AO+CO)2=(AB+CB)2,
因为AO+CO>0,AB+CB>0,
所以AO+CO=AB+CB,
③
①-②,得:AO2-2AO·CO+CO2=AB2-2AB·CB+CB2,
即:(AO-CO)2=(AB-CB)2,
所以AO-CO=±(AB-CB),
④
由③、④联立,可得:AO=AB,CO=CB或AO=CB,CO=AB.
两种情况均能得到△ABC与△AOC全等.
因此,符合条件的作法有且只有两种!
例2 (2018年南京中考)结果如此巧合!
下面是小颖对一道题目的解答.
题目如图,Rt△ABC的内切圆与斜边AB相切于点D,AD=3,BD=4,求△ABC的面积.
图3
解设△ABC的内切圆分别与AC、BC相切于点E、F,CE的长为x.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AE=AD=3,BF=BD=4,CF=CE=x.
根据勾股定理,得(x+3)2+(x+4)2=(3+4)2.
整理,得x2+7x=12.
小颖发现12恰好就是3×4,即△ABC的面积等于AD与BD的积.这仅仅是巧合吗?
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探索.
已知△ABC的内切圆与AB相切于点D,AD=m,BD=n.
可以一般化吗?
(1)若∠C=90°,求证:△ABC的面积等于mn.
倒过来思考呢?
(2)若AC·BC=2mn,求证∠C=90°.
改变一下条件……
(3)若∠C=60°,用m、n表示△ABC的面积.
分析设△ABC的内切圆分别与AC、BC相切于点E、F,CE的长为x.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AE=AD=m,BF=BD=n,CF=CE=x.第(1)(2)两小题解法省略,第(3)小题过程如下:
图4
(3)如图4,过点A作AG⊥BC,垂足为G.
在Rt△AB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整理,得x2+(m+n)x=3mn.
这是一道阅读理解+探索应用的题目,第(1)题把原题中AD和BD的长一般化;第(2)题是第(1)题的逆向应用;第(3)题把∠C的度数进行了变化,探索其中有无相似的规律.做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如把∠C的度数也一般化,△ABC的面积是否也可以用含m、n及∠C的代数式表示呢?下面来研究一下:
如图4,过点A作AG⊥BC,垂足为G.
在Rt△ACG中,
AG=AC·sinC=(x+m)·sinC,
CG=AC·cosC=(x+m)·cosC.
所以BG=BC-CG=(x+n)-(x+m)·cosC.在Rt△AB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x+m)·sinC]2+[(x+n)-(x+m)·cosC]2=(m+n)2.
展开,得(x+m)2sin2C+(x+n)2-2(x+n)(x+m)cosC+(x+m)2cos2C=(m+n)2.
即 (x+m)2(sin2C+cos2C)+(x+n)2-2(x+n)(x+m)cosC=(m+n)2.
(x+m)2+(x+n)2-2(x+n)(x+m)cosC=(m+n)2.
x2+2mx+m2+x2+2nx+n2-2cosC·x2-2cosC·(m+n)x-2cosC·mn=m2+2mn+n2.
2(1-cosC)x2+2(1-cosC)(m+n)x=2mn(1+cosC).
至此,发现△ABC的面积可以用含m、n及∠C的代数式表示,且第(1)、(3)题都可以通过上式得到验证.
郑毓信教授在谈到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问题时,提出:我们应当努力做到“深度教学”;进而,适当的“问题引领”正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我想,每年各地的中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鲜活有创意的素材,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对这些好的素材进行深入研究.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我们老师首先要对问题有“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即通过适当的提问,特别是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的思考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上是本人一点浅见,供诸位同仁参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