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死角”到“微景观”的转变
——浅谈班级自然角创设的问题与策略

2019-06-21孙旦红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新区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15期
关键词:死角创设植物

文/孙旦红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新区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它把大自然从室外引入到室内。随着课程游戏化进程,我们认识到自然角创设对幼儿的教育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面对现实,我们开始思考、调整、改变,充分挖掘其价值。

一、正视自然角创设现状,思考其成为死角的缘由

1.品种单一不丰富。

自然角创设成为一个任务,注重形式,应付检查。教师让幼儿带一些观赏性的植物投放在自然角,既无实验区,也无操作区,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自然角很快成为一个死角,无人问津。

2.随意摆放不美观。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教师将动植物随意地摆放在花架上,既不分类,也无层次感,林林总总放在一个平面上,缺乏美感。

3.缺乏管理不参与。

开学初,教师会将自然角创设好,幼儿成为被动的观察者,不参与,也无观察记录,既不体现季节特征,也无长效管理。自然角的动植物枯萎或死了就丢之、弃之,更无新品种更换与更新。

4.价值功能不体现。

自然角可以调动幼儿运用手、眼、鼻等多种感官去观察、探索、发现,是幼儿身边的实验区。但实施时,教师不重视,幼儿不参与,自然角成为了一种摆设,任何价值功能都得不到体现。

二、多维度调整,让自然角成为微景观

幼儿园应该合理而有效地创设自然角,并充分加以利用,散发它独有的魅力。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了以下调整策略。

(一)品种多样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界的很多原始材料本身就充当了很好的探索材料,所以能更直接地为他们的探索提供支持。在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我们要突破只摆放传统单一的观赏性植物,呈现自然丰富多样的物品。

1.利用自然物呈现。

大自然是一本大百科全书,它赋予我们众多的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适合的材料唾手可得,都可以投放在自然角,供孩子们观察、认识。摆放常见、易于生长、好照管又便于观赏的植物,如吊兰、花卉、萝卜等,农作物有棉花、水稻等。饲养类的,如金鱼、蚕、蝌蚪等,它们无危害、体积小又便于喂养。

自然角虽只有方寸之地,但有效利用丰富的自然物后,它简直是一个微型的自然界,不乏生机和活力,让幼儿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自然界中蕴含的物产丰富。

2.利用辅助物呈现。

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班级必设的一个区角,除了自然物的呈现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辅助物呈现,如操作类:磁铁、放大镜、温度计、记录本,以及陈列标本的昆虫盒、小玻璃瓶等。既满足自然角材料、物品的多样化,又为幼儿观察、操作提供物质保障。

(二)摆放美观化

班级自然角往往是利用班级的一个区或是角落来创设的,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摆放并且体现美观化。

1.巧妙利用空间,上下错落有致呈现。

一个个瓶子中装满了水培植物,悬挂在自然角内,孩子抬头就能看见植物的根须。一个个袋子中装满了各种种子悬挂在栏杆间,孩子平视就能观察到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一个个木桩中种满了土培、沙培植物,有序摆放,孩子低头就能看到植物的多姿多彩。

2.合理利用辅助物,平面立体交互呈现。

班级的自然角内都有高低不等的展示架,可以将观赏类植物交替排列,可以借助风车、轮胎等辅助物交叉展示,可以借助墙面、柜子、辅助物等与地面空间组合,让幼儿处于一种抬头可见、低头可观的三维空间中,自然角瞬间成为了一个微景观,吸引幼儿驻足观赏。也可以提供与环境匹配的植物,通过对应匹配游戏,让幼儿探索种子与植物的关系与奥秘。

(三)管理有效化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引领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蔬菜),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饲养动物等工作”。自然角就是他所说的场所。多样化材料的投放让自然角有了生机和生命。那如何有效管理,发挥其教育功能呢?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引发管理。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的直接途径,让幼儿成为管理的主人,能真正体现自然角的“活”教育。

教师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小班幼儿管理能力弱一点,教师带着他们用水壶浇水,给小动物喂食,用小剪刀修剪黄叶等。到了中大班,教师慢慢放手,让幼儿独立照顾自然角,给小动物换水,给植物换盆等,不但让他们自己管理,还尝试着让他们自己种植和饲养,观察发现它们的生长变化,慢慢积累管理经验和能力。

2.根据幼儿能力经验启发记录。

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具有生命力,幼儿在种植、喂养等体验活动中观察、发现。为了让幼儿直接与呈现物进行“对话”,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记录。

中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有了比较式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带着幼儿边观察边记录。如春天饲养蚕的过程,幼儿从蚕的出生开始绘画记录,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呈现在自然角观察墙上并附上文字,日复一日,幼儿伴随着蚕的一生观察、绘画、记录、展示,在照顾、饲养的过程中不仅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感悟饲养的快乐,还从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中发现了蚕的生长变化。

(四)价值最大化

自然角作为一种“活”的课程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孩子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而自然角的利用,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观察、管理的机会,增强了幼儿责任感,成为幼儿了解自然的窗口。

⒈与主题相结合。

自然角创设内容与主题活动有机联系,两者互为补充、互为渗透、互相促进,让幼儿在主题探究中获得的经验在观察自然角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反之自然角也成为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如在主题“好吃的水果”中,幼儿在分享水果的同时,不忘将水果的果核留下来,将其投放于自然角中,感知水果种子的不同特征,并观察、发现其发芽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感知、了解果核的作用。

2.与季节相吻合。

自然角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存在,教师把它纳入景观环境中,赋以季节性。在“丰收的秋天”主题中,请幼儿带来各种各样的水果,做成各种水果娃娃,放置于自然角供大家观赏。秋天是各种农作物丰收的季节,收集芝麻、高粱等放置于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感受秋天的丰收。

3.与班级特色相融合。

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为了凸显个性,教师将自己的班级特色与自然角创设融合起来。如上图,教师将通过亲子活动用可塑性强的轻黏土制作成的各种小动物或小人偶投放在自然角作为装饰物,既美观又有效地将自然角创设多元化。

自然角从“死角”向“微景观”转变,从被动地“请进”到主动参与,从单一的观赏性到教育价值的挖掘,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教师理念的转变带动了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美化自然角,合理利用自然角,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与课程整合,将自然角创设成幼儿乐意管理、主动探索的科学小场所。

猜你喜欢

死角创设植物
提防汽车视线死角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这些控烟“死角”谁来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无死角清洁的马桶刷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