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从小班“同课异构”活动谈活动材料的选择

2019-06-21沈香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15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罐头水果

文/沈香 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幼儿园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就犹如工匠的工作,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就是工具。因此,活动材料的选择是整个活动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活动材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为幼儿设计和准备活动材料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来设计和使用材料。近期,我园小班三位青年教师围绕“大家一起……”的主题,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即有三位老师根据同一个主题,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幼儿的情况,由教师自己备课并上课。在听课观摩的过程中,我着重对三位教师的“活动材料”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镜头回放一:美术“大家一起来画画”

材料准备:

PPT、四色蜡笔、范例、小汽车和小白兔图片(一份)、外墙粘贴四色(橘黄、蓝、绿、紫)“大盘子”。

材料使用:

1.师:小鱼是怎么画的呢?(播放PPT)

教师利用自制的PPT,使幼儿初步了解绘画圆圈的形象方法。

2.师:小汽车,小汽车,沿着大圈走一走。小白兔,小白兔,沿着小圈走一走,亲亲密密做朋友。

教师制作了与PPT中相同的小汽车和小白兔,将圆圈的绘画方法,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延伸到了白纸上,并让个别幼儿亲自操作。

3.师:在盘子里画满小鱼。

教师在墙上粘贴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大盘子,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蜡笔的颜色选择在相应颜色的盘子中合作完成满满一盘的鱼。

效果分析:

材料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学习能力比较弱,很难掌握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教师为了让幼儿掌握圆圈小鱼的绘画方法,以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制作了小鱼绘画的PPT,并准备了与之相匹配的操作材料,幼儿亲眼目睹和亲手体验小鱼的绘画方法,方便理解掌握,让幼儿在卡通形象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掌握绘画小鱼的方法。有颜色的大盘子既能无形中让幼儿进行一次颜色的匹配活动,又能间接控制幼儿在进行合作绘画时的人数,避免拥挤,但从现场来看,还应该多布置一些大盘子,幼儿在绘画时还是有些拥挤。特别要提出的是,教师要注意材料使用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幼儿集体绘画的环节中可以将小汽车和小白兔的操作材料利用起来,人手一份,进行绘画的时候边念儿歌边画,增加与活动前半部分的联系,让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镜头回放二:科学“大家一起摇一摇”

材料准备:

三种颜色的八宝粥空罐头、米、豌豆、长方形纸条若干。

材料使用:

1.师:张老师的罐头宝宝是黄颜色的,黄颜色的罐头宝宝在哪里?(依此类推)

教师给所有的罐头穿上有颜色的外套(红色、黄色、蓝色),并画上各种各样的表情,将罐头拟人化,通过“打招呼”的形式,渗透教学中颜色的辨别。

2.师:罐头宝宝真开心,可是他的肚子有点饿了,怎么办呢?

形象地给罐头宝宝喂东西(米和豌豆)吃,然后让幼儿通过摇摇、听听辨别不同的声音,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铺垫。

3.师:纸条也想在罐头宝宝的肚子里发出好听的声音。

让幼儿将长形纸条放到罐头宝宝的肚子中,尝试让它在罐头宝宝的肚子里发出声音。

效果分析:

这个活动中,教师设置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比如吃饭、唱歌。操作材料的最大特点是重复利用罐头宝宝这一操作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让他们在整个活动中起到贯穿的作用,所有的活动环节都与罐头宝宝发生着密切的联系。颜色的辨别、声音的辨认、声音的高低,罐头宝宝一直是幼儿操作的主角,它的出现和利用与活动目标相呼应,两者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的探索,有效提高了活动目标的达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色彩不一定要艳丽夺目,材质不一定要多高级,只要能让幼儿感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一种乐趣,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能获得发展,那么这些材料哪怕是一些废旧物品,有效利用之下,也会给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带来益处和帮助。

镜头回放三:综合“大家一起来捉迷藏”

材料准备:

自制大书《捉迷藏》、黑色水果影子、无色水果影子、三种不同颜色的苹果实物。

材料使用:

1.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看一本大书《捉迷藏》。

教师直接出示自制的大书,导入活动。

2.师:宝宝们,我们是苹果、梨、香蕉,我们的影子已经躲好了,快来找找我们,把我们送回家。

幼儿在自己椅子背后找到水果的黑色阴影,粘贴在相应的水果形状中。

3.师:水果宝宝的形状藏起来了,你会给他找到颜色的家吗?

幼儿将无色的水果宝宝粘贴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上。

4.师:同一种水果也有不同的颜色。

承上启下。让幼儿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同一种水果也会有不同的颜色,例如:苹果有青苹果、黄苹果和红苹果几个不同的品种。

5.师:猜一猜小门里藏的是什么水果。

将猜测的水果隐藏起来,逐步掀开纸条,让幼儿根据局部猜测出正确的水果。

效果分析:

教师将整个活动的材料浓缩成一本书,以书导入,幼儿的操作目的也在书上,最后又以书收尾。看似简单的一个材料,却体现出了材料真正的价值。材料的出示很有特点,一页页翻阅书的过程伴随着幼儿学习的过程,唤起幼儿猜测的兴趣,一步步很有层次地让幼儿对水果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观察、操作、讲述,获得感性的经验,并在与书的互动中验证经验。只有活动完整地进行了,这本书才真正体现出价值。这些都与活动目标“尝试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常见的水果”不谋而合,为幼儿在最后环节的猜测水果提供了可能。

启示录:

活动中的材料选择是一门值得教师细细研究、多多琢磨的学问。活动材料的巧妙设计与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助于幼儿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幼儿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和讨论,有助于幼儿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三位教师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可谓各有千秋,虽然有些材料存在些许“瑕疵”,但是整体来说,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材料的选择教师们都能注意以下三个“合”,使活动材料更适宜教学活动。

1.“一合”——材料的选择与活动目标吻合。

准备活动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活动目标的要求,要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就要准备相应的材料,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达成目标。例如,“大家一起来画画”的活动目标是:巩固圆的画法,并能用两个图形组合成小鱼;能够合作完成美术作品,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就要准备充足的蜡笔、适宜绘画的“大盘子”和促进幼儿掌握绘画方法的材料。“大家一起摇一摇”的活动目标是:运用摇摇、听听的方式辨别不同的声音,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通过自身操作,尝试让纸条在罐子中发出声音;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愿意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就要准备能摇起来并发出声音的材料。“大家一起捉迷藏”的活动目标是:尝试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常见的水果,提高观察能力;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就要准备能体现出“捉迷藏”的材料。这样围绕目标提供材料,才能保证材料在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二合”——材料的数量与活动需求吻合。

教师在准备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提供什么材料,还要考虑提供多少材料。只有提供数量充足的材料,才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需要。但是,不同的活动对材料数量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大家一起来画画”在最后幼儿绘画的环节只要粘贴适量的盘子,而不需要人手一份,以便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更能体现活动的目标。“大家一起摇一摇”和“大家一起捉迷藏”,则要为每个幼儿准备人手一份材料(罐头宝宝、阴影水果、无色阴影水果),以保证每个幼儿能独立思考和单独操作,避免他人干扰引起的麻烦,让幼儿在充分的感知和操作中达成活动目标。如果能像“大家一起摇一摇”那样,在适合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同一材料(罐子)经过细微的变化(装入不同的物体),从而让幼儿多次使用促进发展就更好了,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发现操作目标,又能一物多用,一举多得。

3.“三合”——材料的设计与活动幼儿吻合。

材料的设计贵在巧而不在繁,要便于操作。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过于花哨的操作材料容易让幼儿只关注材料本身。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很大,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在思维水平、动手操作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在一个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幼儿能很快做出反应,使用操作材料,而有些幼儿会面对操作材料无从下手。因此,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与参加活动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相吻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从易操作的角度考虑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大家一起摇一摇”中的罐头宝宝,罐头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对盖子打开和合上经常操作,与小班幼儿的肌肉发展相宜,所以教师在提出各种问题之后,孩子操作起来既顺手,速度又快。“大家一起捉迷藏”中的各种水果粘贴也是如此,符合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粘贴方便,不会在幼儿操作时引起其他无关问题。

总之,教学活动中材料的选用大有学问,教师要努力去探索,让操作材料更适合活动中的幼儿,让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边实践边总结、改进,引导幼儿愉快、主动地学习。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罐头水果
为战争而生的罐头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吃剩的罐头怎样保存
水果篇之Cherry
50年前的罐头
水果畅想曲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