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视”界
——大班幼儿建构区观察研究
2019-06-21邹海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文/邹海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就是观察。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差异,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建构区是幼儿喜欢的区域,在这里幼儿通过个人或小组建构活动。那么,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笔者通过一次亲身实践,尝试设计个性化的观察记录表,用量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本文呈现的观察记录简表仅供参考。
一、心“事”点——观察情况
用心观察,记录“事”实。我们都知道,观察记录要客观,用白描的手法如实记录情况,不加个人的情绪、情感在里面,更不能主观臆测。那如何客观、及时地记录观察情况呢?笔者通过实践,设计了一份观察记录表,选取了使用材料、建构造型、收拾整理、交往次数、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从以下观察记录简表中可以看出,共有6名孩子参与活动,使用材料主要有清水积木、易拉罐等辅助材料,建构造型主要有平铺、围合、叠高、排列、镶嵌、组合。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主动尝试、语言求助、同伴互助。
观察记录简表
二、欣“视”点——分析情况
欣喜发现,聚焦“视”点。得到第一手观察资料后,教师要做的是进行有效信息的加工与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在观察记录表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客观分析。
1.交往次数。
从交往次数来看,每个幼儿都与他人有交往,有商量合作的现象,有相互帮助的情况。都能与同伴进行互动、沟通、交流,而非各建各的平行游戏。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较小班、中班时更加有交往的意识与能力。当确定建构主题,他们能共同商量建构,相互交流与沟通,共同完成任务。
2.使用材料。
从使用材料的情况来看,丰富多样。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除了幼儿E只选用了清水积木外,其他幼儿都能选择多样化的辅助材料进行建构。每种材料都物尽其用,最多的幼儿使用6至7种材料,使用率高。
3.造型建构。
从观察情况来看,幼儿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建构美丽的幼儿园。幼儿建构造型主要有叠高、围合、镶嵌、组合、排列等。从呈现的作品来看,有建构幼儿园操场、活动室、升旗台、教学楼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体现出大班幼儿良好的空间架构能力。
4.收拾整理。
从收拾整理习惯来看,除幼儿E外的5位幼儿能将材料全部摆放回原位,并且注意不同材料放回到指定的地方,可见,幼儿的整理习惯比较好。
5.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中主要观察幼儿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主动尝试、语言求助、同伴互助三种解决问题方式。如右图:
分析:从右图可以看出,主动尝试的幼儿有20人次,语言求助7人次,同伴互助16人次。可见,在建构活动中,幼儿主动尝试的人次明显高于语言求助人次,同伴互助的次数也较多。这些数据表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幼儿合作互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三、新“试”点——反思策略
全新“试”点,策略回应。纵观整个区域活动,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体现幼儿发展的主体性,二是凸显材料提供的超市式,三是场地规划的合理性。
(一)幼儿发展的主体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此次建构区中,幼儿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自由讨论、自主建构、自发改进等方面。自主决定建构的主题,自由建构喜欢的内容,建构过程中相互商量,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意愿建构。
1.自由讨论。
建构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围在一起商量要建什么,幼儿A提议建一个美丽的幼儿园,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
说明:实线为主动尝试情况,虚线为语言求助情况,曲线为同伴互助情况。的认同,幼儿B补充说:“我喜欢操场,我来搭一个操场吧!”幼儿E说:“操场上有升旗台,我来搭。”幼儿C也接着说:“我建幼儿园的大门。”幼儿D说:“我建活动室。”幼儿F认真倾听大家发言,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过了一会儿,她轻声说:“我做一个滑滑梯。”幼儿讨论完毕,各自投入到建构活动中。
2.自主建构。
幼儿在建构区里散开来。幼儿A取了长短不一的清水积木,把最长的放在最底下,把短的排列在长积木的边上,再依次取来不同的清水积木,依次排列、叠高,在建构区的外围形成一道墙。在墙的最高处,她取来了可乐瓶和大花片,将大花片套在可乐瓶口上,一个个放在围墙上。其他幼儿也都在认真地建构。幼儿B的操场用了易拉罐代表一个个油桶,上面架着一块块清水积木,模拟挑战区场景,还用纸杯叠高,模拟挑战区的堡垒。幼儿E的升旗台用各种各样的盒子和清水积木建构而成,还将装积木的篮子也拿来使用……
3.自发改进。
幼儿园初具规模后,幼儿开始欣赏同伴的建构,这时交流合作、沟通讨论再次发生。幼儿B主动去看幼儿A建构的围墙说:“围墙下面可以摆一些运动器具,我们幼儿园就有。”幼儿A听了幼儿B的建议后,马上开始改进。幼儿E的升旗台比较高,幼儿C建议他不要搭那么高,容易倒下来。而且用了盒子没有清水积木牢固,幼儿E改良了升旗台,用清水积木做底部,再往上叠盒子,这样就越来越稳了。
(二)材料提供超市式
建构区的材料提供非常有讲究,既要品种多样,便于取放,更要有利于幼儿收拾整理。建构区的材料有摆放的柜子,每格柜子里摆放一种材料,分类整理、有序摆放,就像一个超市的货架。提供的材料也是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宜性。
本次建构活动提供的材料主要是清水积木,清水积木也有很多种类,有长条形、正方形、长方形、拱门形、三角形、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等。这些积木牢固、多变,能满足幼儿建构活动的需要,幼儿可以平铺,可以层叠,还可以围合。清水积木这种主材在建构区里非常适宜幼儿游戏。
2.安全性。
本次建构活动中提供清水积木、易拉罐、盒子、纸杯等生活化材料,这些材料便于取放,且易于收集。教师在投放易拉罐时将易拉罐口用透明胶封口,确保安全;提供的盒子、纸杯等纸质材料安全环保,幼儿活动中无安全隐患。
3.多样化。
除清水积木这一主材外,提供的盒子、易拉罐、纸杯、纸棒、纸筒、可乐瓶、薯片罐等辅材多种多样,而且每样材料数量充足,达到人均需要的最上限,满足幼儿建构的需要。多样化的辅材激发幼儿创作活动的热情,比如有的幼儿把可乐瓶当成高高的柱子,有的幼儿把易拉罐当成油桶等,创意无限。
(三)场地规划合理性
1.空间宽敞。
从建构区的空间划分来看,建构的场地非常宽敞,足够容纳5~8位幼儿同时进行建构。而且铺设了地毯,有效减少了因搭建材料而产生的噪音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干扰。因此,在整个建构的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场地问题而产生的摩擦与撞倒积木的现象,幼儿的建构有条不紊。
2.布局合理。
从建构区的位置划分来看,建构区的位置在活动室的一角,设在一个相对不被人流穿行的独立地带,使建构区本身带来的一些噪音与其他安静区域相隔。同时,所有材料放置在矮柜中,靠墙放置,便于收拾整理。矮柜可以移动,当幼儿觉得取放不方便时,可将柜子移出。
综观整个建构活动,幼儿在建构区中能积极与材料互动,合理利用材料,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完成构建任务。当然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如部分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还有待加强,作品的创造性还有待提升。这些将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