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分析

2019-06-21张立贤宋海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管腔肠系膜栓塞

张立贤,宋海宏,王 英

(河北邯郸市永年区中医院 河北 邯郸 057150)

引言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为消化内科常见病症,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脉瘤等病症,患者多表现出呕吐、恶心、腹胀、腹痛等症状,临床早期确诊病症[1],及时予以正确治疗对保证患者健康意义重大。血管造影为肠系膜上动脉疾病传统检查方式,但无法有效呈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管情况,难以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2];随着医疗检测技术提升,多层螺旋CT技术的广泛应用,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周围组织病变情况,为研究多层螺旋CT在实际诊断中应用效果,我院特行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肠系膜上动脉疾病36例患者资料作回顾分析,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2~63岁,平均(51.26±6.89)岁,合并冠心病者18例,心房纤颤者8例,存在深静脉血栓史者7例,均伴有一定腹痛症状。

1.2 扫描方法

患者均取德国西门子64排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由腹腔上缘至骨盆下方;参数设置:扫描电压120kV,层间距5mm,层厚5mm;增强扫描:取90mL碘海醇对比剂非离子型造影剂,经患者肘部正中静脉以3mL/s速率注射进行薄层重建处理,延迟30s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0s行静脉期扫描。并借助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有容积再现(VR)等技术,通过旋转、去骨、剪切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静脉栓塞、血管狭窄及肠系膜上动脉瘤等疾病情况及影像学特点。

2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主干栓塞11例,分支栓塞3例),患者血管壁均发现不同程度软斑块,栓塞动脉出现充盈缺损,发现明显动脉血管病变,同时肠壁发生一定水肿情况,但具体病变范围尚未明确;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者5例,可见明显门静脉主干充盈缺损,其中3例可见较广泛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均可见明显充盈缺损,但其肠管组织正常;肠系膜上动脉瘤患者1例,瘤体呈囊状扩张,瘤体直径1.1cm×1.0cm;动脉管腔狭窄病变者16例,借助VR成像技术,发现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明显变细,其中3例患者存在胰腺癌情况;且所有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存在明显包块包裹情况,并可见动脉管腔管壁僵硬且粗细不均匀,各病症分布见表1。

表1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分布(n, %)

3 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为肠系膜动脉常见疾病,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主动脉硬化栓子脱落,使得患者肠系膜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肠系膜供血不足,进而对患者的肠壁肌肉功能造成损伤,导致肠壁急性缺血、坏死[3]。病变通常起病较急,发展迅速,患者多以剧烈腹痛、腹胀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呕吐、脱水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将引发动脉瘤、器质性心脏病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因此,加强肠系膜动脉疾病早期诊断,予以正确治疗可有效保障患者生命。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图像处理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在血管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可清楚显示肠系膜血管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呈现血管病变情况,并对血管占位病变同样具有较高的空间、密度分辨能力[4],可为临床诊治提供较准确诊断依据。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可使用VR、MPR、MIP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可根据实际病变情况合理选择图像重组技术;本研究中14例患者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VR技术具有较强空间立体感,可准确呈现病变范围;同时结合MIP技术,可清晰显示血管及分支血管管壁、管腔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而MPR技术适用于任何平面切割旋转,更加有利于观察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本组准确检查出3例因胰腺癌引起血管狭窄患者。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多螺旋CT成像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疾病进行诊断,可获得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及周围组织清晰图像,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可为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提供科学指导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管腔肠系膜栓塞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