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音乐形态研究及演奏技法分析

2019-06-20姜瑞娟

北方音乐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提琴演奏技法分析

姜瑞娟

【摘要】中提琴音色低沉醇厚,在乐队演奏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提琴独特的音色特点,可以有效增强我国民族音乐的演奏效果,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草原之歌》是我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提琴民族音乐作品,整部作品中充斥了满满的蒙古族风情。本文分析了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创作背景,探索了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音乐特征,最后研究了其演奏技法,希望有助于提升我国中提琴在民族音乐方面的演奏水平。

【关键词】中提琴;草原之歌;音乐形态;演奏技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中提琴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演奏乐器,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中提琴演奏水平也获得了较快的提高,并且自主创作了很多流传颇广的中提琴演奏作品,《草原之歌》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中提琴是交响乐当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它的知名度虽然比不上小提琴,但是中提琴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数量也非常多。中提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交响乐团当中的一种辅助乐器存在的,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时期并且在二十世纪时,才出现了以中提琴为主的音乐演奏作品,在这一时期中提琴在演奏技巧、演奏作品方面都有了比较快的发展。现在,中提琴已经有了一大批爱好者,并且各种以中提琴为主体的演奏曲目也在不断增多,中提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一、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创作背景分析

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是音乐教授关庆武创作的一首中提琴独奏曲。关庆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提琴演奏专家,除了《草原之歌》外,还创作了《娄山关》《我的祖国》等中提琴音乐演奏作品。《草原之歌》的主题旋律是我国著名歌曲《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在创作这首中提琴作品时,关庆武教授运用了许多马头琴的演奏技巧,然后依托于中提琴醇厚低沉的音色来表达草原的特色[1]。在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演奏氛围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蒙古草原的辽阔壮美和苍凉,仿佛有烈烈的草原之风刮过耳畔,充分展现了中提琴极富感染力的音色特点。

中提琴的音色除了醇厚低沉外,还能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这也是中提琴的一大声音特色。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同样具有这样的声音特质,因此在创作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时,关庆武教授将大量马头琴演奏技巧融入其中,使得中提琴这一西式乐器与民族色彩浓郁的马头琴演奏技巧相碰撞,并以此使得整个中提琴作品具备了其自身独特的韵味和特点[2]。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中浓郁的蒙古族风情铺面而来,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蒙古族的民族魅力,并且通过中提琴的音色和马提琴的技巧来将人们带入独特的草原场景当中。

二、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音乐特征

(一)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音乐风格特征

中提琴作为一种西洋弦乐器,是一种体积稍大而且音色比较低沉的弓弦乐器,与小提琴的外形很相似,但是音色要比小提琴醇厚、丰满,在进行演奏时所使用的演奏技巧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一般情况下,中提琴上有四根琴弦,每根琴弦分别对应C、G、D、A四个音,音域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属于一种中音弦乐器。中提琴的音色具有非常明显的辨识度,因此在进行演奏时很容易抓住听众的耳朵,并使其迅速沉入到音乐作品所创造的氛围中[3]。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中包含了很多民族音乐的元素,尤其是蒙古族的音乐元素。通过中提琴来展现蒙古族马头琴的演奏技法,最终成就了这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中提琴作品。

(二)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音乐结构

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具有非常明确的蒙古族音乐特征,有很强的歌唱性,而且通常使用六级音作为作品的主调。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整体以g羽调式作为其起初,并在作品中穿插了角调式和徵调式这两种调式。《草原之歌》全曲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调式就是d角调式[4]。

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引子部分并不长,总共有八小节,但是此部分却是整个曲目中最能够体现出蒙古族音乐特色的一个部分。在引子部分,创作者在其中融入了大量的马头琴演奏特色,全曲中包含了非常多富含蒙古族音乐特征的装饰音,比如在第一小节中,就含有与马头琴演奏技巧相似的三度装饰音,而在第三小节中则是含有八度装饰音,由此可见,整首曲子中都能让听众感受到浓厚的蒙古族音乐风情。在作品中还包含了比较多的滑音,这也是蒙古族马头琴常用的一种演奏方式,可以让听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创作者在整个曲目中有多处地方都融合了滑音与颤音的技巧,可以轻易引导听众进入草原辽阔自由的氛围。

引子部分完成后,就正式进入了作品的主旋律。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主旋律是著名歌曲《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整个旋律波澜壮阔,起起伏伏,引人入胜。在第一次的主旋律演奏完毕之后,创作者又使用复奏的表现形式,在提高音阶的基础上将整个旋律逐渐向高潮推进。在全曲第四十一小节,是整个作品的首个高潮,而且此次高潮以g羽调式作为结尾。到了整个曲目的第五十六小节时,整个曲目所表现的音乐氛围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通过提高演奏速度的方式加强了音乐的紧凑感、迫切感,听众在这种音乐氛围中很容易想象到辽阔苍凉的大草原上,骏马成群奔跑的场景。到了全曲的第九十一小节,音乐所展现的氛围再次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整个氛围变的比较舒缓,让听众产生一种舒畅又热烈的情绪[5]。在整个曲目的第二段,通过钢琴的加入来进一步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个曲目结束在一个强烈但是短促的拨弦动作中,给听众带来了有关草原的无限遐想。

(三)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演奏技法

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演奏技法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民族化特点,因此在进行该作品的演奏时应当注意一些具有民族特征的特殊演奏技法,比如骑马弓、颤指滑音、三度颤音、倚音、波音等。其中,“骑马弓”演奏技法是一种与蒙古族马头琴演奏时的“击弓”技法非常相似的技法,这一演奏技法需要利用中提琴弓杆的弹性在琴弦上进行反复的弹跳,这时出来的演奏音效类似马儿奔腾时的马蹄音。想要顺利完成这一演奏技法,演奏者需要通过拉紧弓毛的方式来提升弓杆的弹性,需要运用下行连跳弓的手法进行演奏。颤指滑音是一种具有复合性特点的装饰音,这种声音的效果就像是马儿在嘶鸣,演奏者需要使用1、2指来确立一个六度双音,然后再利用3、4指在上方三度位置快速并且轻巧地进行打弦操作,演奏时要保证两种动作不会互相干扰。

三、结束语

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中提琴曲目,整个作品中融入了非常浓烈的蒙古族音乐元素,运用了大量马头琴的演奏技巧来表现草原的辽阔壮美,让听众能够迅速沉入到曲目所创造的氛围中。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有其自身独特的音乐结构,也有其独特的演奏技巧,相关音乐人士应当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中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演奏水平,给听众带来愈加完美的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郭凯.中提琴演奏音色技法表现[J].戏剧之家,2016(18): 100.

[2]郭凯.中提琴作品的民族化——以《草原之歌》为例[J].北方音乐,2016,36(14):26.

[3]王翌.浅谈低音提琴独奏曲《草原之歌》的演奏及作品分析[J].视听,2015(2):177.

[4]盛利.中提琴曲《草原之歌》的演绎与分析[J].民族音乐,2014(5):64-66.

[5]马晓明.中提琴的演奏及其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8):135-136.

猜你喜欢

中提琴演奏技法分析
中国交响乐作品中的中提琴作用及其演奏技法
分析:是谁要过节
老余
回头潮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