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

2019-06-20王铭

北方音乐 2019年9期
关键词:周公时代背景

王铭

【摘要】学界对礼之初义的认知为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礼”可以理解为各项为维护国家统治者权威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与规范制度,后来逐步变成了封建等级的基本内容,而“乐”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各贵族从事相关礼仪而特意制定的。现如今学术界上对周公到底是不是制礼作乐的第一人还存在许多争议,其中据《礼记·明堂位》来说,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从诸多文献中都可看出周公制礼作乐已然是事实。

【关键词】周公;制礼作乐;时代背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周公即周公旦,是周文王正妃太娘的第四个儿子,因最初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在周公年幼之时,文王为考验周公独立思考和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询问周公应如何应对前来朝见的诸侯。周公回答:“商为无道,弃德刑范,欺侮群臣,辛苦百姓,忍辱诸侯,莫大之纲,福其亡,亡人惟庸,王其祀,德纯礼明,允无二,卑位柔色,金声以合之。”从他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年幼的周公心里已经初步形成了应付时局的治国方略和对礼乐的独到见解。

一、历史的教训

远古时期,人类认为人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现世的肉身存在,另一种是人的灵魂存在。现代考古发现,早在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宗教观念和仪式行为,这从甘肃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中的“炭画”、云南沧源等地的乐舞崖画等中可以得到印证。而且那个时代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生存能力都很薄弱,一感到恐惧就幻想通过一种巫术仪式去表达对神的崇拜以求得神灵的感应,从而使得风调雨顺。《曹刿论战》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當先民们虔诚的向这些‘神乞求致福时最原始的礼便产生了,然后反复地祭祀,反复地使用就使它的方式和程序逐渐固定下来。能看出殷商人把鬼神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无视人民的生活,这样残酷的文化终究使得人心向背。周公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教训,为了巩固民心加强统治于是在保留原有鬼神观念的基础下加以革新引领社会从“尊神”转变为“尊礼”,将把握命运的大权由‘神转变为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和国家中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阶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纷争、矛盾就应由而生,这就需要一些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于是周公就发挥礼乐的作用来缓解矛盾并维护和完善刚刚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根据血缘关系和等级身份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行为规范即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规范(礼),形成相互制约下的平衡。

二、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之所以到现在还闪烁着无限的光辉一定少不了继承与发展。那么周代的文化与制度一定也是传承和吸取了前代文化的经验的。早在上古时期,礼与乐就统一于中国原始巫祭活动仪式,供物奉神,歌舞娱神。当时,“乐”与诗、歌、舞相结合成为宗教信仰文化的载体和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论语·为政》中孔子也说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周朝沿袭了殷朝的礼仪制度,并对夏商文化因革损益基础上进行批判继承,可以说周公制礼作乐是一定离不开殷商和史前文化的重要基础的。

三、统治的需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终于推翻商朝建立了西周,可以想象一个新建立的王朝哪有能力领导如此庞大的国家,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周天子选择利用分封制来进行国家统治,即将血统关系作为分封的基础将同姓贵族封为诸侯。除此之外为了安抚忠臣也相应的将一些功绩重大的异姓贵族赐以诸侯称号,允许他们封邦建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再分封,这样层层的分封形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共同协助周天子管理天下。在采用分封制以及宗法制的社会环境下,周天子的的位置相当于金字塔的最高层,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加上异姓贵族的参与于是形成了社会等级、亲疏关系十分鲜明的庞大国家政体。《尚书大传》中“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其中的建侯卫实际上就是实行分封制,周公制礼作乐是为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适应统治的需要。

四、礼乐的重要

繁体字的礼字左边是神,右边是器皿中盛满器物,意思就是向神供献祭物,这已清楚地表达了礼最初的内涵。《礼记·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大意为道德仁义、教化训导、曲直纷争等都需要礼来发挥促进作用,这是对礼的内涵做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乐在礼制中具有相当重要而凸显的地位,但凡高级别的具有仪式性地礼仪场合,乐就是这些仪式的兴奋剂和粘合剂,成为人类与精神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所谓治出于一,而礼乐达天下”因为礼对上层社会生活方面均有涵盖,那么作为相须为用之乐,也必然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加以使用,这就是礼乐达于天下的道理所在了。

五、现世的环境

世代定居的农业经济和农耕文明是礼乐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西周时期农业上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作物种类的增多与新技术的相结合使西周农业丰盛一时,手工业也得到充分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和社会中的复杂关系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产生了私欲而当欲望不能被满足时矛盾也就日益显露,而且周王朝是经过多年战争才建立的,定国之后先朝遗民伺机谋反、各路诸侯纷争不已,整个社会不和谐因素诸多。此外《周礼·地官·司徒》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等表明了土地划分上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经济、政治上的差异性与等级性。司马迁曾说过“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周公选择将礼从宗教性的制度转换成基本的社会典章制度去规定贵族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求缓和各阶层矛盾,平衡贵族、诸侯间的权力、确保周天子作为共主的世袭地位。他希望能通过礼乐的维系使得宗法封建的各项政治制度能够互相包容促而有效运行。

周代礼乐制度不仅仅是一套音乐制度,而是包括所有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只因礼乐的地位突出才叫做礼乐制度。历史上的教训给予周公以启示;文化的传承给他奠定了基础;礼乐的突出地位给予他警示;现世的环境等情况使得周公不得不制礼作乐。制礼作乐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在大量运用礼乐的制度下,将整个社会中归属于不同等级的人们所拥有权利以及义务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周公的大力提倡下,这种礼乐规范迅速为人们所接受,这不仅在当时对于巩固国家内部团结,维护周王朝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对中国的社会伦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郁默.从周公制礼作乐谈起[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

[2]孙娟.周公制礼与作乐的时间与区别[J].阴山学刊,2011.

[3]孙宝民.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化价值[J].兰台世界,2013.

[4]吴十洲.两周礼器制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5]陈莉.礼乐文化与先秦两汉文艺思想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6]项阳.以乐观礼[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猜你喜欢

周公时代背景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生态时代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转型升级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以老师之道还老师
周公作礼
“平易近人”原指政事简易
“见周公”之意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