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高浓度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

2019-06-20萧灿荣王功顺梁达成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药品管理PDCA循环

萧灿荣 王功顺 梁达成

[摘要]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高浓度电解质进行完善管理,促进安全用药,降低高危药品用药差错的发生。运用PDCA管理工具,通过多部门协调机制,以规范高浓度电解质管理制度、制定高浓度电解质目录、对高浓度电解质各环节进行规范化及同质化管理。建立了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高浓度电解质管理规范,保证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减少用药差错。结合医院自身医疗条件,开展高浓度电解质的规范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高浓度电解质;PDCA循环;安全用药;药品管理;基层医疗;组织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5(c)-0154-04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

XIAO Can-rong WANG Gong-shun LIANG Da-che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Dongg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i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s improved to promote safe medication us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errors in high-risk medication use. The PDCA management tool is used to standardize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 management systems, develop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 catalogues, standardize and homogenize all aspects of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through a multi-sector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 management standard regarding the safety of patients as the core is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saf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reduce medication erro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ospital′s own medical conditions,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is carried ou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High 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 PDCA cycle; Safe medication; Drug management; Primary car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而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物等[1-2]。美国医疗安全协会调研发现,每年因医疗差错致命的人数高达4.4万~9.8万,而用药差错则是医疗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用药差错事件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其中高危药品占相当大的比重[3],高危药品发生的差错可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高浓度电解质作为临床常用的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事件占很大的比重,错误使用用高浓度电解质,如2 mEq/ml或更高浓度的氯化钾注射液、3 mmol/ml或更高浓度的磷酸钾注射液、浓度高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及50%或更高浓度的硫酸镁注射液均足以致命。制定高浓度电解质的管理流程,规范高浓度电解质管理是减少或消除这类错误发生的最有效措施,防止意外误用[4-5]。

PDCA循环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该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适合应用于过程改善,包括医药行业中的药品质量管理[6-8]。利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优化高浓度电解质的管理,科学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把握改善前的管理现状

医院对高浓度电解质重视程度不足,未对高浓度电解质进行重点管控,其管理级别与普通药品类近,仅在药品存放位置加贴了高危药品警示标识。虽尚未发现错误使用高浓度电解质的事件,但此类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為高浓度电解质储存、使用和管理方面发现的问题。

1.1制度不完善及目录不明确

医院虽有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但制度中未规定高浓度电解质目录与种类,员工对院内哪些药品属于高浓度电解质不明确,高浓度电解质知晓率偏低。

1.2储存管理不规范

高浓度电解质的存放管理存在问题,病区药品管理不规范:①各病区均可储存高浓度电解质;②未按分区存放,容易造成混放、误用等情况的发生;③警示标识不完善,仅在药品存放位置加贴了高危药品警示标识;④未实行加锁管理,极易造成丢失;⑤无专人管理,未进行定期盘点和有效期检查。

1.3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病区高浓度电解质使用流程缺乏规范管理:①高浓度电解质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包括医生开具医嘱、药师调配医嘱、护士执行医嘱的各个环节,均未有警示提醒,容易因各种人为、非人为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用药差错,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②门急诊患者的注射用药均由患者直接从药房领取后到注射室进行治疗,流通环节存在安全隐患;③普通科室均可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护士调配高浓度电解质标准与普通药品一样,未制定并执行更严格的标准。针对现状把握情况,通过鱼骨图整理发现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具体见图1。

2应用PDCA循环规范管理

成立专项小组开展跨部门合作,由药学部、护理部、医务科、信息科及总务科组成。自2017年3月启动“提高高浓度电解质管理规范性”质量改进项目。

2.1制定行动计划

2.1.1预期目标 ①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完善高浓度电解质的相关规定;②明确全院统一的高浓度电解质目录,促进医务人员清楚高浓度电解质的定义及分类;③规范高浓度电解质的储存管理,明确可以储存的临床科室,对高浓度电解质进行统一的标识警示,并且针对所有储存药品的治疗室安装电子门禁系统,以保证药品安全;④加强高浓度电解质的使用管理,建立门急诊静脉用药配置室,对高浓度电解质实行集中配制,并对配制流程实行统一标准[9-12]。

2.1.2推进进程 首先收集资料、起草文件、广泛征求意见,由医务科牵头、多部门协作制定规范,使高浓度电解质相关问题有据可循。试行管理规范、摸索执行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紧接着完善高浓度电解质的警示标识,最后实现集中配制的管理模式,建立独立的门急诊静脉用药配置室。

2.2落实计划,规范管理

2.2.1完善高浓度电解质管理制度 药学部和医务科对原有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明确高浓度电解质定义,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后生效执行。在新修订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中,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提出更详细的要求,内容包括标识、摆放、调配、使用及日常检查等项目。

2.2.2明确高浓度电解质目录 由药学部和医务科共同制定高浓度电解质目录[12-14],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后生效,且每年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具体见表1。

2.2.3高浓度电解质的储存管理 根据《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除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外,高浓度电解质严禁出现在普通病区。以上科室的药品管理员负责高浓度电解质药品基数的申领、补充及储存养护。每种高危药品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做到标识统一,不得随意改变固定位置,不与其他药品混放。完善高浓度电解质警示标识:①在HIS系统中,对高浓度电解质药品以【高】作为标识,在信息工作站界面进行提示,开具输液医嘱时必须填写输注速度,将警示标识涵盖医师开具医嘱、药师调配医嘱、护士执行医嘱的各个环节[15];②所有储存药品的治疗室均安装电子门禁系统,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16]。

2.2.4高浓度电解质使用 高浓度电解质及注射用高危药品原则上实行集中配制,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一般情况与紧急情况,建立门急诊静脉小型配置室,使高浓度电解质等可以实行集中配制,具体见图2。

病区作为高浓度电解质的主要使用方,对病区的高浓度电解质实行集中配制尤为重要,由医生开具医嘱,药师接收并审核医嘱后,打印标签及按单摆药,经再次核对后,进入调配室;成品出仓后,对输液成品及包装进行核对,进而加锁封存,系统登记后,由后勤人员配送病区使用。特殊情况,可由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病区护士根据医嘱配制,要做到双人核对、粘贴标识及记录,同时要求一患一药、现用现配、配好即用、不得提前配制及不得结余,剩余药液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病区配制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时,须在《高浓度电解质使用登记表》上做好记录[17]。

2.3规范流程,落实监管

2.3.1高浓度电解质储存科室明显减少 除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外,其他病区不得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对存有高浓度电解质的病区所储备的品种、数量须与药学部门备案一致。

2.3.2高浓度电解质的标识更规范 对全院高危药品,采用红底黑字标识,并配上高危标识。高危药品正确标识率力争100%。

2.3.3高浓度电解质存放区域更加安全可控 对所有病区的治疗室均安装电子门禁系统。药学部门每个月对高浓度电解质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及整改。

2.4巩固成绩,固化管理

针对高浓度电解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定期对《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与《高危药品目录》进行调整和更新,同时对高危药品的调配必须按《门、急诊处方调配规程》《住院药房医嘱(处方)调配规程》《静脉用药调配规程》严格执行。

3小结

在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管理制度、明确流程、信息警示等方法,提高对高浓度电解质的管理重视程度,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多部门协作的高浓度电解质管理、使用和监督体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The Joint Commission.“High-alert”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EB/OL].(2008-11-12)[2015-05-12].http://www.jointcommission.org/sentinelevents/sentineleventalert/sea_11.htm.

[2]張冬纳,翟书会,马金锋,等.JCI标准下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1):1101-1103.

[3]杨玲玲.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案例分析[J].北方药学,2016, 13(3):166-167.

[4]王竞聪,黄碧珍.JCI标准下医院高浓度电解质的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113-115.

[5]刘芳,张晓乐,朱珠.加强高警示药品用药错误防范策略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5):321-323

[6]韩成林,孙丽,王庆华,等.PDCA循环方法在我院高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6,27(7):929-931.

[7]彭晓凤,冯力,王玉,等.临床药师利用PDCA法参与脑梗死临床路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8,47(17):2303-2305,2308.

[8]尹绍尤,王馨,张晨,等.医院科级质量管理体系设计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48-51.

[9]伍小群,黄凤.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的成效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5),45-47.

[10]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等.高警示药品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19(6):403-408.

[11]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19(6):409-413.

[12]张幸国,吴永佩.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00-602.

[13]徐梅霞,王英.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的建立与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3):278-281.

[14]江亮,杨杰,林小小.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探讨[J].药品评价,2014,11(10):8-10,13.

[15]周彦华,马学礼,富宁芳,等.我院静脉配置中心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制度[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4):2947-2948.

[16]杨洁,蒋永春,胡燕,等.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用于医院药房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8,27(18):88-90.

[17]唐守艳,盛夏.基于美国JCI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在我院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 14(17):131-133,149.

(收稿日期:2019-02-18 本文编辑:任秀兰)

猜你喜欢

药品管理PDCA循环
住院药房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
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PDCA循环应用于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妇产科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自动化药房设备在华山医院北院的应用
提高医院药品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对策分析
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