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悟、仿、创

2019-06-20苏兴旺

教育界·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苏兴旺

【摘要】学习诗词,不仅可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围绕“读、悟、仿、创”四个环节,进行小学诗词诵读仿创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诗词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读、悟、仿、创;农村小学;诗词诵读仿创;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防城港市教育科学2018年度规划课题“诗词诵读仿创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FJ2018C125)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可见习总书记对古诗词教育的重视。诗词具有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表达等特点,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诗词,不仅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而且能得到丰富的知识、人生的启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诗词教学,让中国的古典文化伴随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本文将从“读、悟、仿、创”四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诗词诵读仿创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读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整饬的韵律、优美的意境给读者构建了特有的意蕴,也决定了古诗词的学习应当以“读”为先,以“读”为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充分说明了“读”的重要作用。通过“读”,学生可以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进文字,感受画面美

中国的很多古典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短短几行文字就勾勒美好的画面。教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通过朗读去触摸古诗词美丽的外衣,感受古诗词描绘的美好的意境。比如《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短短的三句文字读过,一幅壮丽的北国草原风光画面就呈现在面前:蓝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牧草被风儿吹低,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显露出来。又如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给学生展现出了这样一个简洁、生动、美丽的画面:翠绿的柳枝上两只娇俏可爱的黄鹂在婉转地歌唱,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直冲上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看着那西岭上堆积的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通过对诗词的朗读,可以读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可以感受到诗文的画面美。

(二)读进文体,感受韵律美

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无论是韵脚、平仄还是停顿,都非常具有韵律美。古诗词的韵律,也称为押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形成了诗词特有的韵味。押韵不仅使诗词便于吟诵和记忆,而且使诗词更具节奏、声调的协和之美。自《诗经》以后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和发现古诗词的韵律美。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其中的“绝”“灭”“雪”都是押韵的。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押平水韵,“流”“楼”是它的韵脚。

另外,古诗词的韵律美不仅体现在押韵上,而且体现在古诗词的节奏上。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感受诗词的“韵”与“节奏”,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二、悟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大特色,作者往往通过含蓄的表现形式、含蓄的修辞艺术、意向性的表达来展现诗词的意境及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诗词文字的表层“悟”出诗词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一)悟出诗词的情愫美

每一个诗词作品均韵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于诗词的解读,不能只停留在对表面文字的理解上,而是要从诗词的文字入手,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心境和历史背景,从而真正悟出诗词的内在情愫美。比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人迹罕见的寒冷环境里,连一只飞鸟都没有,为什么会有一个孤独的渔翁独自垂钓?诗人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呢?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于是引出了诗人柳宗元写《江雪》的历史背景:因为政治改革的失敗,处境十分孤独,但是诗人并没有轻易退缩,虽然心境孤独,却有着大义凛然、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诗词表面的文字悟出诗人那“千万孤独”却“无比坚定”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二)悟出诗人的情怀美

托物言志、以景寄情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每一位诗词作品中都寄托着诗人的志向与情怀。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感悟诗词的情怀美,达到理解诗词的最高境界。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是创作于诗人被贬谪永州之后,不甘心屈服又倍感孤独之时。透过诗歌,依然可以感悟到诗人虽然孤独,却仍然忧国忧民,坚持自己政治理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高尚情怀。渔翁的形象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孤苦寂寞却又兀傲脱俗。

三、仿

诗歌写作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理解诗词、感悟诗词魅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仿写诗歌的内容,这些带有方向性的训练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写作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仿写要巧用范文

在诗词仿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选用适合的范文,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诗词写作的目的。比如,笔者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白居易的《忆江南》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诗词仿写。《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晚年所作,回忆江南苏州、杭州的风景。诗歌突出一个“忆”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叫人怎么不怀念江南?这首词浅显易懂,适合学生模仿学习。学生们纷纷展开想象,仿写诗句。

有的学生写《忆南湖》:“南湖好,风景美如画。两岸垂柳绿如玉,遍地繁花似彩蝶。能不忆南湖?”

有的学生写《忆北京》:“北京好,名胜多如宝。故宫威严震天下,长成历史最悠久。能不忆北京?”

学生写的诗词虽然稚嫩,对仗也不太工整,但体现了学生的巧思妙想。

(二)仿写要习得方法

仿写不单单是要学习被仿诗词的表层文字,更要学习诗文的写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古诗词常用“比、兴”的手法,彰显诗词的意向性,含蓄地表达诗词的意境。通俗地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者事物加以想象,进行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例如《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运用“比”的手法,日出时的“江花”艳红的颜色胜过火焰,春天的“江水”绿得比蓝草还要绿。通过“红胜火”“绿如蓝”,诗人给读者铺陈渲染出妍丽明媚的江南春景。因此,在仿写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运用“比、兴”手法传递出思想感情,巧妙地创设意境,这才是仿写诗词的真正目的。

四、创

以“创”求新。创新是为了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将仿写有效地延伸下去的最好方式。学生对诗词的写作不能永远停留在仿写阶段,需要在创新中让诗词获得新的生命,更符合新时代审美的要求。

儿童诗的创作教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儿童诗的创作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儿童特有的童心、童趣的语言表达,以儿童的眼光、儿童心理状态,表现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的情怀。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白居易的《草》“离離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笔者让学生尝试把这首古诗改编为现代儿童诗。

有的学生写道:“辽阔的草原上,小草茂盛地生长。秋冬枯黄,春天翠绿。无情的野火啊,你只能烧尽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油油。”

对古典诗歌的创新写作,使得古典诗歌更有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还可以把课文内容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笔者让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优美风景。学生们用他们独特的立意写道:“依山傍水,柳暗花明,晨雾乡村,桃源世家……”学生们用诗句表达自己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热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文化、艺术结晶。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做好“读、悟、仿、创”四个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知古诗词的感情和意境,促进学生对诗词的情感体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琛莉.涵养“文心”重建意蕴——以《忆江南》为例谈古诗词教学的仿写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7(05):21-24.

[2]付文山.小学语文古诗词朗读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225.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