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索

2019-06-20张水金

教育界·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教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张水金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在坚持教学原则基础上,从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以及微课教学三个层面着手,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课堂上表现为多媒体动画、图文课件、游戏互动等方式,而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模式与基于知识共享的教育模式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思想;微课;知识共享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日臻完善,教学状况渐入佳境。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同时代教育要求不同,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钻研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供了方向。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信息技术具有多感官刺激、交互性强、教育资源丰富、传播渠道广等优势,是对板书教学模式短板的有效补充。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是未来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在综合考虑信息技术特点、小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目标与内容属性等因素基础上,兼顾信息技术与板书教学模式优势,取长补短,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平衡点,使其配合相得益彰。

(一)主体与主导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中多采取分组讨论、游戏互动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活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从课堂整体框架设计层面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面把控,将课堂节奏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可以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目标导向原则

教学设计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难点、重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多媒体动画、小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还是设计问题,均要与教学目标一致。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能力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第二课堂开发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只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筛选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以获得深层次的思考,有利于钻研与创新能力培养。

(四)协调性原则

虽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优势,尤其是数学这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如空间、图形问题等,信息技术优势显而易见,但是教师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切忌本末倒置,教学设计中应控制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所占的比重,保证板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协调性。

三、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多感官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融入信息技术,在增强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進行刺激,而人体感官均具备一定的知识获取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综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这一点在创设情境时更为突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其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课程主题,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应侧重于理性情境的创设。

(二)提升教学效率

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节省教师课堂板书时间,教师可以在课件制作时添加一些梯度化、多角度习题。数学学习需要一定量习题支撑,这正是多媒体课件优势所在,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节约了大量板书时间,并增加了习题练习,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

(三)降低学习难度

对于空间图形等抽象知识的讲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媒体动画、图文课件等方式,将笼统抽象的知识,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呈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

(四)提升翻转课堂效果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空间与时间障碍,打通了课堂教学与课余学习的衔接渠道,使师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翻转课堂是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推进翻转课堂的进步。尤其是在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的今天,以微信、QQ为代表的APP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路径

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为形势所驱,也是符合新时期教学要求的有益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各有长短,实践融合中应取长补短,兼容并进,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难点、重点,找到两者最佳的平衡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从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以及微课教学三个层面展开。

(一)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落后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教育具有显著的时代性,而思想支配行动,教师只有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身兼人才培养的伟大使命,思想上应积极主动,尝试去理解、接受进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服务于新时代教育事业。

(二)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偏理论性与抽象性的学科,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信息技术立体感强,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刺激学生,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有效延长小学生注意力时间。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板书教学是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创新教学方法的动态过程,沉淀着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塑造人格魅力,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灵活性强,但在教学方式、效率以及抽象问题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板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两种方式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择优选取融合方式。在讲解一些纯理论性的公式推导时,宜采用板书教学,因为公式推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板书将推导过程一步一步呈现给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推导思维,加深记忆力,而教师板书的过程也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其对公式的内化吸收;在讲解一些空间图形时,纯粹的板书教学很难引导学生形成空间感,这就需要融入信息技术,采用模拟动画、图文结合等方式,将空间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象生动,立体性强,可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但并不是说涉及空间图形都要融入信息技术,因为长期采用直观呈现的教学方式将限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利于其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微课教学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的典范,微课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善用微课打造翻转课堂,是今后小学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微课,以短、少、精为主要特征,并具备信息技术在交互性、动态呈现、知识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不仅适合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立体表达、剖析讲解,而且适用于课余学生的预习、强化与拓展。教师应善于利用微课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微课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而精、使用便捷的优势,将学生的课余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实现碎片化教学;发挥微课在交互性、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加强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网络共享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微课在动态呈现、立体表达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在课余能够轻松地预习新知识,或者强化巩固课堂知识,从而为课堂教学留出更多的集体探究学习时间。

五、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突破重点与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果等层面,而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从微课与知识共享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以微信代表的社交APP成为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主要通信工具,这些APP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的重要方式,若能充分利用,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平台分享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平台为载体,以微课为工具,开展翻转课堂,两方面的结合优势互补,可进一步扩大翻转课堂的影响。该模式的重点在于微课素材质量的把控、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与反馈、教師对反馈的处理,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基于知识共享的教育模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全球知识呈现出一体化趋势,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获取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是非常困难的。小学生真假辨识能力有限,很难甚至无法辨认资料的正确性。因此,要保障学生搜集资料的安全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知识共享体系,不仅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可以防止知识流失。教师将自己制作的或者在互联网上搜集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平台中,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查阅,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共享体系应设置不同的板块,并设计不同的访问权限,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太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29-130.

[2]张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教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
试论实现英语教学“学习增值”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