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9-06-20刘雷丽

职业·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刘雷丽

摘 要:物流行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对于作为物流行业主力军的高职生,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将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与院校所处的区域经济需求相结合,以制造业物流流程为依据,设计出融“四流五岗”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在校企融合的模式下,将制造业普遍使用的鼎捷ERP引入实训体系,做到实训基地与供应链管理实训室相融合,将设计创新创业训练与课程体系相融合。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 ERP

课 题:本论文系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CXJG20160101)的部分成果。

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十九大报告将物流确定为现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越来越明显;二是发展速度惊人,以智能化、自动化、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物流逐步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发生转型,尤其是作为行业需求主力军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更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笔者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紧跟东莞市智能制造转型的步伐,做到以服务东莞市制造业、物流业为主体,以制造业物流流程为依据。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及目标定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物流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能力建设。物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越来越明显。《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制定《广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东莞市制定《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提升现代服务水平,其中重点领域就包括现代物流业;《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东莞市10年物流业发展做了详细规划,凸显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通过对物流相关指标统计,2012—201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在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同比增长从9.8%降至6.7%;工业品物流总额占主导地位,保持在90%以上;社会物流總费用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主要原因是,相关的降本增效措施发挥了作用,使得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结合东莞经济特点,笔者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对接东莞及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物流企业,致力于培养出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1.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融合现代物流元素

笔者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服务东莞经济为主,辐射珠三角地区。东莞以制造业闻名,被称之为“世界工厂”,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高消耗低成本数量扩张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智能制造2025”的方针指导下,大力扶持和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动建设创客空间,对传统产业进行就地转型和产业升级,让东莞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目前,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创新转型阶段。因此,笔者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最复杂的制造业物流方向,服务于东莞制造业和物流业,结合行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特点,将创新创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融合进培养体系。

2.校企共育,引入“跟岗实践与ERP管理”

校企深度融合,与企业使用相同的ERP,并融入课程体系。以“厂中校、校中厂”制造业企业为依托平台,供应链管理实训室安装与企业相同的制造业普遍使用的鼎捷ERP软件,将跟岗实习与ERP管理软件操作完美融合,真正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培养的目标。

3.按照制造业物流流程,设计融“四流五岗”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以制造业物流流程为依据设计,将“四流五岗”融于一体,其中四流包括:采购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物流;五岗包括:采购员、仓管员、物流服务与营销员、物控员、生产计划管理员。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通过长期的企业调研才能确定培养对应的主要岗位,主要有:采购、仓管、物流服务与营销、PMC(物控)、生产计划管理,按照“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设计。

三、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整体思路

1.设计主线

按照制造业物流流程以及对接岗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四条主线三个阶段来设计。

(1)采购员岗位,以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为核心,分三阶段:基础理论、核心课程以及实践训练。

(2)仓管员岗位,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为核心,分三阶段:基础理论、核心课程以及实践训练。

(3)物流服务与营销员岗位,以物流服务与营销课程为核心,分三阶段:基础理论、核心课程以及实践训练。

(4)物控员以及生产管理员岗位,以生产运作与管理课程为核心,分三阶段:基础理论、核心课程以及实践训练。

2.课程体系及主要特点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训练。其中,实践训练又包括创新创业训练、技术技能训练、实习设计和素质拓展训练。

(1)按照制造业物流流程设计课程体系:根据“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物流流程,每个岗位对应课程做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将制造业内部处理流程“订单处理—生产排程—采购—生产—入库验收”融入课程体系。

(2)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紧密衔接,借用ERP平台操作流程与实训基地,让学生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3)将“创新创业”融入课程体系并贯穿整个教学期间。第1学期开始创新创业基础课,在后续的2、3、4、5学期均安排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工学交替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