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2019-06-20秦玉才
秦玉才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各地引起热烈反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5年,是成果丰硕的5年。5年来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西部地区加大向西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对全国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西部地區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战略回旋余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当前,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西部地区要按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要求,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创新,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动力增强、产业结构升级、民生不断改善,为全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拓展空间。
一、“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是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国内区域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从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来看,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最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东向发展是主流,重视向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与欧美等方向发展。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被提到对外开放议事日程要晚一些。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地区,客观上存在着地理区位、发展空间、国家发展政策、经济发展阶段的非均衡性。西部地区的城市无论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还是城市文化发展等方面均与东部沿海国际大都市有着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相比,差距更大。“一带一路”倡议将西北和西南地区纳入到开放的前沿,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推动国内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一带一路”是我国解决东西部经济不均衡问题的“处方”,将构筑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让西部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有利于西部打破过去的旧的体系捆绑,推动建立开放型的经济体系,有利于西部发挥自有优势,尤其是和毗邻国家的区位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样不仅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东中西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能解决社会、安全、政治等多方面问题。
二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中国需要加强和周边国家联系,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向西开放,拓展战略纵深,并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区域一体化最重要的还是开放,过去西部地区是开放末梢,现在应该成为开放的前沿,有利于西部在区域经济中获取新的增长动力,而且也有利于中国实施服务贸易,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从而在更大范围的区域一体化中,使中国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每个区域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发挥各自区域的优势特点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首先,一定要从各个区域的特点出发,确立本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其次,要更注重服务贸易的开放,服务贸易的开放可能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主要的推动力。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既是我国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是中国市场连接区域市场、连接全球市场的一个新亮点。第三,由于各个区域特点不同,在支持不同区域对外开放方面应该采取更大胆的措施,强化区域在客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连互通。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西部地区应该有自信在开放的步子上迈得更大。
三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形成陆海统筹、东西双向开放格局的需要。从“一带”看,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广阔的西部方向的大力拓展,必将推动欧亚大陆经济的整合,必将提供在经济上拉近中国与南亚、中亚、西亚和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的海湾国家关系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与中国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必将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强西部边界和各省的安全。
从“一路”看,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使中国超越西太平洋海域,向南深入南太平洋,向西开辟进入印度洋通道,这将有利于中国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战略的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将深化中欧、中俄合作,推进被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誉为“世界岛”的欧亚大陆的一体化进程,从而重塑全球地缘政治及全球化版图。从地缘政治角度上看,适合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根本特征的,以推进中国陆权、海权建设为目标的、陆海并进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地缘政治理论创新。“一带”可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形成以能源和经贸为纽带的国际合作局面,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政治、外交中遇到的分歧和问题,并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一路”着眼于建设海上运输通道和海洋强国。在海外选取一批地处战略要冲、建港条件优良的重要港口,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港口和节点城市,进一步繁荣海上合作。在海外选取一批地处战略要冲、建港条件优良的重要港口,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港口和节点城市,进一步繁荣海上合作。
四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我国西部地区边境线长、邻国多,但与邻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不足,使得西部地区对外延伸的市场空间较为有限,市场吸附能力弱化,从而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以区域合作新格局为着力点,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平衡呈现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加强版,深入向西开发,形成中国式的“经济西进、梯度转移”。中国西部将逐渐走向南亚、中亚、东南亚的前沿地,成为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战场,成为高新技术的聚集地。从区位上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向西、向南、向北方面都具有开放优势,一是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到中亚,进而到达欧洲,二是向南可以加强与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合作,三是向北则可以延伸至俄罗斯,四是通过西南出海大通道,走向太平洋、印度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货物将通过铁路、公路从西部直接运往东南亚、欧洲,通过扩大开放,扩大市场覆盖面,把西部地区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
五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今,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按照党的十九大总体要求、战略安排和宏伟目标,西部大开发需要强化举措,需要认真研究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大体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把西部开发同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现现代化。我國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现代化的落脚点最终可能也是在西部地区。事实上,我国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出口通道而言,西部地区产品不仅可以通过沿海地区连接海外市场,在西部地区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可以向西(中亚和欧洲)开放,通过欧亚大陆桥出口货物,西部区位优势开始显现。而“一带一路”将打通我国边境通道、东中西部间的物流通道和保障东部与南部资源供应的战略资源通道,将促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加强东中西之间的联系,降低西部物流成本,发挥西部战略资源优势,密切与东部的经济联系,从而实现双向互动。
二、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向西开发
今年,是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等区域重大规划政策落实推进之年。有了向前进的擘画和新政,各地纷纷表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西部地区无疑会亮点纷呈,“一带一路”建设和改革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区域发展“洼地”有望探底反弹、加快发展,在稳中向好的基础上更加协调。在四大区域版块中,西部一直是经济增速较快的地区。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西部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国际大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二是扩大内需一系列举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对西部刺激明显;三是通过向西开放,带动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承接沿海加工贸易的转移。上述因素是支撑西部经济隆起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也是好的。从西部地区看,西部地区能否成功爬坡过坎,实现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向西开放。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是打基础,第二阶段是特色经济发展,进入第三阶段,重点则在于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外向型经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战场。西部大开发兼具外向型经济扩大内需的两种功能:一是减少国际大环境对外向型经济的冲击,降低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二是开拓外向型通道,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互补。西部地区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加快培育新动能,比如贵州的大数据产业、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有望成为中西部地区转型升级的新样本。西部地区要坚持长短结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一手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从后者讲,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实施对外开放合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沿线各国以及国内相关省区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内涵机遇在哪里?西部地区该如何借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找准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对接点,先要认识到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较,我们到底有哪些比较优势?首先,从工业发展阶段来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上处在工业化早期或中期相比,西部地区当前工业化进程处于中前期阶段,以原材料、重工业、装配工业、基础工业为重心,处于资源加工工业化向高深加工工业化转变时期,逐步由低层次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工业发展阶段略先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发展阶段。因而西部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找到对接点。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传统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要充分运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开辟传统产业成长新空间,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外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园区,打造面向欧亚、对接周边的现代国际贸易聚集平台。
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入“一带一路”,交通运输要先行,消除发展瓶颈制约,着力建设连接欧亚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抓紧推进一批西部急需、符合国家规划的重大工程建设。交通网建设,既要充分满足西部地区自身发展需要,也要促进各城市间密切快捷的经济联系要求,同时还必须着眼于与周边省区的联系,公路、铁路、航空统筹考虑,各类运输方式密切衔接,分步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渝昆铁路等大通道,打通公路“断头路”,进一步推动电力、油气、信息等骨干网络建设。推进滇中引水、桂中抗旱二期、引黄济宁、引洮二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民生急需的双重效益。
三是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历史上就是战略要冲、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商贸物流是传统优势产业。目前西部地区如西安、成都、重庆等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和物流基地,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出海大通道、国际交通走廊建设,使得西部地区作为内地与相邻国家商品物流联系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随着一批跨境铁路等建成,西部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得到新的提高。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谋划一批现代物流项目,打造成辐射周边乃至中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的商贸物流中心。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也有重要的旅游景点,包括西部风情游、古丝绸之路文化游、红色旅游、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实现旅游升级,建设集西部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之大成的西部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不仅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交融往来中实现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共同浇灌人类文明这棵参天大树。
五是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系统多样,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水资源和农牧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有跨区域的影响,是维持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稳定的要害地区,加上其本身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一旦遭到人为的破坏,很难恢复,若不给予特别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恶化不仅阻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中部与东南部地区的全面发展。目前,西部地区由于其区域自身自然地理条件不足、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以及长期的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环境恶化和植被破坏等严重问题仍然频发。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被列为重要内容,使得西部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仅造福西部,而且惠及全国。尽管西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及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仍要加大保护力度,继续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力度,绝不能松懈。
六是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与东部沿海相比,西部内陆地区的开放进程严重滞后,至今仍有不小差距。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既不靠海,也不靠边,远离东部海岸港口,虽然无法向东部那样借助海运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但在向西进入中亚、南亚市场方面,则有陆路交通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成为我国产业对外拓展的新兴市场。西部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向西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地区联系的必经之地,有条件承担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集散地功能,完全可以打造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退休干部、西部开发司原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