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19-06-20钱锋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卡脖子三省长三角

钱锋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沪苏浙皖四省市的产业体系各具特色。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区域内重点城市的优势和特色,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国家急需、体现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产业领域率先谋划、合力攻坚,将长三角打造成为能与纽约湾区抗衡的全球超级经济地带。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發展是2019年的首个重点任务。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高地,产业门类齐全,集群优势明显,推动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无疑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最主要的抓手之一,三省一市要抓住历史契机,将长三角打造成为能与纽约湾区抗衡的全球超级经济地带。

沪苏浙皖四省市资源禀赋优势不同,各具特色产业体系。上海科技资源密集,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杭州依托阿里巴巴,正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苏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企业众多;合肥工业立市,正在构建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以支持其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区域内重点城市的优势和特色,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国家急需、体现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产业领域率先谋划、着力攻坚,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为此,建议:

一、聚焦“卡脖子”技术,构建需求驱动的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瞄准当下国家最急需的领域,由三省一市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制度优势、组织需求侧和供给侧各领域的专家,以需求为导向,确定长三角制造业优先发展领域;对标“卡脖子”技术关键领域,以上海的科技资源为母核,在共赢的基础上吸引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协调优化三省一市政府层面的管理体系,构建需求驱动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制定长三角协同制造技术标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服务规范,构建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

二、以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载体,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统筹三省一市的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接合,在一些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力争“颠覆超越”。如汽车产业,针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智能化、轻量化、共享化趋势,可以充分发挥上海科技资源和资本的优势,发挥苏浙皖在劳动力、土地要素方面的优势,发挥区域内重点科研机构的作用,集中力量联合开展针对发动机、新能源动力、轻量化材料、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开发项目,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三、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建设长三角石油基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先进制造创新中心

石化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领域和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围绕“石油基清洁能源与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依托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家电、装备等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研究院所等,通过建设长三角石油基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体制,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实现创新中心与产业和区域创新发展有机融合。建设新时代生态化工业园区,打造中国版“墨西哥湾”。

四、健全长三角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网络,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健全长三角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网络,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的引领带头作用,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推广上海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经验,借鉴其知识产权“三合一”行政执法模式。进一步开放上海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吸引苏、浙、皖知识产权工作者来沪合作交流,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知识产权行政水平的提升。

五、加强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推动环保协作与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三角要做足“联”字功夫,强化大气、水污染防治专项协作平台同区域一体化合作平台联动,推动环保协作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太湖流域河网水环境治理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工程等大力实施区域科技联合攻关计划,加大现有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的覆盖范围、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基础科研领域加大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卡脖子三省长三角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区域联动护流域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豪华的龙舟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