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方法
2019-06-20周江柔谢琪
周江柔 谢琪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同时对这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给出了水平分级,并要求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为了方便教师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本文在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结合SOLO分类评价方法给出各核心要素的SOLO分类评价要素,并以信息意识为例,给出了SOLO分类的具体案例。
● SOLO分类评价方法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结构,由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Biggs)和他的同事科里斯(Collis)在1982年提出。SOLO分类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以质性为主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评测进行质和量的结合,从而全面深入地评测学生的认知水平。SOLO分类理论源于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比格斯注意到,皮亚杰认知阶段发展理论在学习周期中是重复的,而皮亚杰过分强调年龄的分类,没有注意到在学习中认知发展的反复性。因此,比格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5个阶段:前运算阶段(4~6岁)、初级具体运演阶段(7~9岁)、中级具体运演阶段(11~12岁)、具体概括运演阶段(13~15岁)、形式运演阶段(16岁以后)。
比格斯和科里斯通过深入研究又发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儿童体现出来的认知水平和本身的认知水平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比格斯等人根据学生对某个问题具体反应对应的思维水平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五个层次,即為SOLO分类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如附表1所示。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SOLO分类评价
根据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和水平层级的划分,笔者整合了四个核心要素的各个层次,得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SOLO分类评价表,如附表2、表3、表4、表5所示。
● 运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对信息意识进行评价案例
以下为运用SOLO分类评价方法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评价的案例。
1.整体评价
课后任务:小明想去三亚度假三天,请你制订一份旅游计划。
抽取的样本为高一年级三个班级共111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没有上交作业,对上交的109份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将学生的完成内容情况进行统计归纳,主要表现为五种完成类型,具体统计结果如附表6所示。
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类型人数统计结果如下页图所示。
对学生的任务完成类型,运用SOLO分类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意识对学生的信息意识对应水平进行评价,如附表7所示。
此次样本评价结果如附表8所示。
此次课后评价反映:极少数学生(5.5%)还没有形成信息意识;大部分学生(37.6%)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处于水平1;少部分学生(10.1%)已经具备高阶水平的信息意识,处于水平3。
2.个体评价
针对学生旅游计划书的评价方法如下:对旅游计划书中的交通、住宿、日程三个指标进行水平等级评价,没有达到信息意识计0分,形成信息意识计1分,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计2分,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计3分,具有高阶水平的信息意识计4分,最终成绩取三个指标的平均分,达到1分为预备级,达到2分为水平1,达到3分为水平2,达到4分为水平3。
附表9为某学生的旅游计划书。
附表10为该学生旅游计划书的评价结果。
通过该旅游计划书的整体评价判定该学生的信息意识处于水平1等级。
本文首先整理出各核心素养SOLO评价要素,为接下来的教学评价案例提供了评价标准。通过信息意识评价案例证实了运用核心素养SOLO评价要素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为今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