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研究概况
2019-06-20孟苏华尚孟昊尚军
孟苏华,尚孟昊,尚军
(1.平度市国医堂综合门诊部,山东平度 266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2015级3班,北京 100029)
吞咽困难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或皮质运动区受损,后组颅神经运动核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支配调节,造成假性球麻痹而引发,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与饮水呛咳,对患者摄食能力以及构音能力存在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且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或营养不良,预后效果不理想,为此必须做好治疗工作[1]。而在常规西医治疗的情况下,普遍采用药物与肢体功能训练方案干预,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为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次以2013年1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段,引入针刺方案,以该院收治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常规治疗方案与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针刺方案更为理想,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平度市中风偏瘫针灸医院收治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计5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n=28)与联合针刺方案治疗实验组(n=28),治疗方案与平度市国医堂综合门诊部联合开展。对照组中男 12例,女 16例,年龄 46~78岁,年龄均数(68.4±5.2)岁,病程 20~83 d,病程均数(47.5±11.5)d,包括脑梗塞19例,脑出血9例,实验组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 47~79 岁,年龄均数(67.5±5.7)岁,病程 20~82 d,病程均数(47.1±13.4)d,包括脑梗塞 18例,脑出血 1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头颅CT与MRI确诊,并伴随假性球麻痹症状,最后签订知情通知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伴随典型吞咽困难症状,包括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以及声音沙哑等。(2)仍然存在咽反射,未见舌肌萎缩以及震颤。(3)病理性脑干反射为阳性。(4)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可参与该次研究。(5)脑卒中史在两次及其以下。(6)洼田式饮水评分在2分以上。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且精神状态不理想。(2)属于真性球麻痹。(3)有假性球麻痹症状在20 d之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包括西药治疗与康复训练:(1)药物治疗,以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剂量控制为0.5 g,配比250 mL葡萄糖注射液,1次/d,维持给药4周。并以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2次/d,脱水治疗7 d以后将剂量降低为125 mL,持续用药7 d,期间做好对患者血糖、血压等的控制工作。(2)康复训练,首先进行吸吮训练,在患者示指上带好橡胶套,而后将其置入患者口中,指导患者模仿吸吮动作。其次进行喉部抬高训练,将患者的收治放在训练这甲状软骨上缘位置,而后训练者进行吞咽动作,让患者感受甲状软骨的运动规律,而后要求其对着镜子以手摸住制剂的甲状软骨上缘,而后模仿完成吞咽动作,待到患者充分掌握了吸吮与后抬高技巧后,要求其在吸吮的同时进行头部抬高训练,确保两个动作协调完成,自发的产生吞咽行为[2]。还需做好对患者咽喉部位的冷刺激,加强空吞咽反射训练,提高患者吞咽动作的力度。可以冰冻的无菌棉棒蘸取无菌水,对患者的软腭、舌根与咽喉后壁给以冷刺激,而后进行吞咽动作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为30 min,每天训练2次。如果患者伴随严重的吞咽障碍问题,需要留置胃管,但考虑胃管可能对患者的食管括约肌造成损伤,可能出现反流等问题,容易带来误吸的风险,故将胃管的长度控制在55~70 cm范围内,即耳垂—鼻翼—剑突—导管波段的长度,以减少食物反流的发生率,降低误吸风险,且在鼻饲的过程中,控制好每餐量,不宜过多,以200 mL/次为宜,且饲食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 min,食物温度控制为 38℃~40°C,4~6 次/d。 在鼻饲的过程中,体位以半卧位或坐位为宜,可抬高床头40°~50°,进食完毕后,应该维持该体位30 min,防止食物反流。
实验组应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治疗选穴:选取天突、廉泉、上廉泉为主穴,选取风池双、完骨双、复溜双、足三里双、丰隆双为配穴;治疗时患者取仰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应用0·35 mm×60 mm毫针针刺天突、廉泉、上廉泉三穴,针刺天突穴,垂直进针,进针3~4分后沿着患者胸骨柄内缘逐渐进针至2寸,要求出现较强烈的胀痛感,针刺廉泉穴,垂直进针1.5寸,要求出现较强的麻胀感,针刺上廉泉,使针尖呈45°角斜向舌根部,进针2寸,同样使舌根部出现强烈的麻胀感,以上三穴针刺时均采用平补平泻捻转手法,得气后即将针退出,不留针。配穴针刺治疗时取仰卧位,选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治疗,除完骨穴平行进针1寸,余者均垂直进针1.2~1.5寸,治疗时均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尽量使患者出现麻胀等感觉,以上治疗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
(1)对比干预前后洼田式饮水评分,以一杯30 mL温水进行测试,取平坐位,如患者可顺利1次饮完,判定为1分,分两次饮完,未见呛咳,判定为2分,1次饮完但伴随呛咳,判3分,两次饮完,伴随呛咳,判4分,难以全部下咽,伴随频繁的呛咳,判定5分。(2)对比临床里疗效,分显效、有效、无效,其中吞咽障碍显著改善,洼田式饮水评分小于等于2分,判定为显效,症状改善,洼田式饮水评分为3分,判定为显效,未见显著改善,评分在3分以上,判定为无效[4]。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 t检验,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洼田式饮水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洼田式饮水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洼田式饮水评分对比表[(),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洼田式饮水评分对比表[(),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值 P值对照组(n=28)实验组(n=28)t值P值4.11±0.44 4.15±0.49 0.321 4 0.749 1 3.03±0.68 1.85±0.54 7.190 8 0.000 0 7.055 9 16.690 7 0.000 0 0.000 0
2.2 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其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组间对比表[n(%)]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已经有效显著提升,但患者治疗后仍然普遍会伴有较多并发症,吞咽障碍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卒中后遗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从中医角度看,吞咽障碍可归为“中风”“喉痹”等范畴,《金匮要略》中指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脑卒中患者普遍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体质虚弱,肝肾不足,水不涵木,气血匮乏而难以养舌根,继而造成咽喉位置经络不通,进而吞咽障碍。对于该病,症在咽喉,病位在脑,《铜人腧穴针灸突经》中认为,针刺天突穴可起到改善胸中气噎,舌下急的效果,配合廉泉可治舌根急缩,进食困难,以该两穴为主穴,可起到阴阳协调,补精填髓的功效。文献指出,在针刺天突穴的过程中,钡餐移动的速度明显增加,且其与廉泉穴均处在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域之中,故针灸上述穴为可刺激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性,进而促进舌喉部位的运动。配合针刺次穴,则可进一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助于缓解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并加快神经递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双向传导能力,有利于新突触的建立,进而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采用针刺方案干预后,实验组洼田式饮水实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该方案疗效理想。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刺方案治疗疗效理想,可促进患者咽喉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