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2019-06-20孙钦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周径卧床下肢

孙钦艳

(莒南县岭泉卫生院内科,山东临沂 276600)

脑卒中后偏瘫、骨科大手术患者均存在较大可能性出现下肢行动不便,此类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而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长期卧床老年的常见并发症,此类疾病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该文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为研究时段,针对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探讨早期综合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长期卧床老年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为13:17,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33±2.63)岁;对照组男女比 16:14,年龄 62~79岁,平均年龄(69.33±2.5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按照患者的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密切关注,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严格遵从医嘱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早期综合护理:⑴护理人员同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信息,如年龄、病情、职业、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其后结合记录、实验结果以及影像学结果制定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而达到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的目的;⑵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的病情情况,告知注意事项,由于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且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故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的缓解不良心理情绪;⑶评估患者的健康程度,针对其中存在体型肥胖、静脉曲张和血栓形成倾向等患者予以高度地重视,叮嘱患者禁食生冷辛辣食物,不可饮酒和抽烟,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生活习惯;⑷指导并叮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开展体位训练,采用软枕太高患者的肢体(高于患者的心脏20~30 cm为宜),每间隔1 h更换一次患者的体位,以防出现肢体长期受压的情况,遵从医嘱进行抗血小板凝聚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予以统计;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大小腿周径变化情况[2-3]。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数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n(%)]

2.2 两组大小退周径比较

经护理,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 2 所示。

表2 两组大小退周径比较[(),cm]

表2 两组大小退周径比较[(),cm]

注:护理前同组相比,*P<0.05;护理后同期相比,#P<0.05。

组别 大腿周径护理前 护理后小腿周径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2.11±0.32 2.23±0.24(1.51±0.22)*#1.96±0.32*1.84±0.22 1.75±0.33(1.33±0.11)*#0.84±0.33*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外科手术并发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若未能及时观察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易导致患者出现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甚至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4-5]。针对上述情况,该研究针对特定时间该院收治的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进行观察,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

有研究显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高达40.7%,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可能影响相关治疗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综合分析该研究的两项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尽管两组患者经护理的大小腿周径均显著减小,但研究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究其原因在于,早期综合护理对不良心理情绪开展针对性的护理,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帮助患者提升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的病情等相关情况予以详细了解,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提高护理效果[7]。其次,早期护理干预以近年来流行的护理手法为参照,帮助患者改善机体血液的高凝状态,进而实现改善血液循环和加速血液流速的目的。此外,早期综合护理还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针对其中存在肥胖、静脉曲张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生活习惯,于术后通过加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促进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进而达到最大限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8]。关于两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长期卧床老年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周径卧床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