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制备
2019-06-20范文娟张小祥秦敦忠
王 丹,范文娟,张小祥,秦敦忠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南京 102982)
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又名三氟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属神经性毒剂,杀虫活性高。高效氯氟氰菊酯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并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一,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及卫生害虫[1]。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皮肤致敏性,因此将高效氯氟氰菊酯制成微囊剂可以降低其刺激性和急性毒性[2]。
微囊化是将微小粒子或液滴采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壁材包覆,形成具有多种性能的微型胶囊的技术[3]。在农药领域,较为常见的微囊剂是微囊悬浮剂,应用时用水稀释后喷雾施药[4]。农药微囊化能够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延长持效期,降低药剂对高等动物及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因此备受农药企业的关注[5-8]。农药微囊悬浮剂有多种制备方法,其中界面聚合法是工业化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9]。
目前,关于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制备方法的报道很多,大多数集中在低含量(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在20%以下)。冯建国等[10]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较难工业化;韩京坤等[11]以酚醛环氧树脂-二元胺聚合物为壁材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向家来等[12]以界面聚合法制备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陆静等[13]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了2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然而,将农药加工成高含量的制剂可有效减少助剂的相对用量,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14]。
本研究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3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并考察了囊芯溶剂和囊壁材料的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条件对微囊悬浮剂的影响,同时对制得的微囊悬浮剂性能进行表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97%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乙二胺、溶剂油150#,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乳化剂SP 7123(非离子乳化剂)、分散剂SP 7280(高分子分散剂)、分散剂SP 7290(高分子分散剂)、分散剂SP 7450(高效润湿分散剂),江苏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消泡剂;防腐剂;黄原胶;甘油。
高剪切分散乳化机(FM200A),上海弗鲁克流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S1),江苏正基仪器有限公司;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JJ-1),江苏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隔水式培养箱(GHP-9080),上海精恒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显微镜(BM2000),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超高分辨率台式(桌面式)扫描电镜(EM-30Plus),韩国COXEM公司;激光粒度分布仪(Bettersize2600),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液相色谱仪(LC-20AD),岛津公司。
1.2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制备过程及原理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流程
称取一定量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溶解在溶剂油150#中,完全溶解后加入MDI,充分搅拌形成油相,然后将油相倒入溶有乳化剂的水相中,高剪切乳化得到O/W乳液。将此混合液转移到三口烧瓶中继续搅拌,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二元胺水溶液,反应完全后,继续搅拌,并进行保温固化,制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在制得的微胶囊中加入分散剂、增稠剂、防腐剂等助剂形成微囊悬浮剂。
涉及到的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1.3 性能表征
按照《Manual o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FAO and WHO specifications for pesticides》(2010)中关于微囊悬浮剂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对制得的3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样品进行性能表征。
1.3.1 微囊形态和粒径的测定
所制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用清水稀释10倍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囊的外观、形状、分布等拍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囊的微观形态并拍照。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微囊的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
1.3.2 包封率测定
称取一定量微囊悬浮剂加入具塞离心管内,加入甲醇振荡提取游离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取上清液,并用甲醇提取3次,然后将提取液合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质量分数,并按下式计算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包封率。
1.3.3 悬浮率测定
用标准硬水将待测试样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悬浮液。在规定条件下,于量筒中静置一段时间,测定底部1/10(25 mL)悬浮液中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计算其悬浮率。试样中有效成分悬浮率w(%)按下式计算。
式中:m1为配制悬浮液所取试样中有效成分质量,g;m2为量筒底部25 mL悬浮液中有效成分质量为换算系数。
1.3.4 微囊贮存稳定性测定
取微囊悬浮剂样品,分别于(54±2)℃贮存14 d及-6℃贮存7 d,用显微镜结合粒径分布仪观察贮存后微囊的形态变化情况,由此确定微囊的贮存稳定性。
1.3.5 微囊释放行为研究
取少量微囊悬浮剂均匀铺在载玻片上,同时将稀释40倍的微囊悬浮剂进行相同操作,待完全干燥后在显微镜下拍照对比。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囊芯溶剂的种类以及用量、乳化剂种类及用量以及囊壁材料的用量;工艺方面包括固化温度以及固化时间的考察,确定了3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配料组成。其配方组成为高效氯氟氰菊酯32%、溶剂油150#14%、分散剂SP 7450 2%、乳化剂SP 7123 1.9%、分散剂SP 7290 1.4%、壁材SP 7311 1.4%、壁材二异氰酸酯1.4%、防腐剂0.5%、消泡剂0.12%、增稠剂黄原胶0.1%,水补足100%。
2.1 溶剂种类及用量的筛选
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为固体,加热熔融后,黏度过大,需要添加溶剂调节成黏度适宜的均一油相,以便包覆。本研究对比了二甲苯、异氟尔酮、N-甲基吡咯烷酮和溶剂油150#,其中溶剂油150#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溶解度较好,且界面聚合反应容易控制。因此选用溶剂油150#为囊芯溶剂。
囊芯溶剂用量筛选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当原药与囊芯溶剂质量比为8∶2时,界面聚合反应不易控制,容易发生暴聚;而囊芯溶剂比例过高时,则制剂有效成分含量偏低。因此,本研究中原药与囊芯溶剂比例为7∶3时,既满足样品稳定性要求,又可得到高含量微囊悬浮剂。
表1 囊芯溶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2.2 囊壁材料用量的选择
囊壁材料用量对微囊包封率和稳定性的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随着囊壁材料用量的增加,微囊的包封率逐渐增大。用量低于3%时,微囊不稳定,冷贮出现析晶;用量大于3%,小于5%时,包封率变化不大;用量达到5%时,微囊容易出现粘连不稳定。在囊壁材料用量3%时,制得的微囊包封率大于95%,且质量稳定。
表2 囊壁材料用量对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
2.3 乳化剂种类的选择
合适的乳化剂有助于制备形貌良好、粒径均一的微囊。本试验对乳化分散剂SP 7123、SP 7125、SP 7280进行筛选。选用SP 7123为乳化剂,所制微囊剪切后粒径为2~3 μm,形貌圆整,均匀;选用SP 7125为乳化剂,所制微囊剪切后粒径1 μm左右,固化时有少许颗粒析出;选用SP 7125为乳化剂,所制微囊剪切后表面出现少许浮油,固化过程中浮油逐渐增多。因此,选用SP 1723为乳化剂。
2.4 乳化剂用量的筛选
乳化剂用量合适,则所制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稳定性良好。对乳化剂SP 7123用量的筛选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乳化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由表3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当乳化剂SP 7123用量为4%时,制得的微囊形貌圆整、粒径均匀,且稳定性合格。
2.5 固化温度对微囊形成的影响
固化温度是形成牢固微囊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固化时间为3 h,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冷热贮稳定性以确定固化温度,试验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固化温度在50℃时,界面聚合反应速度可控,制备的微囊悬浮剂样品稳定性合格。
2.6 固化时间对微囊稳定性的影响
固化时间对微囊稳定性影响比较大。固化时间太短,形成的微囊冻融实验不合格;固化时间过长,则会浪费能源并增加成本。本试验在固化温度50℃条件下确定固化时间,实验结果见表5。
表4 固化温度对微囊形成的影响
表5 固化时间对微囊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50℃条件下固化,时间小于3 h时,所形成的微囊稳定性差,不利于贮存;时间超过3 h,微囊稳定性均合格。综合以上结果,选择50℃条件下固化3 h,所得微囊悬浮剂样品稳定性良好。
2.7 微囊及微囊悬浮剂的检测与表征
2.7.1 微囊形貌观察
通过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囊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微囊形貌圆整,形态良好,且分布较为均匀。
图2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形态
2.7.2 制剂控制项目指标检测
所制3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质量指标检测结果见表6。
表6 制剂指标检测结果
2.7.3 微囊释放行为的研究
通过不同倍数的扫描电镜观察微囊干燥1.5 h后的形貌,观察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烘干后微囊发生一定程度地破囊。本试验所制微囊释放速度很快,满足速释要求。
图3 显微镜下微囊释放行为
3 结论
以聚脲为囊壁材料,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3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实验结果表明,囊芯溶剂选用溶剂油150#,其质量分数为30%时,微囊的冻融稳定性最好;乳化剂选用非离子型乳化剂SP 7123,其质量分数为4%时,囊形圆整,冻融稳定性最好;囊壁材料选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聚合单体,其质量分数为3%时,可制得速释型微囊;50℃条件下固化3 h样品,微囊形貌良好,囊间无黏连,热贮、冷贮、冻融试验均合格,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