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临床观察

2019-06-19邓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腰骶理筋腰骶部

邓伟



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临床观察

邓伟

(北京市隆福医院,北京 100010)

观察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的临床疗效。将60例腰骶筋膜脂肪疝患者随机分为扬刺滞针组和理筋推拿组,每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扬刺滞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腰臀痛及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0.01),且扬刺滞针组优于理筋推拿组(<0.05)。扬刺滞针法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疗效确切。

针刺疗法;扬刺;滞针;腰骶筋膜脂肪疝;疼痛视觉模拟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腰骶筋膜脂肪疝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3],好发于体型肥胖的女性,对于影像学具有椎间盘病变的中老年患者,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疾病相混淆,从而贻误治疗。笔者有幸跟随北京市东城区知名中医专家蔡立皓主任学习,采用扬刺滞针法治疗本病,并与理筋推拿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市隆福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随机分为扬刺滞针组和理筋推拿组,每组30例。扬刺滞针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平均(59±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年,平均(6.29±2.07)个月;髂腰型12例,骶髂型18例。理筋推拿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0岁,平均(57±3)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年,平均(6.57±1.73)个月;髂腰型10例,骶髂型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诊断标准

依据《脊柱骨伤科学》[4]中腰骶部筋膜脂肪疝的诊断标准。表现为下腰痛、臀部及下肢放散痛,一般不过膝;腰骶部腰下三角内触及单个或多个痛性结节样肿物,活动良好,肿物周围压痛不明显;肿物基底部封闭疼痛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 MRI检查T2加权像见筋膜缺损伴该处脂肪组织疝出影像。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30~75岁;③神志清楚,精神平稳,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②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等疾病者,重度骨质疏松患者;③不能配合针刺或手法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扬刺滞针组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皮肤,在髂嵴周围循按触压,寻找痛性结节点或条索状物,常规消毒后,以0.30 mm×40~50 mm毫针(标准号YZB/苏0945-2014)于压痛点或结节条索状物的中心点直刺一针,深度1寸;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在距离反应点前后左右约1~2 cm处各斜刺一针,角度呈45~75°,针尖朝向第一针,深度依据患者体型刺入1~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5针均顺时针方向缓慢捻转360°×4次,形成滞针;医者觉针下有沉紧感后,再捏持针柄向外上方小幅度提拉,频率60~80次/min,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共治疗2个疗程。

2.2 理筋推拿组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其患侧,以㨰、揉等手法放松腰骶部肌肉5 min;点按及按揉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胞肓、环跳、委中穴,每穴30~60 s;弹拨、推捋结筋病灶点,以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垂直(顺沿)于条索方向做往返用力推动,力度适中,以患者耐受为度;侧卧位腰椎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先扳患侧后扳健侧,以闻及弹响声为宜;横擦腰骶部,将按摩乳均匀涂抹于结筋病灶点周围,医生手掌尺侧着力,垂直于躯干长轴在腰骶部做往返直线擦动,以透热为度。每次治疗30 min,疗程同扬刺滞针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疼痛定量评定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用一条长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0”分端表示无痛,“10”分端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3.1.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5]是用于腰痛患者自我量化功能障碍的问卷调查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信度。包括疼痛(疼痛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单项功能(提/携物、坐、站立、行走)和个人综合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性生活、社会活动和郊游)3方面的评定,共10项,每项6个问题,分值从0分(无任何功能障碍)到5分(功能障碍最明显),去掉对性生活的评定,总分为0~45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及谭坚[7]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炎经验进行拟定。治疗后1年电话随访。

治愈:腰臀痛消失,功能恢复,局部无压痛点,1年内没有复发者。

好转:腰臀痛减轻,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1年内偶有复发,劳累或弯腰臀部仍牵拉痛。

未愈:腰臀部疼痛无明显缓解,诸症如前者。

3.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扬刺滞针组总有效率为93.3%,理筋推拿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表明扬刺滞针组总有效率优于理筋推拿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理筋推拿组比较1)<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均有降低;扬刺滞针组治疗后VAS评分与理筋推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表明扬刺滞针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显著。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理筋推拿组比较2)<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均有降低;扬刺滞针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理筋推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表明扬刺滞针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更显著。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理筋推拿组比较2)<0.05

3.5 病例介绍

患者,男,58岁,2016年9月21日初诊。腰臀部疼痛1年,左侧为甚,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时放射至大腿后外侧,但不过膝关节,腰部功能活动正常。查体见腰椎及椎旁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4字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腱反射正常,坐骨神经分布区无感觉障碍。左髂后上棘外上方皮下可触及一个直径约2 cm的椭圆形条索,质韧,表面光滑,推之可稍活动,与皮肤不粘连,压痛(﹢),并向同侧臀部放射。B超示左侧腰骶部皮下组织可探及椭圆形中等回声结节,直径2.4 cm,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晰,后方回声稍增强。MRI示左侧腰骶部T1、T2像见椭圆形高信号,压脂后成低信号,直径2.47 cm。按扬刺滞针法治疗2个疗程,腰臀部放射性疼痛消失,结节条索明显缩小(<0.5 cm),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腰骶筋膜脂肪疝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8],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多为胀痛、酸痛和隐痛,因骶髂关节后方有腰骶神经后支及臀上神经皮支[9],受刺激时可涉及同侧臀部,大腿后侧或腹股沟区,疼痛一般不过膝,通常在劳累、受寒后加重,休息后好转[10]。现代医学认为当腰部过度屈伸活动或在暴力作用下,腰背筋膜薄弱部分易造成撕裂和固有孔隙的扩大,深层的脂肪组织,顶带着筋膜深面的疏松结缔组织,疝出于筋膜浅面,而形成脂肪疝块,人体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可产生纤维增生及疤痕,持续地挤压神经血管束而导致顽固性腰腿痛[11]。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以局部封闭、针刀松解或手术切除为主[12-15]。

扬刺法见于《灵枢·官针》[16],记载:“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扬”有轻扬、分散之意,《黄帝内经太素》中将“扬刺”写作“阳刺”,与十二刺之阴刺对应,扬刺法原是为治疗面积较大而病位浮浅的痹证而设,现代临床已广泛用于骨关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17-20],其选穴规律既可以是痛点、局部反应点,也可以是周围邻近的腧穴。蔡主任认为腰骶筋膜脂肪疝属于“筋痹”范畴,多因劳损外伤,离筋错节,久聚为挛。施用扬刺法正内一针贯穿病灶核心,以痛为腧,可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傍内四者,针芒汇聚,相互协同激发经气,促进了气血的濡养作用,同时针尖深达疝块的基底部,而不拘泥于“浮之”的限制,既增大了刺激面积和刺激量,又具备了“齐刺”深入的效果,起到“祛瘀散结,解挛松筋”的目的,是多针刺法的灵活应用。

滞针法是在古代搓针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针灸问对》[21]:“下针之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久,故曰搓以使气。”《针灸大成》[22]:“指搓者,凡转针如搓线状,勿转太紧,随其气而用之。若转太紧,令人肉缠针,则有大痛之患。若气滞涩,即以第六摄法切之,方可施也。”可见搓法是指医者持针单向搓转针柄,使肌纤维适度缠绕针体,尚可行提插捻转,用以催气的一种辅助手法。而滞针法则要求单向捻转幅度较大,针身与周围组织规律而紧密缠绕,提插不能,几近“针刺意外的滞针”状态,但患者无所痛苦,而医者在追求更强针感的同时可随意调控。对于滞针法的愈病机制,有学者[23]认为具有催气、加强针感、松解组织粘连的作用。腰骶筋膜脂肪疝是以局部“筋结”“横络”为病理基础,筋结挛聚导致经脉痹阻,经筋失濡,不通则痛,因此有别于脏腑经脉病盛泻虚补的治则,本病更应注重局部刺法及手法的使用,故在扬刺的基础上结合滞针法意在催气,使气速至而达到“气实之极”的状态,通过旋转牵拉对局部病变组织的挤压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针刺手法的应用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加快了局部血液、淋巴的循环,起到改善新陈代谢,清除致痛物质(活血濡筋)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扬刺滞针组与理筋推拿组对疼痛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且扬刺滞针组优于理筋推拿组,同时治疗后部分患者局部的结节条索明显变软缩小,但两组治愈率不高。考虑纳入病例中以老年患者居多,病程较长,后期出现增生肥大,疝出组织存在粘连不能自行吸收或回纳,故有学者[24]建议对于本病一旦诊断明确宜早期手术治疗,避免单纯型转变为粘连型,影响预后。总之,扬刺滞针融合了多针刺、滞针术、牵拉法3种复合治疗手段,对于腰骶筋膜脂肪疝确有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1] 刘兆石,刘长松,刘秀梅,等.多功能液针刀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9):699-700.

[2] 鲍宜周,傅元贵.腰骶筋膜脂肪疝55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1995,16(1):24-25.

[3] 唐茶娣,姒学东.松筋针微创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8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3):199.

[4] 朱立国,李金学.脊柱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012-1014.

[5] 郑光新,赵晓鸥,刘广林,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12(1):13-15.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8.

[7] 谭坚.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炎48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11):44-45.

[8] 郭荣光,王强,于建民,等.腰骶筋膜脂肪疝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3,24(5):285-286.

[9] 薛文,管晓鹏,刘林.骶髂筋膜脂肪疝58例回顾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2):181-182.

[10] 赵荣,王光德,邵传贤,等.腰骶筋膜裂孔脂肪疝致下腰痛手术治疗的探讨(附41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1992,13(4):178-179.

[11] 陈学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5.

[12]邓家明,赵政时,程兴杰,等.局部封闭加针刀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20 (4):307-308.

[13] 李文光.针刀综合治疗骶髂关节筋膜脂肪疝65例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136,138.

[14] 石伟,杨有庚,白云深,等.腰骶部筋膜脂肪疝所致下腰痛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 45-47.

[15] 刘吉星.腰骶部筋膜脂肪疝30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33-34.

[16] 灵枢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19.

[17] 占超,丁一,方晓明,等.扬刺温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8, (8):1935-1936.

[18] 祝鹏宇,许娜,刘彦麟,等.基于肌骨超声技术循经远取动法结合扬刺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J].吉林中医药,2018,(5):601-605.

[19] 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等.扬刺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9,11(1):19-22.

[20] 王兵,胡静,张宁,等.扬刺临床研究与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11):1598-1601.

[21] 汪机.针灸问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59.

[22] 张缙.针灸大成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486.

[23] 王尚臣,单文哲,孙淑芬.滞针术[J].中国针灸, 2011,31(3):227-231.

[24] 杨占辉,孙建华,丁浩,等.腰骶部筋膜脂肪疝的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2):201-202.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Shallow Surround Needling with Stuck Needles for Lumbosacral Fascial Fat Hernia

.

,100010,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hallow surround needling with stuck needles for lumbosacral fascial fat hernia.Sixty patients with lumbosacral fascial fat hernia were randomized to shallow surround needling and sinew-regulation massotherapy groups, 30 cases each.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3.3% in the shallow surround needling group and 66.7% in the sinew-regulation massotherapy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Both lumbogluteal pain and dysfunction were greatly alleviat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0.01) and the effects were better in the shallow surround needling group than in the sinew-regulation massotherapy group (<0.05).Shallow surround needling with stuck needles has a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on lumbosacral fascial fat hernia.

Acupuncture therapy; Shallow surround needling; Stuck needle; Lumbosacral fascial fat hernia;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6.0650

1005-0957(2019)06-0650-04

2018-10-20

北京市东城区知名中医专家工作室建设项目(20160907)

邓伟(1982—),男,主治医师,硕士,Email:denis1031@163.com

猜你喜欢

腰骶理筋腰骶部
MR 3D-FIESTA序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受压程度的评估价值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慢性下腰痛与腰骶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抱头转颈可调筋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理筋渗透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2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