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表达:赋予儿童深刻理解英语意义的生长力量
2019-06-18张瑜
张瑜
摘 要: 本文根据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定式模式,提出赋予正确思维表达的生长力量:在条件化中超越思维经验,在新情景中改变思维习惯 ,在挑战场中更新思维状态,为儿童创造妥帖自然的学习场域,让儿童在积极的场域里自然生长、自主发展。
关键词: 思维定式 思维表达 生长力量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課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要用语言表达。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存在、共同发展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体现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的语言,就没有课堂真实交际性,语言失去存在的意义。同时,语言和思维是相互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深,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二、探问: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习惯性思维,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的倾向。好处是避免一切以“零”开始,使新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起点,但弊端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方式过于依赖“停留在原来的经验式的方法、结论”“相似于模式化的做法、方式”“保持在固定化的不变状态、特性”,这些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的思维受限制。
三、践行:思维表达赋予儿童深刻理解英语意义的生长力量的对策
改变,基于儿童思维的立场……就是要让我们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把依靠惯性力的学习转化为依靠思维力的学习:超越思维的经验;改变思维的习惯;更新思维的状态,让儿童真正张扬个性,使儿童智慧起来,让儿童思维起来。
(一)在条件化中超越思维经验
克服“思维”的经验表达,就要从“条件化”的思维方式中改善。教师要通过多加一个条件,如:加一个比较对象、加一个障碍,让学生有新的表达、构想、写话。在英语学习的课堂里,借助条件化的前提,打破思维经验化的套路,超越自我思维。
1.纵横比较,让儿童的表达“不受限”。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必须加强比较教学。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通过纵横比较,一篇文章的思路清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清楚,能对事物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运用比较的方式,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对比性。
【案例】你了解这个“比较对象”吗?
5B Unit 7 “At the weekends”在课堂的开始,教师播放了一个有关国外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周末生活的视频,之后与学生展开对话。
教师根据一个短视频提出了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weekends?”学生纷纷把刚才视频中看到的西方孩子的周末活动用英文表示出来。顺势授课教师添加了一个比较对象,即“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weekends?”通过中西方孩子周末活动的纵横比较,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思路清晰、清楚。
教师添加了这个比较对象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对比性。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有话可说且有话想说,表达精彩纷呈,见解各异但都事实、自然,使孩子们有新的表达,思维不受限制。
2.布障设碍,让儿童的构想“看得见”。
布障设碍,就要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常在好像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造成障碍,以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澜,然后引导学生跨越,看得见学生的思维构想。在学习力作用引导下,给孩子设计一个障碍,看看他们能否跨越。
【案例】你能跨越这个“障碍”吗?
6A “Happy New Year”教师教完这篇文章后,设置的障碍是“请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结合Chinese New Year主题完成一份英语手抄报”。学生纷纷想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分别想到的方法——思维导图。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话题,可以设计这样的思维导图,想一想,画一画,填一填,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采用同样的思维导图方式,但明显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同样的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思维导图形式不一样。
学习发生的过程是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没有一个确定性的路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尝试,跨越障碍,让儿童的构想“看得见”。
(二)在新情景中改变思维习惯
好的教学情景一定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个人经历中可以找到或相似的、可以理解的东西。为了摆脱习惯性的思维,我们应该创设行之有效的新情境,由新情境带来对于摆脱习惯思维的变化。
1.变“人人参与”为“私人订制”,形成立体构架。
让儿童参与较深层次的学习,培养的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技巧。新情景模式下的课堂是“让每个孩子都站在课堂的中央”,让人人参与的课堂转变为“私人订制”的形式,凸显学生的个性思维,让一个个独特的思维形成独立的立体构架。
【案例】新情景:寻找宝藏
5A Unit 2 A new house教师设计了拓展环节——寻找宝藏。本课句型是Whats in/ on/under/behind... Theres a ...in/on/under/behind... There are some...in/ on/ under/behind? 借此机会,笔者与学生开展了寻找宝藏游戏。T: 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Lets play a game—treasure and hunt. Nancy, Helen, Mike,Liu Tao want to find the treasures: an umbrella, a football, a puppet and a doll. But where are they? Lets help them?
教师设计了“寻找宝藏”的游戏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使用目标语言的欲望,由房间里找东西换到了找宝藏的情景,引导学生尝试在新情景中运用本节课新的语言,在整个活动中也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和运用语言的快乐。在游戏过程中,为每位学生订制了寻找宝藏,孩子们运用思维方式表达,每一种想法,每一个思维的猜测,形成独立的个体,呈现出思维的立体构架。立体思维的构架,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進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2.变简单操练为DIY制作,促成多元模块。
变换操练形式,即DIY制作,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手、脑并用,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上的教学活动,既享受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摆脱了操练型的习惯思维。围绕教学内容使用真实语言材料的活动,将学生引入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在水果制作过程中锻炼思维。
【案例】新情景:动手做沙拉
4A “Unit 2 Make a fruit salad”教师预先让学生带好水果,带好沙拉酱,和学生一起做水果沙拉。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水果沙拉并品尝,在整个过程中,全员参与,乐在其中,课堂知识用于生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真正内化成学生的知识,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句型操练过程,教师把它上升为亲手制作并享受美食的过程,把“好学”和“好玩”结合在一起,促成了多元模块。
(三)在挑战场中更新思维状态
挑战,就是做想做但还是没有实现目标的事情,即“跳一跳,才能摘得果实”。学生的思维状态总是在已有的定势的基础上发生的,利用已有的经验,按照一定的模式(定向、定法、定序)解决问题。所以,学习过程中要在挑战场中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更新思维状态,改变以往固定不变的状态,让学生在思维的体验中揣摩品味语言,体会语言传递的思维力量。
1.想象文中的“我”:让“模仿”升华为“原创”。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的文本插图往往会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不确定的“空白”,教师可以在发掘和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朱媛,2012)。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留意文本插图的空白,并推断文本空白处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文本模仿情节升华为演绎精彩的原创“补白”。
【案例】Its up to you!
4B 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的Cartoon time 板块为例,故事中没有提供Mrs Fox 给Bobby 打电话的具体内容。笔者在教学时关注了此处,呈现故事中的插图后,让学生观察想象,并提问:Mrs fox 和Bobby 的妈妈在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呢? 以此引导学生补充。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演绎和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处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想象,为故事原创环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语料,并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内容。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实现了言意共生。通过“我”的内心独白,启发思维,更新思维训练的强度,让孩子更灵活,让思维更具有弹性与深度。
2.转型“编”和“演”:让“学会”升华为“会学”。
教师可以基于文本话题和主要语言知识,为学生创设新的故事,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真实地表达想法。在故事的拓展环节,一般会让学生表演课文或复述课文,这是属于学生“学会”的一面,很难达到更高层次。鼓励学生再构文本、创编故事,这是属于学生“会学”的另一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更新学生的思维状态,再现精彩镜头。
【案例】Just do it!
5B “Helping our parents”中Cartoon time板块的故事教学:
教师在交完故事后,设计了happy writing活动,鼓励学生续编故事。
活动一:填空,补全对话。
活动2:用含有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续编故事。
活动1中,学生可以想象某个或某些动物来到Bobby的葡萄园,他们赶走了园中的ladybirds,自己却留在了葡萄园。故事可以这样一直续编下午。活动2: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用含有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续编故事。学生续编完故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通过学生编排和演绎故事,让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再现出精彩的画面。经过创造性角色体验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入想象、创造,进入深层的思维状态,让学生真正“会学了什么”。
四、结语
思维表达赋予儿童深刻理解英语意义的生长力量。在条件化中超越思维经验,英语学习向更深处漫溯,让思维为课堂“保鲜”;在新情景中摆脱思维习惯,英语学习在平淡中逆转,让思维为学习“增色”;在挑战场中更新思维状态,英语学习在沉闷中拓展,让思维为学生“打气”;漫步在高品质的英语学习“庭院”,刷新“思维视域”,创设“真思维”的一条幽径。
参考文献:
[1]钱希洁.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David 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约翰.D.布兰斯福特,著.程可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