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风险控制

2019-06-18朱雯静

商场现代化 2019年7期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朱雯静

摘 要:资金管理是国有企业良好运行发展的根基,内部管理决策以及外部投资融资都需要资金支持和强有力的资金管理模式的支撑。符合国有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资金管理模式可以发挥集团资金的整合优势。国有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同时应关注各项风险,实施风险控制有利于企业资金高效利用和配置的同时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管理模式;风险控制

前言:一方面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高额闲置资金困顿于银行,出于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与恐惧,资金效用低下。另一方面集团内部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循环借入高额贷款,产生高额财务费用侵占集团合并报表营业利润。这种“三高”现象对国有集团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利的,也是集团公司推行资金集中管理的现实需求。

本文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展开,探讨资金集中管理的功能和优势,结合资金集中管理的运作模式下实务操作中的特点,对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建议。

一、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现状

1.国有企业集团下属公司经营业务多元化,内部组织结构和层级多样化。下属公司经营地址、注册地址散布各地,结算资金币种多,开户银行多,同时各下属公司经营效益不同资金流动性不强且分散。

2.由于国有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分散且层级众多,导致总部决策者和管理者无法全面及时掌握集团资金信息,会产生集团整体资金充足,而部分下属企业由于地区和业务的特殊性还需要向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企业财务费用,侵占企业净利润。

3.国有企业依据传统和经验编制预算的情况较多,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往往按部就班,与实际情况背离。这种流于形式的预算导致资金管理上的局限和弱化。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功能和优势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目标就是要将资金信息快速及时传达至集团总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高集团整体资金活力,降低财务成本,整合资源的同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1.规范资金使用,强化总部对集团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力

集团总部通过资金集中控制和管理,可快速及时获得集团整体资金信息。通過对资金流入、流出进行控制,了解下属集团成员企业资金存量和流量,实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实现对下属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保证资金使用规范性、有效性,同时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2.提升集团企业资源配置能力

(1)增强了集团企业融资和偿债能力。将资金短缺企业和结余企业间资金合理调配,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优化集团层面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集团公司融资和偿债能力,从银行获取较低的融资成本或者有利的融资条件,提高资信等级。

(2)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整个集团公司资金运作效果,筹融资能力、投资能力,为集团扩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投资等重大决策提供财务支持,从集团层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加速集团内部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团公司下属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关联交易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资金结算业务,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没有在途资金,资金周转速度快。

(4)内部结算成本低。资金集中管理若使用内部结算系统,不需要支付给银行手续费、账户管理费等额外费用,降低财务费用。

三、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选择原则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统收统支模式、备用金拨付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在实务操作工作中,国有企业集团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统筹性原则,即由集团总部考虑整体利益,区分主次,规划配置资金资源;二是适应性原则,即资金管理是分权下的集中,给予下属企业资金使用的部分自主权,同时以实现整体战略、发展主营业务为准则对各下属企业进行合理调整;三是效益性原则,即资金集中管理的最终应追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点分析

1.制度和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

国有企业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若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管理运行不顺畅,在下属企业间结算、贷款业务将产生阻塞甚至存在差异,将极大地影响企业运营发展。

如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业务特点脱节甚至背离,将导致集团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运作效率低下,部门职责交叉或缺失、推诿拖沓,监督职责与制衡不完善甚至会产生资金盗用、投资失败、信贷损失等风险。

2.战略实施风险

战略风险主要集中在集团管理层、财务公司决策层面与实施层面运行偏差产生的风险。例如战略目标落实不到位、新业务拓展风险、战略环境变化预测偏差、系统模式搭建与业务发展不匹配产生的风险点。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贷业务产生的风险点。例如,新业务市场拓展的资金需求产生的集团内部贷款业务,由于新业务推进不力,资金回报慢或项目失败,导致未能按期还本付息。信贷风险也会增加集团企业担保贷款责任风险等情况。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产生的风险。例如,财务资金信息被盗,欺诈盗窃银行资金,集团业务量大导致的结算差错等风险点。

5.信息安全风险。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对于跨行业、跨地区的资金划转和监督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系统支持,实现对各经营单位资金的监控,并为集团财务管理的决策和分析提供所有与资金相关的信息,信息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局域网络系统和互联网络的安全,使用权限设置安全风险,系统运维风险,专业业务流程安全风险,资金信息风险。

五、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建议

1.完善内控制度,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国有集团企业应将资金集中管理融入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建造科学、良性运作的执行机制,搭建完善的内控制度。国有企业应综合考虑效益目标、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的等因素完善流程文件和制度体系。国有企业更应防范资金资产损失风险,应设置资金集中管理风险监控职能,随时监控防范风险,定期对集团资金运转状况进行体检。

2.健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保障信息畅通。

提升资金管理软件在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上技术能力和网络安全,为企业管理层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保障资金信息畅通。开发资金动态管控功能,实时监控风险,保障国有资金良性运转和安全。

3.建立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4.担保控制

(1)建立以总部为权力主体的担保审批制度。并且在总部也建立担保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明确限定审批人对担保业务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2)明确界定担保对象。由国有企业集团总部确定担保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

(3)建立反担保制度。为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国有企业总部应建立反担保制度要求被担保企业必须为自己提供反担保。

5.构建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资金预算首先在集团内部明确了资金周转需要量,其次保障了集团内部资金链稳定和安全。在子公司系统、定量的编制了资金收付月度计划、日计划,存款月计划、日计划后,总部资金管理才能更加科学和精细化。

6.风险控制文化建设

树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也是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风险防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全员培训、学习案例,全员制度梳理,将风险防控理念从表及里,进而内化为全员自觉意识,使风险管理机制转化为企业文化有效发挥作用。

六、结论

资金集中管理是国有企业集团提升资金资源整合能力,改善资金运用效率的必要手段。国有企业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過程中可能会产生问题和风险。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和防范资金集中管理操作中的风险,从集团总部到下属各级企业完善体系内控制度,软硬件信息技术完善,优化内部管理对策,如实施资金预算、反担保制度,风险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风控文化建设等方法来预防各种潜在风险点。安全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符合国有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要求,实现国有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褚丽娟.国投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

[2]杨庆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内控建议[J].纳税,2018.

[3]张译丹.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

[4]郑华.大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模式探析[J].中国商论,2019.

[5]岳志强.关于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9.

猜你喜欢

资金集中管理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资金池”模式与银企直联在重庆高速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的结合应用
新常态下财务公司助力集团发展功能优势分析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