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标点符号教学对阅读素养的促进作用
2019-06-18卢玉华
【摘要】本文论述标点符号教学对阅读素养的促进作用,以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穷人》一课为例,建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不同表达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解决阅读教学中教师忽略标点符号、将学习标点符号与阅读理解截然分开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标点符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68-02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或者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虽然微小,学问、作用却非常大,可以增强文字表达的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标点符号分为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两个方面,一般用法主要指辅助文字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特殊用法必须结合文本的思想情感内容进行体会和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更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及不同效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提高阅读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提高其阅读素养呢?笔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现以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穷人》一课为例,将具体的做法作如下阐述。
一、课标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标点符号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在各学段作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三学段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和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需要落实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这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省略号”“破折号”两个标点符号课标中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教学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符号出现的频率很高,不得不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除了要落实常用标点符号的教学,还要关注“省略号、破折号”等一些不常用标点符号的教学,通过阅读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情感。
二、《穷人》课文教学案例
(一)课文内容(片段)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的标点符号非常有特色,请大家默读这段话,然后思考:从这段话中的标点符号,你读出了什么?
(生自由读片段后,师随机点名回答问题)
师:这段话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呀?请你说一说。
生1:有很多省略号。
师:对。你们看看,作者用这么多的省略号,是想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紛纷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举手,看来大家都理解了课文。哦,请你说一说吧。
生2:体现出桑娜想这些问题不止想过一次,而是想过很多次。
师: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生3:我觉得这一连串的省略号表现了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时断时续的。
师:说得棒极了!她的想法是时断时续的,她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好,谁能通过朗读把安娜时断时续的波动心理及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出来?
(某生主动朗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出时断时续的感觉了吗?
生4:我觉得他还没有读出桑娜的心情。
师:你认为他还没读出桑娜当时的心情,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
生4:我认为在省略号的地方停顿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并且读的时候语速要快一些。
师:说得没错。通常朗读时遇到省略号,停顿的时间比句号要长,我的建议是停三拍,即用手指点三点。好,大家根据这个要求练习一下。
(生练习读这段话)
师:好。谁来读一读?你来。
(生读文)
师:她读得怎样?
生5:还应该读得再断续些。
师:好,你来试试。
(生读文,读出了时断时续的效果)
师:同学们,这段话用了许多“省略号”,表达出桑娜内心复杂的想法,让阅读的人感受到了她当时混乱、紧张、矛盾、忐忑不安的心理。
师:除了省略号,你们发现这段话中的标点符号还有什么特点?
生6:我发现还有很多问号。
师:是的,还有很多问号。这些问号又是表达什么意思呢?
生7:我觉得这三个问号也表达了桑娜矛盾、紧张的心理,特别是矛盾的心理。因为桑娜一家本来就是穷人,如果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家的负担会更重,她担心渔夫会反对。可是,桑娜善良的天性又促使她不由自主地抱回两个孩子。
师:是的,这些问号把桑娜矛盾、紧张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怎样读好问号的语气呢?同桌试着读一读吧!
(生同桌互相读)
师:请你读一读。
(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后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不错!你体会到了问号的表达作用,也读出了犹豫不定、忐忑不安的语气。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中除了省略号、疑问号,还有什么标点符号吗?
生8:还有感叹号。
师:那你来读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生读句子: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生9:还有一句。
师:哦!还有一句,太棒了!你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哦!为了抱回邻居的孩子,桑娜愿意怎么样啊?
生(齐答):愿意被丈夫揍。
师:就算被丈夫揍也要收养这两个孩子,这个感叹号写出了她的——
生(齐答):决心!
师:对,写出了她的决心!她是怎样下定决心的?刚才还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齐答):忐忑不安。
师:还能用别的词形容吗?
生(齐答):矛盾。
师:对,桑娜是在矛盾中——
生(齐答):坚定决心。
师:是呀!几个感叹号让我们看到了她在矛盾中坚定了收养邻居孩子的决心。
三、《穷人》课文教学反思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家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所以,读懂“桑娜的内心活动”,就能读懂整篇课文,而最能表现出桑娜心理活动的段落就是这一个段落。
在备课的时候,笔者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这篇课文的标点符号运用得非常有特色。基于对标点符号表情达意作用的研究,笔者将体会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课堂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标点符号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中,笔者主要抓住了段落中的“省略号、疑问号和感叹号”三个标点符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桑娜混乱、紧张、矛盾、忐忑不安的心理。而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明晰桑娜和渔夫善良的本质。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以分析课文内容为主、忽略标点符号教学的现状,使学生也能在阅读中体会到运用標点符号在文章表情达意上产生独特的效果。逐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树立“标点符号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能在阅读中重视标点符号的学习与分析,体会标点符号对阅读的作用。
标点符号主要是用来点断句子、表示停顿,此外,教师也要明白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读懂标点符号使用后产生的表达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卢玉华(1981—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曾获广西优秀教研员、玉林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玉林市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玉林市玉州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