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软骨病”
2019-06-18岳炜
岳炜
〔关键词〕水浒传;解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5-0078-03
武松武二郎,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一个闻名天下的打虎英雄,经常把一句“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挂在嘴上。是的,我们承认,武松的拳头是最硬的。但也有人说,武松的骨头是最软的。对于这样的说法,肯定会有人表示不服:一个大英雄,好汉子,骨头怎么会软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别急,说武松的骨头软,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翻开《水浒传》原著,能从不止一个情节里看到武松骨头的“软”。
一
景阳冈打虎后,武松受到阳谷县县令的大力赏识。在县衙大厅上,县令有心抬举他:“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且看武松的反应:
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没有任何推辞,甚至没有任何考虑,听完这话,武松就直接跪了,而且表示要“终身受赐”!他从横海郡归来,不是要回家探望哥哥的吗?怎么这么痛快地留在这儿当起都头来了?而且后边写他: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看来,若不是后来遇见哥哥,他这都头恐怕要一直当下去了。
读到这里,想必大多数人都有些吃惊——铁骨铮铮的武二郎,怎会如此看重一个小小县令的赏识?其实,从这个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身在江湖,但武松的内心,还是对官府、对体制有着无限的向往。
这与其出身有关,亦与其成长环境有关。武松自小父母双亡,跟随“三寸丁谷树皮”的哥哥武大长大,免不了受人冷眼、遭人欺辱。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尽管长大后,他有了一身功夫,被人称作好汉,但童年时种在心里的那份自卑,依然让他在权利、富贵面前畏畏缩缩,自惭形秽。他是个老实人。在面对这些手握着权利、富贵的人物时,他的状态是——尽可能地去讨好。
比如有一天,县令让他去趟东京,帮自己送礼,武松忙不迭地就答应了。而且表态:“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
讨好阿谀之相,溢于言表。这哪里还是我们印象里那个勇武刚猛的打虎英雄?
也许在武松的内心里,他是厌恶原来那个身份卑微的自己的。这是一种自小养成的自我否定。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家庭、出身,也就无法建立自信。所以我们才说,从小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修炼自信的开端。
二
后来,武松为替哥哥武大报仇杀了人,被发配孟州。金眼彪施恩久闻武松大名,千方百计地跟他套近乎。在施家,施恩的父亲老管营亲自出马,来拉拢武松。他对武松说:“义士如此英雄,谁不钦敬……义士不弃愚男,满饮此杯,受愚男四拜,拜为兄长,以表恭敬之心。”
再看武松的反应:“小人有何才学,如何敢受小管营之礼。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然后感恩戴德地接受了邀请。
素不相识,初次见面,施家老爷子一句奉承话,就让武松放下警惕,放下原则,成为施恩的打手。这不是谦卑,也不是单纯,而是实实在在的“软骨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对权贵低声下气、低头哈腰了。
读到这里,我们发现,武松这个铁骨铮铮的大英雄,真的很可疑。为什么会这样?还是同样的原因——武松的骨子里,透着不自信。尤其是面对体制内的权贵时,他自觉比人矮一头,卑微到了尘埃里。再进一步说,就是眼界太窄,生命格局不够大。一个人,一旦敞开胸怀,打开格局,就会发现,世界很辽阔,人生很精彩,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此我们又说,开阔的眼界,是修炼自信的必要条件。
三
武松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在孟州名声大振。一天,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派人把武松请了去。那张都监对武松说:“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我帐前现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己人么?”
且看武松的反应,听完直接又给跪了,并称谢道:“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服侍恩相。”从此,武松就搬到张都监府上,成了他的跟班儿。
张都监对武松很好,书上说他:不住地唤武松进后堂与酒与食,放他穿房入户,把做亲人一般看待;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
还说:武松自从在张都监宅里,相公见爱,但是人有些公事来央浼他的,武松对都监相公说了,无有不依。外人俱送些金银、财帛、段疋……
此时武松的心里,甭提多美了!也许,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話说八月中秋节这天晚上,张都监一家在后院赏月,还让武松一起坐下喝酒。张都监提议,要把家里的养娘玉兰介绍给武松做媳妇。武松的反应很有意思:“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
“枉自折武松的草料!”这话似曾相识。对,前边老管营要儿子施恩与武松结拜,武松说的也是这句话。受宠若惊之情态,跃然纸上。而张都监也看透了武松的不自信,所以才能顺风顺水地实施他的陷害计划。对武松来说,正是这种低到尘埃里的姿态,让他对张都监府里所有的人失去了防备,导致了后来悲剧的发生。
四
很多人说,武松没脑子,就是个愣头青。但事实上,武松并不笨,只是他骨子里的那份自卑,让他盲目地相信了一切,丢掉了该有的理智和警惕。这种心理状态还会导致另外一个结果,就是让人变得极度虚荣。所以,我们看到,在很多时候,武松做事情就像是在表演。
比如,在醉打蒋门神之前,他对施恩提要求:“我说与你,你要打蒋门神时,出得城去,但遇著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这个唤做‘无三不过望。”
是不是很有表演的意味?
施恩怕他醉了,他却又说:“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一分酒,一分力气。虽说这话于他武松倒不假,但这么说出来,就让人觉得他太张扬,太爱显摆本事了。
还有,在醉打蒋门神的时候,他进得店来,又是尝酒,又是询问店主人姓氏,又让蒋门神小妾陪酒……一系列“行凶”的“前奏”,都充满了炫耀本事的味道。
而这,又是他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显露本事的机会,他当然要抓住机会,极尽表演之能事,为自己把戏份做足,以赚取别人的赞叹,满足自己的虚荣。
武松的经历,正是由自卑转向自负的典型案例。其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正是源于这种复杂的性格。
五
生活中,像武松这样性格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因为自卑,所以总是希望能在某一方面压人一筹,满足自尊。比如,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在班里被嘲笑,被边缘化,那么他就会在物质方面有着比较强烈的虚荣心,例如用好看的衣服、新潮的玩具来获取其他同学的赞赏,等等。甚至,有的孩子為了吸引外界的目光和周围人的称赞,而不惜撒谎、吹牛,上演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要抓住机会。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教育机会。
怎么做呢?张口就批评,直指缺点,往往会导致孩子的激烈反抗,或是一言不发,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这样很容易把孩子推向自卑,甚至将自卑演变成的自负。
其实,可以尝试一下“三明治”教育方法。
我们知道,“三明治”有三层。在孩子犯错时,我们的批评,也可以分三层来进行。
第一层,肯定优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
第二层,指出问题,告诉他,他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一些不对的地方,是不被接受和欢迎的。
第三层,提出希望,对孩子说,那些问题,是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解决掉的。相信下次他会做得更好。
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沟通,孩子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且,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避免其陷入自卑情绪,否定自我,又能让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好地去纠正自己的言行。
总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于鼓励和批评之间,找好平衡,做好取舍,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自信、踏实、不卑不亢的健康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潍坊,26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