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2019-06-18翟春雨天津市友谊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000
翟春雨 天津市友谊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为了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中心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结果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77.78%(70/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22%(47/90),P<0.05。试验组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联或三联与房性早搏二联或三联的检出率分别为45.56%、46.67%、64.44%和61.1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22%、10.00%、27.78%和26.67%,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效果要优于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群。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室颤或者猝死等严重后果[1-3]。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临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采用心电图检测,具体包括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常规心电图检测[4-6]。为了进一步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本中心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本中心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8例和42例,年龄范围为41~79岁,平均(54.16±5.67)岁,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和心绞痛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的开展。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让患者取平卧位,身体呈放松状态,采用常规12导联连续描记,设置心电记录的纸速为25mm/s,注意保持基线平稳,在检测过程中尽量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保障图像清晰。如果检测结果中的T波为同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并且ST段水平下移大于0.05mV,便可以诊断为缺血性ST-T改变,诊断为阳性[7]。
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将动态检测系统设置为24h连续检测模式,连续24h对12通道心电信号进行记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人工处理矫正后进行回放。设置等电位基线为标准,如果ST段下降幅度大于0.1mV,持续时间大于1ms,两次心肌缺血间隔时间大于1min,并且ST段显示J点后80ms,便可以诊断为阳性[8]。
1.3 观察指标
本文选取两组诊断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百分比表示两组诊断结果的阳性检出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两组诊断结果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
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77.78%(70/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22%(47/90),P<0.05。
2.2 两组诊断结果不同类型早搏检出率
试验组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联或三联与房性早搏二联或三联的检出率分别为45.56%、46.67%、64.44%和61.1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22%、10.00%、27.78%和2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不同类型早搏检出率
3.讨论
目前临床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主要采用心电图检测,其主要原理为对人体心脏一次心动周期的电活动表现出来,通过分析电位曲线的形态进而对心律状态进行判断。心电图检测包括常规心电图检测方式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9,10]。动态心电图检测可以持续24h对患者的心电状态进行记录,不受患者工作、学习、运动以及进餐的影响[11]。相比常规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更全的心电记录,更容易检测患者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症状,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12]。本文以本中心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77.78%(70/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22%(47/90),P<0.05。试验组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联或三联与房性早搏二联或三联的检出率分别为45.56%、46.67%、64.44%和61.1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22%、10.00%、27.78%和26.67%,P<0.05。这充分表明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效果要优于常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