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修补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9-06-18刘文博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辽宁锦州121000
刘文博 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辽宁 锦州 12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胃穿孔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6)、实验组(n=46)。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两组患者有关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的下床活动与肠功能康复时间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很少,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胃穿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是基于胃溃疡而成,患者暴饮暴食,导致体内胃酸、胃蛋白酶含量增多,胃容积增大,进而引发胃穿孔[1]。胃穿孔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进展成严重腹膜炎,引发肠麻痹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现阶段,在胃穿孔治疗中,传统开腹胃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应用十分普遍。为此,本文现对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胃穿孔患者进行研究,本文对传统的开腹胃穿孔修补手术与腹腔镜对比,分析传统开腹修补手术与腹腔镜修补手术临床疗效,归纳总结几点治疗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对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胃穿孔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6)、实验组(n=46)。对照组中,女患者20例,男患者26例;年龄25~61岁,平均(47.43±7.13)岁;病程1~24h,平均(7.13±1.27)h;穿孔直径4~12mm,平均(8.56±1.67)mm。实验组中,女患者19例,男患者27例;年龄23~61岁,平均(47.10±7.02)岁;病程1~24h,平均(7.20±1.17)h;穿孔直径4~12mm,平均(8.19±1.72)m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修补手术,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仰卧位,为患者气管插管,并予以全麻醉,在患者上腹部中间切开横切口,置入穿孔的部位,采用大网膜覆盖的方法,掌控患者胃穿孔组织与滑丝组织,予以生理盐水开展冲洗工作,留置引流管,常规缝合手术切口。术后予以抗生素、胃肠道减压、抑酸、肠外营养支持等干预。
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法,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取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13~15mmHg,于患者的肚脐部位置入鞘管,并采用腹腔镜开展患者发病部位的观察工作,在穿孔位置区域正确设置规格为10mm的Trocar,详细观察腹腔内情况。根据胃穿孔情况适当置入鞘管,及时吸出腹腔内漏出食物残渣及腹腔内积液,彻底吸净之后,根据患者胃部穿孔特点与位置,开展手术治疗工作,全面观察患者胃穿孔的边缘区域,于穿孔边缘5~8mm处,用4号线予以全层间断缝合,之后用大网膜进行覆盖修补,及时清理腹腔中渗液,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于穿孔部位及下腹部的位置设置引流管。在患者手术之后应注射抗生素,做好胃肠道的减压工作,予以肠道外部的营养支持。
1.3 判定标准
采用动态观察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数量、手术之后下床运动的时间、胃肠道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在患者手术之后明确是否出现切口感染与肠梗阻等并发症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研究的数据均行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表示为百分率、±s形式,并分别给予χ2、t值检验,P<0.05提示两组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有关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数量低于对照组,且下床活动、胃肠道恢复、住院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h)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实验组(n=46) 66.25±8.45 88.35±11.32 16.52±3.46 25.79±6.13 4.82±2.10对照组(n=46) 67.42±8.16 125.71±13.57 25.43±3.41 42.13±7.09 7.59±2.48 t 0.6755 14.3386 12.4395 11.8242 5.7812 P 0.501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患者(21.74%),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胃穿孔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普通外科急腹症,发病的时间较快,且患者在发病之后较为危急,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在临床中,胃穿孔患者主要给予传统开腹胃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前者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比较多,致使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后者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术野较为清晰,且能够调整角度,有助于确定穿孔部位,了解病变程度,从而予以恰当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腹腔脏器暴露比较少,且很少受到环境及细菌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除此之外,腹腔镜手术能够对患者胃部食物残渣与消化液进行清理,并结合引流管的应用,预防传统手术的操作问题,临床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数量小于对照组,且手术之后下床、胃肠恢复、住院等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与相关文献报道[4,5]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在胃穿孔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修补手术法,能够打破传统手术的局限性,帮助患者减小手术创伤,并加快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