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2019-06-18李继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EICU辽宁大连116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本院呼吸衰竭通气

李继南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EICU (辽宁 大连 116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呼吸与血气相关指标以及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成功撤机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呼吸与血气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抢救治疗过程中,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救治过程的安全性。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紧急症状,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气管插管并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气管插管的持续存在将会导致患者产生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引发重症肺炎[1]。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的发生,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无创通气。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院选取68例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一系列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纳入标准:(1)患者的年龄在70岁以上;(2)患者所患疾病均为呼吸系统原发疾病;(3)患者临床症状合并有呼吸衰竭[2];(4)患者在本院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有多脏器衰竭;(2)患者的情况不支持参与本项研究[3]。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71~82岁,平均(74.2±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72~80岁,平均(75.6±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对于本项研究患者及其家属持同意态度并签署相关通知书,且本院相关机构已批准本研究进行。

1.2 治疗方法

对于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均进行入院的常规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为患者滴注抗感染的相关药物,对于喉咙痰液较多的患者,应采取祛痰措施。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患者进入治疗室之后,为患者接入本院设备,将模式设定为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通气的频率保持在5~10次/min[4]。

1.2.2 研究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在患者进入治疗室之后,为患者接入本院设备,将模式设定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支持模式。首先,在开展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稳定其呼吸功能,并对患者的机体内环境作出相应的处理,保持其良好状态;为患者使用口鼻面罩进行供氧治疗,但是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及时调整机器的通气模式,并将呼吸机的压力调整到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将通气频率控制在12次/min[5]。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方面,成功撤机即表示患者治疗之后的72h内仍然保持较为稳定的病情,且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撤机之前相比并无很大差别;再次插管概率表示患者在结束通气疗法治疗并将呼吸机撤除之后,患者是否会再次需要呼吸机治疗的发生概率,且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相关肺炎的概率[6]。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对于患者治疗效果方面的计数进行χ2检验,对于患者呼吸与血气相关指标、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方面的计数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本院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成功撤机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呼吸与血气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与血气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与血气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呼吸与血气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pH值 PaCO2(mmHg) PaO2(mmHg) SaO2(%) RR(次/min) HR(次/min)对照组 34 7.2±0.4 58.5±3.6 59.6±4.9 87.4±1.2 28.4±4.1 112.4±7.2 images/BZ_52_212_2505_2303_2676.png

2.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E(ng/mL) NE(ng/mL) R(pg/mL) ATII(pg/mL)对照组 34 168.9±12.4 213.5±23.6 4.1±0.9 56.4±5.2研究组 34 92.2±13.9 125.3±23.9 2.2±0.5 30.2±4.9 t 11.294 15.391 15.125 12.935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在临床上,许多危重疾病都会出现呼吸衰竭。由于呼吸衰竭对于患者的身体伤害极大,会引起患者的多器官脏器衰竭,因此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救治。气管插管方式会导致患者面临感染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的优点有两个,具体为:一方面,该种疗法将传统有创通气被替代为无创通气,降低了患者感染肺炎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无创呼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功能[7]。

综上所述,在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抢救治疗过程中,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救治过程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本院呼吸衰竭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