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脆弱—提高你的逆商”班会实录

2019-06-17殷振洋

中国德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归因挫折经历

殷振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对初中生进行挫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本节班会通过让学生们了解挫折无处不在,从而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挫折无处不在,而一个人的“逆商”,即“反脆弱”能力,和一个人的幸福与成功息息相关。

2.通过大量故事及案例,见识名人抗挫力,从而增强个人“抗挫折能力”。

3.通过具体支招,聚焦“如何培养”,能学会具体“抗挫”的技巧,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挫折,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教学对象】

初三学生。

【教学准备】

收集并整理素材,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师: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约翰·罗伯茨曾在儿子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引起了轰动,被称为年度“反鸡汤”。因为他的演讲不仅不暖心,而且听过之后还会让人“心惊胆战”。同学们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生:想。

师:我祝你不幸并痛苦。

(生吃惊。)

同学们别吃惊,后面还有“更狠”的话:“我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对待。”“愿你们偶尔运气不佳。”……

为什么这位父亲的话一反常态,但却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生:可能是因为他想激励孩子。

生: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因为现实世界永远不是那么美好,困难和不幸福是常有的事。

生:这个视频我也看过。这位法官父亲不止说了这些,他还说了其他的话。

师:哦!那你知道他还说了什么吗?

生:我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岁月里,遭遇不公对待,这样你们就能够明白公正的价值。

师:说得好。那我们来看完这个视频。

(播放视频。)

看完这个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经历过挫折的人才会变得更强大。

……

师:遭受“不公”“失败”“背叛”“被人忽视”……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不想去面对的挫折。但恰恰是这些挫折,才让我们更加理解“公平”“机会”“忠诚”的价值,也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具有“反脆弱”的心灵韧劲。

反脆弱的意义

师: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是一个反脆弱的机体。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看不到他与别人的差别。只有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才能看出这种差别。

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何以立传?假设同学们都是传记作家,请你们为以下人物立传,前提是,以下所有人物的人生都是一帆风顺,不得写出一点悲情人生。

(PPT呈现:

林肯—第一次竞选总统就成功。

哈利·波特—第一次就把伏地魔战胜。

乔布斯—第一次创立苹果就大获成功。

马云—一开始创立阿里巴巴就顺风顺水。

贝多芬—耳朵没聋,家庭顺利,直接成为了音乐大师。)

(学生思考。)

同学们,这样的人生,请问你们好不好立传?

生:不好!因为平铺直叙了,没有跌宕起伏。林肯也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竞选总统之后,才显得这么厚重。哈利·波特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考验,战胜伏地魔之后,才显得来之不易。

生:假设乔布斯和马云一开始就顺风顺水,那么他们公司的光芒也没有耀眼,他们也一定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首先我们得承认,并不是因为要立传而非得去经历不必要的磨难和挫折。恰恰相反,人生只有在经历过重大的人生坎坷之后,才能让人生显得饱满充盈。正如法官父亲提到的那样,也只有经历了各种不幸和痛苦,我们才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伟人如此,我们平凡的人也如此。不信?我们来回忆一下你们生命中遭遇挫折的时刻。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之树的树干上开始书写你们的“挫折脚本”,为你们现在走过的人生立传。

(PPT呈现人生之树的图片。)

请同学们回忆曾经经历过的重大挫折,对应标注在树干上,并画上树洞,代表挫折。并想想你们是如何经历和克服的。

(同学们思考。)

生: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每次竞选大队委,我都积极参与,认为我会当选……可能是我演讲不好,或许是我平常表现不够,屡次落选。但我没有放弃,苦练口才,还在周末上了主持人班,平常积极为班级服务,同学们有事不能做清洁都是我去做……最终我如愿以偿了。

生:初一的时候,被一个不知名的同学从背后推了一把,从楼梯上摔下,脚骨折了……请假了一个多月,回来数学已经有点跟不上了,半期考试都没有及格……

师:在那段时间,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那段时间,每晚做完作业之后都要给自己制定额外任务,一是默写公式和定理,二是坚持每天完成5个之前做过的错题。

……

反脆弱的三把金钥匙

师:同样是挫折苦难,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把它蘸成墨汁,书写人生华章;相反,有些人只能夠臣服与淹没其中,成为浮游苇草,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生:心态。

师:我更喜欢把它称之为心灵韧劲。那接下来,我们就讨论一下,心灵如何“反脆弱”?

第一把金钥匙是从别人的故事中读出反脆弱的基因。每当你遭遇过不去的坎儿时,你可以从大人物的故事中找寻能量。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物,请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共情”的能力去设身处地地想象。

(PPT呈现:

有一个人,在“文革”期间被打成了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他接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卷烟厂。那年他48岁,扛下了这份重任。经过18年的努力,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被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红塔山集团。而就在他红透全中国、走到人生巅峰时,因为经济问题,他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那年,已经71岁。然而,接下来的打击对他才是致命的,妻子和女儿早在三年前已经先行入狱,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84岁那年,中国橙王诞生。这个人就是褚时健。)

看完了他的经历,你们有什么启示?

生:和他的挫折比起来,我们面临的挫折,就是“小巫”。一个能够经历了大风大浪而不被毁灭的人,一定能成功。

生:我这次物理测试考差了以后,真的觉得天昏地暗。看了褚时健的经历之后,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我就可以这么安慰自己。

……

师:在闲暇之余,同学们可以多看看古今中外名人传记,从别人身上汲取心灵的营养。你会发现,大凡有成就之人,无一不是“逆商”很高的人。所以,司马迁才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大家齐读司马迁的话。)

第二把金钥匙叫做“看问题,归因而不归罪”。什么意思呢?

归因的逻辑是,找出导致挫折的原因,就可以改善它;归罪的逻辑是,找出那个发出敌意的罪人,并且消灭他。可以说,归因意味着在包容的空间中,去找到错误,然后改进它;而归罪意味着,要把“罪人”消灭掉。

这里是老师最近收到的一封信。

(PPT呈现信的内容:

殷老师,我想放弃学习了,压力太大了。我不明白周围的人为什么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我似乎天生就比别人慢。就体育锻炼来说,大家同样在努力,但收到的成果就是不一样。同一道数学题,老师给我讲了七八遍,下次我还是照样错……我觉得去职高或许是一种解脱。或许我生来就没有价值,老天是偏心的。)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问题一:这个同学是在归因还是在归罪呢?问题二: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个同学正确归因呢?

(学生分享。)

“归因”和“归罪”其实就是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归因,并动手去改善,但他们既不严厉攻击自己,也不严厉攻击其他责任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要么严厉攻击别人,要么严厉攻击自己,却会忽略改进的努力。

第三把金钥匙是“警惕不合理的延伸”。我们很容易把我们在某一件事的挫败感延伸到其他方面,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同学们是否会自动将一个挫折的挫败感延伸到其他方面?是否会因为一个不顺意的事情而否定自己的全部?

生:每次考试失败之后,我都特别在乎周围人的目光。“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了?”“同学们会不会瞧不上我了?”

师:某一次考试的成与败并不能够和一个人的价值有必然联系,如果过多纠缠,就会出现心灵的“沉溺”,无法自拔,越发不开心。

生:我也是这样的人。比方说,我每次遇到挫折,很容易会产生“天塌下来了”的感觉,觉得周围一切都糟透了……挫折感就像瘟疫一样延伸到生活和人际交往……我很容易走极端,否定自己。

师:首先感谢你这么开诚布公。意识到问题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老师希望你能将挫折的恶果控制在特定范围之内,也就是挫折发生的范畴里,要知道一个挫折事件也只是一个挫折事件。

同学们,反脆弱能力就是抗挫能力。就像美丽性感的八块腹肌,“撕裂”是它“生长”的前提。就像朱光潜的忠告,青年学生一定要朝着“阻力最大的方向”行走……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德育与心育相融合的班会课,对于很多正面临挫折的中学生来说是一场心灵的及时雨。课后,笔者反思到,本堂课有以下亮点:

第一,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内在的价值认同。一堂好的班会课不在于给学生传递了多少有用的知识,而在于唤起了多少内在认同的因子。本堂课设计了几个小活动,旨在调动学生参与,最终落脚于让学生从“内”点燃“光明的火把”。从“小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大哲理”。通过“何以立传”和“挫折脚本”两个活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挫折在人生成长中的积极意义。这一切都是学生在活动中参悟所得,这也是德育生成的重要原则—首先“内生”,才能“外化”。

第二,聚焦抗挫的方法,让学生手中有“粮”,心不慌。传统讲挫折的德育课堂,立足于摆事实,讲道理,大多都停留在抗挫的意义上面,应当要涉及到“如何抗”,即如何提高“逆商”这个板块的时候,就显得很弱化。本堂課融入“心育”理念,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教会学生如何做。掌握三个方法—“名人故事看自我”“归因而不归罪”“警惕不合理延伸”,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最好的“心理营养师”。

第三,妙用素材,巧设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抗挫效能感。首先,笔者备课之初就一直在广泛收集和构思,活动设置新颖,素材涉及到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如哈利·波特,也涉及到了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马云、乔布斯等。其次,活动设计方面贴近学生,尤其是“挫折脚本”这一环节,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极高,以至于到了方法论的第二板块,“归因不归罪”这个活动中的案例评析,学生都能够有很好的反馈。最后,通过总结,学生都有很大的触动和觉醒。

但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笔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控制好时间节奏,导致前面的环节耗时较多,在介绍三把“金钥匙”时,时间就有些捉襟见肘。

猜你喜欢

归因挫折经历
画与理
Holism in Education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挫折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终身不遇
经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