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职学生道德品行与法治观念的调查
2019-06-17尹玉辉
尹玉辉
发现一中职学生在公共道德、传统美德等道德品行方面,总体表现良好,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弘扬传统美德。
发现二 中职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具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常态,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中职学生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道德法治水平直接决定我国整体技术人才素质水平。对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行、法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道德法治水平给出建议,对提升我国中职学生道德法治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中职学生道德法治建设越来越重视。2014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要“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高中教育阶段法治目标:“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同期,我国教育界对青少年学生道德法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王天元[1]针对中职学生提出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靳玉军[2]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进行理论剖析,对有效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从设置系统的法治课程、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全方位教育、加强教师培训等提出政策建议;何金、曾克劲[3]、阳林[4]、胡棱灵[5]等对中职德育过程中如何开展法治教育进行理论探讨;许莲丽[6]在对小学、初中、中职、高中学校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总结了目前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分析了法治教育现状背后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建议。综合来看,学者对中职学生群体的道德法治教育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全国2017年的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对中职学生道德法治现状进行多角度剖析。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查大样本数据。该调查以全国中职院校为对象,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取437所学校,网络回收问卷52,636份,有效问卷48,499份,问卷有效率92.1%。调查样本特点如下:男生占比47.5%,女生52.5%;东部、中部、西部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0.0%、32.2%和27.8%;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比例分别为38.2%、36.6%和25.2%;独生子女所占比例28.9%,单亲家庭比例为13.3%;农村户籍比例为79.6%,城区户籍比例20.4%;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为67.0%,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为71.7%;从父母亲的职业来看,69.7%的孩子父亲职业为农民、工人和私营或个体经营者,比例分别为30.7%、25.0%和14.0%而70.1%的学生母亲职业为农民、工人、私营或个体经营者和目前无工作。整体来看,中职学生生源以农村和多子女家庭为主,80.0%生源来自农村,71.0%的学生来自多子女家庭,同时父母学历偏低,职业以农民、工人和私营或个体经营者为主。
本次调查问卷从道德品行和法治观念两个角度对我国中职学生状况进行观测。具体维度和指标见表1。
二、调查结果
在中职教育中开展道德法治教育是培养健康、积极向上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道德法治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一)道德品行:中职学生在公共道德、传统美德等道德品行方面,总体表现良好,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弘扬传统美德
公共道德是为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一种普遍认可的标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九成中职学生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反映其在公共道德方面具有良好意识。九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即使一时不方便,也較少会选择随手乱扔垃圾”,45.0%的学生选择“从来不会因为一时方便,随手乱扔垃圾”,仅有1.3%的学生选择“经常会随手扔垃圾”。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选择“完全不会或较少会随手乱扔垃圾”,女生(91.2%)比男生(87.6%)表现好;农村(89.7%)好于城市(88.4%);二年级学生(89.8%)比一年级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表现好;东部学生表现好于中部学生,中部学生好于西部学生。
家庭教育是中职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家庭成员的熏陶和感染。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家庭教育重要的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65名少年儿童进行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活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活的孩子长大后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7]通过中职学生参与家务活动的情况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中职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职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比较多的学生占比达71.2%,其中47.5%的学生选择会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仅有7.1%的学生表示在家帮父母做家务较少或不做,表明中职学生在家庭中的德育表现整体较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经常帮助做家务的比例(74.0%)显著高于男生(68.2%);农村学生(72.7%)好于城市(65.7%);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在融入家庭方面做得越来越好;西部学生表现好于东部学生,东部学生好于中部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安身行事的规范标准,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既是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一种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公德和美德的外在表现。调查结果显示,72.5%的中职学生经常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反映出我国中职学生能够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别人需要时,主动伸出援手。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比例(74.4%)显著高于男生(70.3%),女生表现优于男生;城市好于农村;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越来越好,高年级的表现显著好于低年级,充分说明当前中职学校在德育方面取得很好成效;东部学生表现好于西部学生,西部学生好于中部学生。
从是否是班干部来看,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道德品行方面表现显著优于非班干部;班干部学生群体从来没有乱扔垃圾、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和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比例分别为48.0%、51.3%和54.8%,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群体的比例,分别41.3%、43.6%和42.9%。从学生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来看,来自非单亲家庭的学生行为表现总体好于来自单亲家庭学生,从来没有乱扔垃圾和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非单亲家庭比例分别为48.0%和50.8%,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3.4%和48.3%,从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来看,独生子女学生在公共意识上好于非独生子女学生;而在家庭融入上,非独生子女表现更好,而单亲家庭的比例分别为43.4%和48.3%,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的非独生子女占比48.7%,而独生子女的这一比例仅为44.7%,这或许与独生子女家务相对较少有关。
(二)法治观念:中职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具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意识
依法治国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青少年中加强法治教育对顺利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法治教育尤为迫切。
校规校纪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设美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就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遵守校规校纪是中职学生法治建设的第一步。调查显示,当前中职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整体具有良好意识,80.6%的学生认为“偶尔违反校规校纪”也是不能赞同的,但尚有3.5%的学生校规校纪意识淡薄,认为违反校规校纪不是什么大问题。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认为“偶尔违反校纪是大问题”比例(83.2%)显著高于男生(77.7%),表现更好;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加遵守校规校纪;农村以及东部地区的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表现好于城市及中西部地区的学生。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利益冲突是中职学生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运用正确方式进行有效处理,是避免冲突恶化升级,进而造成恶性事件的关键。调查显示,45.8%的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利益冲突,维护自身利益,另有43.0%的学生会跟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整体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仍有5.7%的学生选择武力解决问题,4.5%的学生选择沉默或是逃避。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男生呈现两个极端,运用武力、沉默/逃避和恶作剧方式解决自身权益受损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同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比例也高于女性;而女性更易于选择求助于老师或家长解决问题。城市孩子运用武力、沉默/逃避和恶作剧解决自身权益受损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年级越高,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比例越高,而求助老师的比例越低,表明随着年级增长,学生越来越独立。中部孩子更易运用武力解决问题。
从是否班干部学生身份来看,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上的表现显著优于非班干部:班干部集体中,表示不赞成“偶尔违反校纪校规不算什么大问题”的比例为65.9%,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班干部学生选择“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侵害自己权益问题”的比例为46.7%,高于非班干部。从是否是独生子女来看,獨生子女在遵守校规校纪上表现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表示不赞成“偶尔违反校纪校规不算什么大问题”的独生子女比例为66.0%,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62.7%。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道德法治教育整体向好,绝大多数学生,道德品行表现良好,知道寻求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和冲突。从群体和区域上看,班干部群体的表现要好于非班干部群体,高年级的学生法律意识更强,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也有显著差异。这一方面说明中职德育成效显著,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法治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道德法治教育水平有显著影响。
进一步搞好道德法治教育,需依据新时代中职学生呈现出的新趋势,依据中职学生自身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新道德法治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积极树立学生模范典型人物,发扬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创造良好道德法制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天元.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农村教育,2009(11):30-31.
[2]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5(4):57-60.
[3]何金,曾克劲.中职德育过程中法治教育的渗透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4):82-83.
[4]阳林.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学校法治教育初探[J].教育科育论坛,2017(33):37-39.
[5]胡棱灵.中职院校德育中法治观念培养研究[J].法制博览,2017(6):285.
[6]许莲丽.首都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调查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6(3):61-67.
[7]殷方敏.青少年参与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6(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