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技国际推广对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启示
2019-06-17张长念魏梓萌
张长念 魏梓萌
摘要: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沒能深入地走出去,进入跨文化的世界。从同为技击运动的柔道和空手道的发展中总结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经验,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将日本武技的柔道和空手道的国内发展与普及、国际推广两方面和中国武术国际推广历程及现状进行对比,总结出日本武技国际推广的策略及对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启示:努力提高中国武术的软实力、集中精力主抓特色项目、夯实国内发展基础、着力于项目改造和人才培养等。旨在通过提高中国武术软实力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日本武技;国际推广;中国武术;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3-0011-06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judo and karate, both of which belong to Asian cultural circl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Wushu.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Japanese martial art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then sums up constructive methods suitable for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suggests that Shaolin, Taiji Push Hands or Wing Chun be selec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Wushu promoted internationally.
Key words:Japanese Martial Arts;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Chinese Wushu;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而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象征。因此,中国武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利害攸关。然而,中国武术发展的现实却并不令人如意。理论上,中国武术本应获得更加令人瞩目的发展和推广成果。对内,相较书法、中医、戏曲等众多中华文化事项,中国武术具有文化上的“中华性”、国际化的“普及度”、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等优势,因而具有更好的世界认知度、影响力和感召力[1];而对外,相较与中国武术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日本武技运动(以空手道、柔道为代表),中国武术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长远的发展历程。因此,不论是文化内涵还是技击功用, 中国武术都不应逊色于日本武技项目。但现实却是,作为日本武技代表的空手道和柔道已经在世界上得到极大的普及与推广。世界空手道联盟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唯一的一个世界级空手道组织,目前共有164个成员国,正在练习的会员约6 700万以上。类似世界空手道联盟的洲际组织在各自洲际处理各国空手道的发展事务及锦标赛事。并且,空手道已进入奥运会项目。在日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柔道在1964年就已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92年柔道再次被纳入奥运会项目。目前,奥运会共计设立了14块柔道项目的金牌,是仅次于摔跤的奥运会格斗项目[2]。因此享有“柔道之国”美誉的日本,在历届奥运会柔道项目和柔道世界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获得半数以上的金牌和团体冠军[3]。而在我国,被冠以“国粹”称号的武术等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推广工作看似欣欣向荣,实则举步维艰。理论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我们不得不反躬自省。
同为亚洲文化圈内的文化形态,且同为技击运动的柔道和空手道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而在任何体育项目推广过程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他们传递的是整个体育项目的理念、价值和体系。因此,本文尝试从日本武技国际推广过程着手,着力探索日本武技国际推广的特点、途径、方法和体系,分析其快速发展和推广的原因;并与中国武术发展的国际推广历程和现状进行对比,进而得出对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启示,找出符合中国武术国际推广的方法、途径,为武术作为中华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参考。
1 日本武技和中国武术国际推广历程及现状
1.1 柔道国际推广历程及现状
日本被誉为“柔道王国”,它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从日本战国时期就逐渐形成多种流派。从德川时代到明治时代,随着西洋文明的大量渗入柔术一度衰落。直至19世纪中叶,被誉为“日本柔道之父”的日本教育家嘉纳治五郎经过对各种柔术流派的研究[4],创立了以投技、固技和当身技为主,以胜负、体育、修心为目的的新柔术—柔道。他还开设讲授柔道的场馆,因而他创建的柔道也被称为讲道馆—柔道。嘉纳治五郎创造和设计了“以柔克刚”等新的技术、构建了柔道“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原理,制定了柔道段位晋升的制度,初步制定了一套柔道比赛的裁判规则,完善了讲道馆的组织体系,这些举措使柔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外,他先后创办了关于柔道的刊物,极力在日本国内推广柔道,并得到了政界、军界、经济界人士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经过不断努力,1930 年柔道正式成为日本学校必修科目,同时也成为培养警员及警官必修的科目,其他领域的爱好者也开始逐渐增加。为向世界推广柔道运动,嘉纳于1909 年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首位亚洲委员。他担任奥委会委员期间,不断通过演讲和实地示范向外国人介绍柔道,并带领许多门生随行表演,设法让外国人了解柔道的精神与精妙的技巧,使柔道在海外广泛发展起来。1911 年(明治44年),嘉纳又创立了日本体育协会,并担任协会的首任会长。为了让柔道具有世界性的特征,1938年嘉纳以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身份出席开罗会议,并成功争取由东京举办第十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落期,直到嘉纳的次子嘉纳履正担任讲道馆的第三任馆长后,柔道运动开始逐渐复苏。1948年成立了欧洲柔道联盟。1949年成立全日本柔道联盟。1950年,日本各级各类学校恢复了柔道课的体育教育课程,被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5]。日本每年还向国外派出大批的柔道教师奔赴各国传授柔道。1952年国际柔道联盟组织成立,总部设在日本东京。1956年,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在东京举行(21 个国家参赛)[6]。1960 年,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认可柔道为正式的运动项目。从此以后,柔道便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迅速风靡世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柔道项目共设立了14块金牌,成为了各国柔道运动员争相竞争的目标。
1.2 空手道国际推广历程及现状
空手道的雏形为冲绳唐手术,是一种以当地古代武术为基础,吸取中国传统武术以自身的身体当武器赤手空拳强身抗敌的民间武术运动。20世纪20年代起,在日本“空手道之父”的船越义珍师范的指导和推动下,冲绳唐手术得到迅速发展。日本昭和初期,在镰仓圆觉寺古川大师的推荐下,为区别与中国武术的不同,取“唐手”的同音字“空手(日语发音)”,表示空拳之意[7];同时,为体现注重武道精神方面的作用,又加上了一个“道”字,正式改“冲绳唐手术”为“大日本拳法空手道”。从此,空手道脱离了地方武术的色彩,在外观和内容上成为一个崭新的日本武道项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空手道运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落。但在空手道界各位参与者的不懈努力及日本国民的理解与支持下,20世纪50年代初制定出了具体的竞赛规则,进一步完善和确认了空手道运动是一项安全的体育项目,并于1957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日本学生选手权大赛,使空手道运动焕然一新,重振雄风。今天,空手道作为一项国际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世界各国又迅速地得以普及和发展起来。世界空手道联盟是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单项体育组织,其会员国已发展到165个[8]。
1.3 中国武术国际推广历程及现状
中国武术第一次向外传播是通过由加利福尼亚淘金热驱使的中国矿工和修铁道的中国工人介绍的。近代对中国武术国际推广作出贡献最大的组织是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9]。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主要武术管理机构的成立,通过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以及对武术的挖掘、整理、继承和推广,初步形成了武术竞赛模式,引导了武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比赛的竞技性,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提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武术运动国际化发展成了一种趋势。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奠定了武术的奥运战略冲击基础。2006年6月国际武联被承认为国际奥委会(IOC)大家庭的一员[10]。这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使得中国武术作为比赛项目进入奥运会成为可能[11]。
综上所述,以柔道、空手道为代表的日本武技在近代以前发展比较平稳,在二次大战前,逐渐成型、发展较快逐步向世界推广。而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则是在二次大战后至今的几十年。日本武技在国际推广上的成功具有历史、社会和经济因素,同时也离不开杰出传播者的努力与贡献。而在中国武术国际推广历程中,初期主要是通过海外侨胞进行零散、非系统技术的传授,该阶段中国武术与日本武技在海外传播方面的差距并不大。但由于国情的差异,中国武术的海外推广则相对较晚,武术的推广应综合运用定位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进行国际推广[12]。
2 日本武技国际推广策略
日本武技的国际推广过程也可看成是日本传统体育与世界现代体育不断适应、调整、融合、接轨的过程。例如,二战后,日本柔道联盟从发展柔道为世界性的运动项目的目的出发,吸收了西方近代体育竞赛项目的相关制度,设置相应的比赛裁判员公认登录制度,成立审查裁判员资格的资格委员会等措施。以下主要对柔道、空手道的国际推广策略进行总结,由于国内发展与普及是国际推广的基础,因此从国内发展与普及和国际推广两个方面来阐述。
2.1 柔道国际推广策略
2.1.1 国内发展与普及
(1)文化、理论方面。实现了“由术至道”的体育化转变。柔术到柔道,从内容和目的上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柔术是一种纯粹的技击术,而柔道把技击术的练习变成了育人为目的的手段[13]。由术至道,增加了项目的教育作用,适合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使处于衰落的柔术焕发了青春[14]。因此,应更加注重武术的道德教育。柔道在体育化的进程中,为了进入奥运会,进行了技术限制,使其安全性、观赏性、易判别性都有了明显增强,逐渐由技击术转变成了体育形态的柔道。竞技武术改革应该是完善体育形态武术的过程。
(2)教育价值方面。日本柔道在近現代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价值[15],形成了日本柔道“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理论,符合现代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使柔道顺利成为学校教育内容,成为学校的必修课,达到锻炼青少年体魄、培养斗志和加强自身修养的教育目的,推动了柔道在口本社会的普及,实现了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为其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顺利实现了传统体育在学校、社会、竞技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3)管理组织制度方面。成立专门的研究、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人们学习柔道的管理制度(如柔道的段位制)。讲道馆柔道在日本国内获得了价值认同,一批具有强烈信仰的人共同努力,确立了日本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和世界的地位。柔道竞赛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其在日本国内的普及。
2.1.2 国际推广
(1)在组织、制度和规则等方面,实现柔道在操作层面上的全面国际化。日本顺利完成了柔道项目具备近现代国际体育项目的特征以顺应国际体育的发展要求,对比赛制度、比赛规则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比赛的公正性、竞技性和观赏性。
(2)培养和派遣表演人才和教练员,赢得了欧美上流社会人物的信任和喜爱,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们展示和传播柔道技巧和文化。在传播柔道的过程中,日本人对传播者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理念并对柔道文化价值充分理解,同时理解传播所在地的文化,自如地运用对方的语言。讲道馆加强对柔道人才的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柔道骨干为柔道的传播和开展奠定了基础,如西乡四郎、山下义韶等柔道选手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品德高尚,提高了柔道在国际上的声誉。
(3)完善组织传播方式。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制度,积极促进组织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4)通过杰出人才以及承办奥运会积极推广柔道项目。充分抓住有利身份和机会推进柔道的国际化,如嘉纳之五郎充分利用了其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分,积极提高柔道的国际地位,抓住东京奥运会契机,通过电视转播确立了柔道在国际体育舞台的地位。
2.2 空手道国际推广策略
2.2.1 国内发展与普及
(1)文化、道德教育方面。空手道强调人格修炼的第一性,把技术追求放在第二位。合气道、剑道、跆拳道、柔道等都是以“道”传播的例子。空手道还崇尚礼仪与精神修炼,宣扬其对人勇敢、果断、机智、自信、博爱等方面性格形成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空手道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许多人为了道德修炼而加入到空手道习练者的行列。
(2)理论、竞技方面。空手道注重理论与技术传播并重,而理论传播对技术传播具有促进作用。船越义珍在传播空手道技术的同时,指导出版了《空手道教范》,这对空手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较于中国武术,空手道技术相对简单,内容非常少;除了没有器械技术以外,拳法技术也少得多。但正是因为这种技术少、学习简单的特点,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3)教育推广方面。选择学校作为传播阵地,比如现代空手道创始人船越义珍曾在早稻田大学教授空手道,为空手道成为学校必修课奠定了基础。成为学校必修课程是柔道成功传播的因素之一,空手道也具有这一特点。它进入学校后,以此为基础,很快就在整个日本传播开来。
2.2.2 国际推广
(1)有杰出的传播者。正如柔道有杰出的传播者一样,现代空手道的创始人船越义珍也是空手道的杰出传播者。不论是竞技武术还是各个拳种流派都需要有杰出的传播者,这对项目本身的推动至关重要。
(2)以组织机构的形式进行传播。通过组织机构传播的形式可体现在多个领域当中。日本国内的空手道组织主要有全日本自卫队空手道联合会、全日本空手道刚柔会、日本空手道协会、全日本硬式空手道联盟、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等十多家[16]。国际上的组织则有世界空手道联盟士道馆、世界空手道联盟。目前,组织传播已成为推动空手道国际推广的重要力量之一。
(3)借助体育博览会。借助有影响的事物进行传播是一种传播策略与方法。船越义珍曾在1922年日本第一届体育博览会上进行公开示范表演,使人们对空手道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4)表演传播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1917年,船越义珍在京都武德殿上的初次公开表演就获得了成功。从柔道的发展来看,表演传播与技术传播结合,效果更佳。
从整体来看,为推动其国际化,日本武技在文化内涵、理论、教育价值、管理、组织、制度等方面融合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不断适应世界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调整自身各方面的构成,实现了与世界现代体育的融合与接轨,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3 对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启示
综合来看,现阶段中国和日本在国情、国力、国家政策的倾斜等方面是造成中国武术和日本武技发展出现差异的几个主要因素。当前正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期,我们应汲取国外有效经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因此,本文通过对日本武技国际推广策略的解析,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带来以下启示。
3.1 努力提高中国武术的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目前和未来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越来越重要,而武术软实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正是武术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而实现中国武术软实力不断提升的目标对于中国武术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统领和指引作用;大量涌现的中国武术国际推广人才更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直接动力。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郑楠认为,“武术软实力可以界定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武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发展传承模式、价值观念、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在内的中国武术综合实力。它包括了武术的思想、道德、精神、教育、文化、传媒、制度、魅力、传承等多个方面。”因此,中国武术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武术软实力为导向和框架,在借鉴日本武技和其他国家的經验基础上,找出适合自身的模式。
3.2 集中精力主抓特色项目
在中国武术门类中有目的性地选择一项在国内外传播基础好、国际区分度大,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武术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的项目。实际情况表明,这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理由是:中国拳种丰富,各具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须分而待之,独立发展,像日本推广本国武技一样,居优势地位的柔道先行,其它武技随后跟进,逐步实现各种武技的国际化发展[17]。中国武术整体上国际化将导致中国武术无法成功实现国际化。日本推广柔道、空手道的经验表明,我们只能优先推广中国武术的某个拳种。而目前少林、太极、咏春三个拳种国际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因此,可选取少林拳、太极推手、咏春拳之一,集中资源进行国际化推广。
3.3 夯实国内发展基础
深化所选拳种的文化和理论研究,同时在宣传上发力,宣扬该拳种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这体现了武术软实力的作用,日本武技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武术应该以育人为目的,开发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练习和竞技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该拳种的德育作用,培养出能够代表该项目和中国武术形象的人才。此外,还需对该拳种技术进行简化,使之易于接受,以及加强其安全性、观赏性、易判别性,逐渐由技击术转变为体育形态的中国武术拳种。学校教育方面,应挖掘出该拳种的自身特色,使之符合现代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并顺利成为学校教育内容,进而成为学校的必修课,达到锻炼青少年体魄、培养斗志和加强自身修养的教育目的。推动该拳种在我国社会中的普及,实现该项目作为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实现在学校、社会、竞技三个方面的良好结合。在管理组织制度方面,成立专门的研究、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人们学习该拳种的管理制度(如明确的段位制)。积极推动该拳种教学机构(如俱乐部)的建设,使其辐射范围更大、领域更多。积极组织开展关于该拳种的竞赛,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该拳种的普及。国内基础深厚、氛围浓烈,必将为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4 着力于项目改造和人才培养
与世界现代体育相结合,开发出符合国际体育趋势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向外宣传。在组织、制度和规则等方面,实现在操作层面上的全面国际化,使该拳种具备近现代国际体育项目的特征,顺应国际体育的发展要求,对比赛制度、比赛规则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比赛的公正性、竞技性和观赏性。通过各种机构培养和派遣表演人才和教练员,实现表演传播与技术传播的结合。作为向外宣传的主体,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向世界展示和传播该拳种的文化和技巧,需对传播者的资质施行严格的标准。韩国在培养跆拳道国际传播人才方面正是借鉴了日本武技国际推广人才培养的经验。比如,关于韩国跆拳道教练的标准(资质条件)方面,来自韩国龙仁大学的李相哲教授总结道:跆拳道教练首先应具有较好的跆拳道理论、标准的技术动作和文化修养,以及必要的修炼经验、段位证和审判资格证,同时热爱跆拳道教学,而最重要的则是礼仪方面的要求。因此,中国武术在传播者的资质条件方面也可参考上述两国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标准,比如要有较深厚的中国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基础,充分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价值,同时了解传播目的地的文化,语言方面也要符合具体要求,懂礼仪,热爱武术的教学和传播,技术层面也需要设定严格的标准(如段位证等)。着力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汉语教师,开发适用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国际汉语教材等[18]。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制度,积极促进组织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杰出的传播者对于项目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杰出传播者的推动以及承办奥运会把中国武术拳种推向奥运会,充分抓住有利形式和机会推进该拳种的国际化发展。
4 结 语
在国际推广过程当中,日本武技在文化内涵、理论、教育价值、管理、组织、制度等方面融合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不断适应世界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调整自身各方面的构成,实现了与世界现代体育的融合与接轨,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在与日本武技的对比中提出了对中国武术国际推广策略的启示:应从提高中国武术的软实力、集中精力主抓特色项目、夯实国内发展基础、着力于项目改造和人才培养四方面进行系统提升,并参照日本武技的发展模式,以少林、太极、咏春为代表,加大政策支持,着力将中国武术向国际推广。同时还要明确,中国武术拳种的国际推广,不是简单的工作叠加,而是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在文化、理论、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实现完善和创新。只有这样,中国武术才能符合时代和世界的需求,实现自身现代发展的华丽转身,而非一厢情愿,一意孤行地走进一个偏离时代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白俊亚. 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 厦门:集美大学,2016.
[2] 覃永贞. 近现代日本柔道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体大学,2006.
[3] 韩文. 柔道、摔跤、跆拳道及棒垒球[M]. 辽宁: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淑芳. 柔道运动员李淑芳备战悉尼、雅典奥运会赛前训练特征的对比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5] 王学平. 中日柔道发展对比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5(6):3.
[6] 高大伟. 中日柔道运动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4):124-126.
[7] 徐风涛. 山东省普通高校开展空手道运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山东:山东体育学院,2010.
[8] 傅雪祥,曾逵. 武术的发展与借鉴——基于竞技空手道在中国的发展[J]. 武术研究,2016(7):9—12.
[9] 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10] 郑斗汉.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对比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11] 苏跃金. 我国武术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12] 李洪娟.武术推广策略研究[J].哈爾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5):72-75.
[13] 郭玉成. 武术传播引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14] 郭玉成. 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48.
[15] 张帝. 柔道比赛新规则对其观赏性的影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7(12):246-249.
[16] 刘卫成. 福建南拳与刚柔流空手道“型”的对比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17] 张长念. 国外关于武术国际传播与推广的研究与反思[J]. 浙江体育科学,2014(6):113-115.
[18] 杨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海外文化推广中的效力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