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员塑造角色离不开情绪记忆
2019-06-17谢丽芳
谢丽芳
摘要:演员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与体验生活,更在于在记忆中提炼出对生活点滴的感悟。作为一个演员要挖掘的也决不是生活的表象和常态,将平凡的与不凡的生活重塑,才算的上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具有独立创作能力和把握角色的演员。如何更加合理把这转化的过程做得更加完善,成为了表演学习中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演员角色塑造 体验生活 情绪记忆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168-02
大学教授表演的老师时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现实中的确如此。
一、情绪记忆是表演技巧的一种技能
(一)演员体验的生活的有限性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交际群体,也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一个演员为了成功的塑造一个角色,最好的方法是亲身体验角色的生活。但是从客观上来讲,又不可能把每一个要塑造的角色全部体验过来,这就需要平时观察生活时对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加强记忆。把他们处理不同事情时候的交流方式,感情宣泄的形态记录下来。再遇到类似角色的时候加工创造,挪为己用。而实际生活中每名演员由于学习、工作时间等的有限性,具体深入实地体验生活的锻炼的机会是相对有限的。
(二)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地体验
笔者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自选片段《去年冬天》饰演陆少丰,剧本里的陆少丰是一个老表演艺术家,作为一名学习表演的学生去诠释一个老表演艺术家,难度可见一斑。首先从年龄上就和这个人物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再者他又是一个表演艺术家,第三,角色在艺术的舞台上以及人生的舞台不如意,怎么去体验?怎么塑造?无从下手!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在话剧的影像资料上去寻找老表演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在文字资料上查找他们的采访文字,尽量从他们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去抓住这個老表演艺术家的行为习惯、人生态度。在不懈的努力当中,虽然最后呈现的依然不尽如人意,但是舞台上一瞬间有中感慨世间沧桑的悲凉感,大概能抓住了老艺术家思想深处的点滴一二。可见有了这些间接的体验,才能去通过思考后进一步进行角色的塑造。
(三)将体验到的信息转换为记忆
在演员所接触到的剧本中的“人物”并不是“自己”,很多时候为了找到“人物”的感觉演员要在现实生活中去亲自体验剧本中“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记得笔者大一时做过动物模拟的练习,刚刚接触到这一项练习的时候同学们都很兴奋,上来就开始模拟自己喜欢的动物,比如生活中常见到的猫、狗、兔子等,但是大都是简单的模仿了一个小动物的外形,并没有抓住它们的“灵魂”。这样简单的“模仿”并不是老师要求的“模拟”,看上去是一个个毫无生气的动物“雕塑”。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去“体会”动物们的生活,老师组织大家去动物园亲身的感受一下动物们日常的生活,它们的神态一举一动和它们表达感情时的显著特征。最后在组织动物模拟小品的时候,同学们就去回忆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动物们的一系列的形象,这样做出来的模拟个个活灵活现,仿佛舞台上的不是平时彼此熟悉的“人”了,而是一个个玩耍时而快乐又时而愤怒的猫、狗、狮子、老虎。可见将体验到的信息转换为记忆是多么的重要。笔者深深地认识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在记忆中去寻找体验到的信息十分重要,并且用心灵的感受去建立正确的形象思维,不但可以让演员更快更准确地“接近”角色,还可以锻炼演员的意志力、认识能力,还有可以保持演员充分的信心。
二、情绪记忆是创造角色的一把钥匙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生活就意味着无限的舞台。
(一)演员的角色塑造要源自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每天在社会中游走,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体味着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感触着旁人的酸甜苦辣。这对一个演员是很宝贵的创作素材,一名合格的演员要平时多注意积累,记住不同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同事情时所作出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行为逻辑以及他们释放情感时的表达方式。举一个在舞台实践时笔者看到的一个反面的例子,记得当时是在排演一个独角戏,为了帮助这个同学达到最理想的表演状态,我们去帮助她做人物小品。笔者饰演了一个嫖客,去接近这个女主人公。老师说上去要给这个妓女奸淫轻蔑的一笑,当时笔者上去就直接哈哈大笑,老师说这是傻笑。笔者又换了一个尖声细语般的笑,老师说这是奸笑。笔者当时也觉得不对劲,但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展现奸淫轻蔑的一笑,第三次上去的时候,笔者因为太刻意的去做,结果弄了自己一个苦笑不得。老师喊停,说这就是典型的脱离生活的表演,虚假、做作,没有内心的支撑。当时笔者明白了,对一个角色的把握一定要有理有据,有情感的寄托。生活中我们或许不能能遇到一个嫖客或者是一个杀人犯或者是其他我们要去塑造的角色的人物原型,这样我们就要在报纸杂志或者是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故事或者是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这一类人”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整理,把这样的“人物感觉”融汇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这样塑造的角色才能接近真实。
(二)角色不能等同于自己
在表演课上,老师有时候会提到类型化演员。所谓的类型化演员就是,这名演员只能演某一类的人物,换做其他变无计可施。一名好的演员因该是可以畅游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又游刃有余,但是演员塑造的角色是不能等同于自己的。
首先,“演员”是对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者的通称。演员是把一般可分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两种。但无论哪种演员,在艺术创造中都必然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貌。
其次说到塑造,塑造在文学著作上是指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而演员的塑造,是指通過演员本人去扮演另外的“一个人”,是在对另一个人“情绪记忆”的前提下,根据对演员“角色本身”的理解,通过“声,台,形,表”的方式演绎一个活生生的“虚拟人”。
可见,演员在塑造角色时不能等同于自己。如果演员在演一个“角色”时,只根据自己的行为定式,逻辑习惯等去塑造,那他就只能演“自己”了。
(三)表演情绪记忆的重要性
记忆是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情绪记忆在演员创作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也是内心创作的最好的和唯一的材料。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话剧舞台上的演员要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点滴,将生活中的情绪记忆转化为角色的喜怒哀乐。
三、情绪记忆使人物更加丰满更鲜活
一个好的剧目,一名好的演员,在舞台上把角色塑造得总是那么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让观众信服产生共鸣绝非是偶然的,无论演员多么卖力表演,激情盎然的台词和调度,如果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一切都会显得苍白虚假。比如笔者曾经看到过独特的手法改编后的经典剧目《奥赛罗》。导演和演员对这一段进行了二度创作,在这一段他们将主人公的死亡形式重新进行了调整,当阴谋暴露之后,从其中一个卫兵身上拔出短刀,转身180度背朝观众自刎而死,倒在台阶上,倒置的人字头在低处躺在台阶上,造型非常的惊叹,然后舞美打上一束红光,由四个士兵仍旧倒抬下场。虽然他是一个给别人造成悲剧的人,也给自己写下了悲剧,可是呈现给我们的却是深思。这个处理,让伊阿古这个人物更加的丰满更加的深刻更加的有视觉冲击力。
笔者认为这是合理的“情绪记忆”带来的成功,如果按照原著,那么结局顺理成章,但是显得平淡。我们看到过很多小说、故事、电视或者电影中,总是在结局时通过各种手段把整个剧情烘托得更加震撼,在《奥赛罗》这个剧目中,导演和演员可能就是这样的考虑方式,他们把记忆深处的“感动”和“激情”调动出来,导演通过对其他剧目的“情绪记忆”将整个剧情调整得更加深刻更加生动,演员根据导演的要求用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让伊阿古这个人物“立”的更加坚实。可见,正确的调动“情绪记忆”会让人物更加丰满,生动,富有生命力。
四、结语
戏剧的殿堂是神圣的,而演员是平凡的。但是不平凡的是演员在舞台上呈献给观众的是美的享受,是心灵的震颤,同时也唤起了不同观众对角色情绪记忆的共鸣,使得他们与演员共同的“喜怒哀乐”。不同艺术领域的创作、表演者们,要靠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才会把纸中的人物唤醒。
参考文献:
[1][2][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M].郑雪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
[3][英]休·莫里森.表演技巧[M].胡博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4]焦菊隐.焦菊隐先生的“心象”学说[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