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研究

2019-06-17周怡杉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态度音乐教学

周怡杉

摘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本世纪初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发现,该目标也是完全适用于高等音乐教育的,以该目标为主线,可以有效带动多个教学环节的改进与革新。鉴于此,本文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涵谈起,分析了当下教学中的确缺失表现,并就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107-02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涵

20世纪初,新的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并将其置于三个目标的首位。其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首先是情感。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灵魂,包含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对作品蕴含情感的体验和利用音乐知识与技能,对作品情感的个性化表现;其次是态度。态度既包含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包含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合作、探究、创造等品质和能力,如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最后是价值观。价值观主要包含学生对音乐现象、活动的认知和理解,包含对善与恶、美与丑、雅与俗的判断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情感、态度和家和价值观目标,是完全符合音乐本质艺术规律的,也是传统教学中始终被忽视的一个层面,因此急需得到补足和完善。

二、当下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缺失表现

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并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受到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整个教学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以声乐和器乐学习为例,这类技能教学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教师在课上讲解要点并进行示范,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看似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其实整个教学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多数学生对为什么进行练习、练习到何种程度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作品的风格、内涵等也鲜有关注,且存在着“重西”而“轻中”,“厚古”而“薄今”的倾向。这对学生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使学生成为了仅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匠人”。因此树立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路径

(一)树立正确观念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都将更多目光投向了音乐的技能性特征,忽视了音乐的审美性、情感性、人文性等特征。所以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了首要教学追求,由此导致的后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包含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综合素质薄弱等多个方面。所以应该尽快从过分重視知识和技能的误区中走出来,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具体来说,教师应对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提升等基本问题,从专业特点和行业需要两个角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专业特点来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必备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仅是必备条件,而非最终目标。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并善于用个性化的方式体验和表现音乐,才是符合音乐艺术本质规律的。从行业需要来说,近年来,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对音乐人才有了新的需要。已经从过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转变为应用型、综合型的要求。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使他们的实践素质、综合能力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丰富,为他们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只有先认识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明晰其价值和意义,才能为整个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革新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关注和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无从谈起。所以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 “要尽其所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创新,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1]以音乐鉴赏为例,传统课堂上,都是教师先简单介绍曲目,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最后再进行总结,使整个教学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既不符合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教学效果也十分有限。而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由师生一起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则可以使传统教学中的短板得到有效的补足。在教学前,教师并不是先将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而是精心设计多个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线索,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以对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的鉴赏为例,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而在绘画史上,也有印象主义风格著称于世。两者之间是否是一种巧合?有着怎样的联系?欣赏完乐曲后,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整个过程中,学生以问题为线索,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获得了个性化的认知和体验,使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丰富。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效果的审视和判断,具有独特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传统教学中,该环节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很多时候没有评价,或者评价方式十分简单,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对此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对评价环节予以丰富和完善。首先是评价标准方面,无论是音乐知识还是技能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感悟和体验音乐作品,并获得美的陶冶与润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所以不宜单纯从知识和技能角度进行评价。比如在一些表演和创作活动中,学生有着个性化的表现,很难再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而这恰恰是音乐学习中最宝贵的质素,所以教师应该给于充分的肯定。而不是不置可否和予以反对。其次是评价主体方面。以往,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虽能基本保证评价的准确与客观,但是当一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时,往往会力不从心。因此要引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如学生自评。教师可以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或者是学习的心得与感悟,或者是全新的体验和认知,都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最后是评价方式方面。量化制评价虽然直观便捷,但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对此可以将档案袋法等新型评价方法用于教学中,突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丰富教学实践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美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美的创造。然而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实践活动一直都是高校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既没有实践的意识,也缺少实践的机会,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应该对实践环节的予以全面的丰富,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校内,学校和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活动。如声乐、器乐演奏大赛、周末文化广场等,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将实践表现纳入到最终的考核与评价中。在校外,则应该与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演艺团体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实习。“通过对外单位的协同演出、编导等活动,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 也更了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2]同时,在各类活动的参与中,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去组织、协调、筹办等,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极为关键的。只有让学生敢于实践、乐于实践、善于实践,才能从本质上拉近他们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也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实现。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等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越是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下,越要冷静下来,对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与思考。基础音乐教育中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是传统教学中常被忽视的因素,也是一个不足和短板所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以此为切入点,既将其作为一种目标,也将其作为一种方法,带动多个教学环节的革新,实现音乐教育本质的回归,培养出有着丰富情感、鲜明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优秀音乐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欢.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音乐,2013,(02):15.

[2]黄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音乐,2015,(15):45.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态度音乐教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