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丰厚学生人文底蕴

2019-06-17黄华福

中小学德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乡土中华人文

黄华福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通过开发乡土德育课程,加厚学生人文积淀;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涵养学生人文情怀;加强学科教学融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丰厚学生人文底蕴,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教育;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5-00-02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智慧,是民族精神之瑰宝。作为教育人,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纬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大传播力度,把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融入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并将其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重点抓实做好。为此,广东中山市坦洲镇近年来大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民族自信,丰厚了他们的精神土壤,为他们的成长筑造了厚实底座。

一、开发乡土德育课程,加厚学生人文积淀

乡土文化是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而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传播、弘扬、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当前形势下,本着让坦洲孩子增加对乡土的了解,更好地建立起与乡土的精神血缘联系的初衷,通过挖掘坦洲本地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深厚的历史蕴藏中增长学养,深化学识,加厚人文积淀。

如,坦洲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专门编写了乡土教育读物《乡土坦洲》,从历史传说、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旅游美食、文化遗产、丰饶物产、人文民俗等几个方面展现一个立体的坦洲。在全镇中小学利用班、团、队课,以《乡土坦洲》为教材,开展《乡土坦洲》读后感征集和征文等乡土教育活动,将坦洲过往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乡土特色留住,让学生记住“乡愁”,将美好代代传承。

又如,明德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本土乡情,开设了校本课程《编织芦蔸鸡》。端午节编织芦蔸鸡,是中山人的传统。为弘扬这一民族传统,课堂上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来源、现状和中山人的芦蔸情结;志愿者奶奶则带着孩子们认识传统制作、学习扎棕技术,手把手教育孩子们编织芦蔸鸡,可谓用行动教导孩子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这样依托乡土资源,拓展、整合、开发、利用一系列意蕴深厚的乡土文化课程,增进对家乡历史和乡风民俗的了解,建立更为广阔的知识谱系,升华爱乡爱家情感,厚实学生人文积淀。

二、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涵养学生人文情怀

近年来,中山市坦洲镇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班集体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精神润泽,涵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在广东的传统文化中,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坦洲,喝早茶的历史同样由来已久。为此,汇翠学校“茶语茗香”特色班尝试将“茶文化”研究渗透到班级集体建设中,融入学生学习生活,让一年级孩子了解“茶之起源”,通过观看纪录片,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茶叶,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乡土文明的认同和自豪感。二年级感悟“茶之内涵”,引导学生搜集茶语录、积累茶诗句、了解茶成语、摘抄茶对联、分享茶语、背诵茶歌等,让学生感知茶文化的內涵及其象征的廉洁、素雅、尚礼等品质。三年级“茶之创作”则带领学生制作书签,绘制团扇、竹简、写意画等,并组织亲子创作茶壶、茶杯、茶盘等,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茶文化研究的兴趣。可以说,“茶语茗香”特色班集体的创建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还让每个学生都爱上了早茶文化,爱上了坦洲的人文历史。

又如,十四村小学“翰墨班”为传承书法文化,以书法为特色,聘请本土书法家到课堂授课、精选名家书作为班本教材、设立班级书法考级晋升评比制度,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书法成长档案,为每位学生编制个人书法成果集,记录学生的点滴成长,班里每月还编印一期《翰墨书香报》,汇编班级书法成果集等。通过名家进课堂、名作当教材、考级促发展、班报展风采、成果耀成长,让同学们从字里乾坤中育德、启智、怡情,取得显著成效。“翰墨”陶冶孩子情操、提高孩子素养,让他们变得知书识礼,文明高雅。

实践表明,特色班级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文化传承意识,涵养了学生人文情怀,为学生精神世界垫实了宽厚土壤。

三、加强学科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人文志趣

让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往往并不以独立的面貌呈现,而是与学科特有的内涵相结合,渗透在思维方式和实践形式之中。由于各学科的内涵各不相同,它们实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自然也有所区别。

例如,坦洲中学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特点开展本土故事的手抄报评选、当地著名的咸水歌比赛、本土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学习、感受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学生们精心绘制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人物,诵经典,唱诗词等,通过多种形式演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师生共写一首词,在毛笔、钢笔的游走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装裱、悬挂,让整个校园弥漫淡淡墨香。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相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也提高了教师文化底蕴和专业技能。

又如,合胜小学在数学课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先展示紫禁城、天坛、天安门等著名古建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搜集这些古建筑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建造年代、象征意义或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通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不仅知道了这些古建筑的建造背景和历史变迁,还了解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同时,古建筑优美卓绝的建筑艺术,和谐圆融的均衡对称之美,更陶冶了学生性格情操,培养了学生审美志趣。

如此,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诗词歌赋等兴趣爱好,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深藏着民族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探索使之得以真正落实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积淀学校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中山市坦洲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  广东中山   528467)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乡土中华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乡土分外妖娆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