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学习中基础汉字新解例说

2019-06-17徐瑾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指事本义万物

徐瑾

摘要:本文结合书法学习中基础汉字最新的研究动态,尝试对书法学习中部分基础汉字进行新的解释,从数量、军事、祭祀和生活四个方面举例试说。

关键词:基础汉字   新解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26-02

一般而言,“基础汉字”指的是《说文解字》所立五百四十部首,这既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汉字,也是指汉字文化圈里的典型性汉字。下面逐一举例,试说新解。

一、与数量有关的基础汉字

(一)三

构形:指事字,是原始的记数符号。

释义:数字“3”。

新解: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认为“纪数名之字,一二三为指事,皆‘积画为数。”换而言之,即用累积笔画来表示数的概念。《说文解字·一部》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人认为,时间的最初,即万物形成之始,自然运行的规律蕴含在混沌之中。后来,在气分阴阳的运动过程中,混沌才分解为天和地,演化成为万事万物①。

案:考察“三”的字形演变(上图所示),我们发现其书写要义在于三笔横画之间保持“等距”与“等长”,只有楷书里的第三画变得稍长。从书法学习的角度看,我们以临摹小篆为宜。

(二)十

构形:指事字,是原始的记数符号。

释义:数字“10”。

新解:上古之民,结绳而治,小事系小结,即简单打结,大事系大结,即繁复打结。“十”为大事,故可引申出“复杂”的意思。

案:例如,“计”从言,从十,意在“言中有十相”,即言语里包含着非常复杂的信息。在书法学习中,我们倾向用“一”与“丨”各自的粗细不一来表达“十”这种“复杂”。下列几家之字,是为代表。

二、与军事有关的基础汉字

(一)士

构形:会意字,从十(复杂),从一(简约)。

释义:《说文解字·士部》曰:“士,事也”,指会办事的人就可以称“士”。

新解:所谓“会办事”,即能“推十合一”,从众多的事物中推演归纳出一个简要之理。不过,我们根据西周金文,将“士”解释为“象形字”更为合理。具体而言,“士”与“王”字构形相类似,“王”为大钺②,“士”为小斧,都是指能耐不一般的人。

案:目前的书法学习,都没有突出“士”象“斧钺之形”的特点,我们建议临摹下列金文和魏碑中的代表字样。

(二)干

构形:象形字,象盾牌之形。

释义:用于防卫的盾牌兵器。

新解:《说文解字·干部》:“干,犯也。”说的是,“干”指防御侵犯的兵器,其本义就是“盾牌”,作为兵器而言,既可攻也可守。因此,“奸”“刊”“鼾”“讦”“犴③”“竿”“杆”和“趕”等字继承了“攻击”义,而“旰④”“扞”“岸⑤”“旱”和“轩”等字继承了“防守”义。

案:书法练习中,习惯以“幹”代替“干”,实则昧于其古义不明。所以,我们主张临摹其古文字(如下所示)。

三、与祭祀有关的基础汉字

(一)土

构形:会意字。从“十”,表示“复杂”的意思,从“一”,表示地之数的“二”下面的长横“一”。

释义:《说文解字·土部》:“地之吐生万物者”,即能够吐生万物的地方。

新解:万物纷繁多样,因此用“十”表示。一方面,“土”和“壤”存在区别。“土”的语义侧重在“肥沃”,能够“种一而生十”;“壤”的语义侧重在“包裹”,《说文解字·土部》:“壤,柔土也。从土,襄声⑥”,“柔土”就其质态而言,其特点是能够包裹万物。另一方面,“土”和“地”也存在区别。“土”的语义突出在“小而立方”,即土堆、土块;“地”的语义侧突出在“大而延展”。《说文解字·土部》:“地,万物所陈列也。(万物得以寄托的地方)从土,也声”,“也”的本义是“蛇”,具有蜿蜒、绵长的特点,那么什么叫做“地”呢?就是指蜿蜒铺展开来的大面积土地,因此可以承载万物。《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由此领悟要厚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世间的万事万物)”,“地势坤”即指“大地的形势广袤无比”,“坤”作“广袤”理解。“坤”从土,从申,“申”隐含“延展”⑦之义。

案:综上可知,“土”的特点在“厚重”,尤其在书写最下面的“一”时要通过笔画的肥瘦呈现出来。汉隶和颜体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如下所示)。

(二)天[大/太/立/个/介]

构形:指事字/会意字/象形字

释义:“天”的本义是指人的头顶,即“颠顶”。

新解:天空高悬人们头顶的“至高无上”之处,由此引申为“青天”。因此,“天”是在“大”的基础上,加“一”而成。“大”象人正面之形,极力张开双臂之貌。“大”下边添加构件“二”(表示叠加、重复),即为“夳”(今简化作“太”),意思是“很大”。又,若“大”下面添加构件“一”,则表示“人正面站立在地面上”,即“站立不动”之义,小篆写作“   ”,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正面站立的人之形貌已略走样,隶书和楷书由小篆演变而来,本写作“大”,今写作“立”,乃“大”断笔而成。“大”是象正面站立的人,而“人”(篆文写作  )是象侧面站立的人。例如,“介”(篆文写作   )从人,从八。“八”是“前后阻隔”的象形表达,意为单个披甲之人,由此再引申作量词。例如“一介书生”,其后该义项写作“个”,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去“丨”。

案:在学习“天”字与“大”“太”“个”“介”等字的书写时,要注意它们共同的汉字构件“人”。在书写“人”字时,要注意这“一掠一磔”之间的气贯神合,我们以为褚遂良和颜真卿的字是临摹的典范。

四、与生活相关的基础汉字

(一)女

构形:象形字,象女子交臂跪坐之形,反映上古抢婚的习俗。

释义:“女”的本义是指“未出嫁的女子”,出嫁的女子称为“妇”。

新解:原始社会最开始为“母系氏族”,故某些用“女”作偏旁的字含有“强势”的意味;进入封建社会后,“母系氏族”转向“男权时代”,于是“女”引申出“柔顺”之义。因此,以“女”作偏旁的字,一方面透露出“强势”之义,例如“妖”“奸”(奸雄)和“姑”(姑婆)等字;另一方面,也蕴含“柔媚”之义,例如“奴”“娥”(娥眉)和“妮”(妮子)等字。

案:在书写“女”字表现其“强势”时,我们宜仿颜体,笔带浑厚;如果要展现其“柔媚”,宜临摹米芾、王献之和赵孟頫三家之体态。

注释:

①《说文解字·一部》:“二,地之数也。从偶一”,段玉裁注:“惟初太始,道立于一。有一而后有二。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為地。”《说文解字·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即言贯穿在天地之间的人道。《道德经》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天道之下,催生地道,地道之上催生人道”。

②以斧钺象征王权,指古代最高统治者。在西方權力象征物是权杖,而中国是钺。在原始社会时期,“钺”是成年男子的象征。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往往君王用“钺”象征军队的指挥权。

③犴,指“狴犴”,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上古神兽,多印在监狱看守人员的服饰上。

④例如,“宵衣旰食”指天未亮穿衣起床,天已晚吃饭就寝。

⑤防河大堤曰岸。

⑥注意,凡从“襄”得声的字,多隐含“孕育”“包裹”“内含”等潜在意义。

⑦从“申”之字,多含“延展”“幽远”等义,例如:“伸”“神”“审”“抻”“呻”等 。

参考文献:

[1]庞亚卓.探究以国学构建高校书法专业的学术基础——兼论《汉字书法之美》[J].染整技术,2018,(11):110-111.

[2]任翔.汉字教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J].教育研究,2018,(10):98-103.

[3]田郁.“集中识字法”在形声字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

[4]杨蒙蒙.汉字认知规律与对外汉字教学[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年.

[5]李昀蔚.汉字教学融入中国文化课堂的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猜你喜欢

指事本义万物
画说汉字——百
当万物有了表情
万物构成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我来添画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道不远人楼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