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经济视角下央企创新力模型构建及其实证检验

2019-06-17杨志伟

中国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新力变量创新能力

杨志伟 ,范 昊

(1.武汉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水平的国有企业,关键在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17年国资委先后印发了《国资委推动央企科技创新工作举措》(以下简称《工作举措》)和《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其中《工作举措》侧重于为央企开展“双创”工作落实政策、保障服务,尤其突出体制机制建设,包括了诸如创新考核、分配激励、人才建设、技术资本结合等四个方面的内容。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发布,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破阻碍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模式和典型经验,在部分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建设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在21个企业示范基地中,包括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10家央企。2017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大企业的领军作用。

目前在中美贸易摩擦严峻时刻,央企肩负重要的使命,对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必须认真研判、积极应对。因此,一方面要做好风险防范,另一方面,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提升自身的核心创新力,应突出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地位,把发展主动权掌握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从整体来看,央企体现出创新动力不足,激励机制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新机制不完善[1]等问题。

国外学者从影响企业创新力的不同角度进行相关关系探讨,其中既包括理论分析,也包含实证检验,因此既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又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Mark[2]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管理者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创新支持,从而影响创新绩效。Angela[3]通过对三家家族企业的访谈发现行业和企业的类别等内在因素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Huang J C调研了中国台湾的120个研发团队中的529名成员,分析了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对团队创新的影响。

国内学者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测的角度开展了大量研究,从国家、企业两个不同层面,对如何提升央企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绩效提供了有关建议。邸晓燕等[4]提出智能产业及智能产业技术创新力的概念,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构建出测度理论模型。张红梅[5-6]研究了央企的制度创新,认为央企制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关注创新的动力机制、创新的主体、创新的环境要素、创新的方法论。周渤[7]归纳了评价央企竞争能力因素,包括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竞争力, 通过对央企与国外同行业领先企业在竞争力方面的比较,总结了央企的优势和瓶颈。 房宏琳[8]构建了央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维度。吕建中等[9]提出央企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应包括技术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家精神、员工参与、政府和社会驱动五大类,研究提出了央企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基本框架。赵建英等[10]认为企业创新力受到诸多企业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包括企业家创新意识、企业家创新能力、创新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禀赋、激励、创新文化、组织结构等生态因子。陈思等[11]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已有研究构建的央企创新力评价模型的指标,多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而从某个角度进行层次分解,指标的全面性不足。本研究尝试基于因果关系而构建创新力模型,根据央企创新力形成的前因和后果,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创新力形成的特点。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来识别和构建模型的关键变量和变量关系假设,然后通过数据调研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测评结果提出提升央企创新力的意见和建议。

二、创新力模型构建

由于模型需要最终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和调整,然后才能够进入实践应用环节中,因此概念模型构建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创新力概念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来对创新力模型概念模型中结构变量的观测变量进行设计,然后对模型中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

(一)模型与结构变量关系假设

在运用多个观测变量来测量各个结构变量的基础上,基于比较范式来构建概念模型。在文献对比分析和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央企创新力模型,如图1所示,以及结构变量间的关系假设。

图1 央企创新能力概念模型

(1)H1:主体特征对创新环境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主体特征是开展服务创新工作的央企本质,是是否进行服务创新的区别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性。以服务创新为目的而建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正式组织,由央企所有参与服务创新工作的员工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契约关系自由的组合而成的组织结构。第二,经济性。开展服务创新工作的央企本质上是经济组织,经济组织通过经济活动而追求经济效益,通过直接从事与服务创新有关的活动,和消费者同属于微观经济单位。第三,商品性。参与服务创新工作的央企是商品经济组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其活动是面向和围绕市场进行的,不仅服务创新活动的产出和投入是商品,企业自身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也是商品。

主体特征对创新环境的影响。主体特征是开展服务创新工作的央企本身具有的特征,是央企的本质;而创新环境是基于央企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产生和发展的,创新环境作为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为创新提供规则和机会的体制和结构因素。央企自身的企业结构、组织文化、领导力、创新氛围等自身特征具有积极的创新要求,那么就会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反之,如果央企自身对创新的要求不积极,那么创新环境的构建就会滞后。

(2)H2:主体特征对创新需求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主体特征对创新需求的影响。由于央企的主体特征体现在企业结构、组织文化、领导力等方面。若央企在自身特征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促进服务创新的特征,那么就会产生多样化的创新需求;反之,在企业的组织文化、创新氛围、领导力等方面对于创新的态度表现为可有可无,则创新的需求也就必然不会强烈。

(3)H3:主体特征对创新能力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主体特征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由于央企的主体特征体现在企业结构、组织文化、领导力等方面。如果央企在自身特征的各个方面都促进服务创新,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因此,体特征对创新能力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

(4)H4:创新环境对创新需求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创新环境是伴随着企业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企业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是为创新提供规则和机会的体制和结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创新环境为创新主体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强大的容错支持环境。完善的服务创新环境是创新的基础支撑,市场需求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央企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以满足市场需求、开拓新市场进而获取利润为目的进行服务创新,这样的服务创新活动更为及时有效。创新环境对创新需求的影响。创新环境为创新需求的产生提供支撑,创新环境为创新主体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强大的容错支持环境,有了创新环境作为后盾,创新需求的挖掘就会更加积极。

(5)H5: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完善的服务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无论是企业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良好的环境,对于创新能力的产生和积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创新环境比较恶劣,创新能力的提升则处处是绊脚石。

(6)H6:创新需求对创新能力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需求是央企开展服务创新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服务创新活动的导向,根据需求来制定服务创新活动的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相关政策、制度的优势,增强服务创新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创新需求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需求是创新工作开展的出发点,是服务创新活动的导向,需求决定了创新活动的方向;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和积累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如果央企的创新需求特别强烈,那么就会更加发挥政策、制度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服务创新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而成为创新能力提升的增长动力;反之,央企的创新需求不够强烈、不够明确,那么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必然会降低。

(7)H7: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央企在现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常规的创新创业的见解和导向,利用现有的条件,在服务创新环境中,本着满足需求的目的,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务(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取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服务创新绩效是指央企在开展服务创新的相关工作之后,企业价值的增加。由于央企的绩效中的很多方面比较难以用客观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相关学者认为可采用主观判断来进行衡量。因此本研究中的绩效采用客观数据与主观数据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获取。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能力是央企创新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服务创新绩效是央企在开展服务创新的相关工作之后,企业价值的增加。那么,创新能力水平较高,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水平一般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反之,则企业的创新绩效会较低。

(二)结构变量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

(1)主体特征。由于在评价主体特征时难以区分因素的具体指标,在模型中将概括性的以企业组织文化、创新氛围、领导力来描述主体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主体特征的子项目及其描述指标

(2)创新环境。在评价服务创新环境时难以区分因素的具体指标,在模型中将概括性的以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来描述服务创新环境,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服务创新环境的子项目及其描述指标

(3)创新需求。在评价服务创新需求时难以区分因素的具体指标,在模型中,通过概括性地将外界环境的需求、企业内部需求来描述服务创新环境,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服务创新需求的子项目及其描述指标

(4)创新能力。在评价服务创新环境时难以区分因素的具体指标,在模型中将概括性地以学习能力、动态能力来描述服务创新环境,具体如表4所示。

(5)服务创新绩效。在评价服务创新环境时难以区分因素的具体指标,在模型中,将概括性地突破性技术创新、创新成果、创新水平描述服务创新绩效,具体如表5所示。

三、央企创新力模型实证分析

(一)样本和数据收集

基于上述提出的央企创新力概念模型,本文通过问卷采集数据,对所提出的概念模型进行验证。调查的问卷使用Likert7等距量表。抽样方法选择使用不等比例分层抽样。对于央企参与创新活动这一特定群体,根据他们在创新活动中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创新团队领导者、创新团队成员、人力资源等。考虑到调查的可行性,本次调查选择了中国化工等6家央企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高层管理者、创新团队领导者、创新团队成员、人力资源的比例,设计了针对不同类型对象的抽样比例。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对中国化工等六家企业进行问卷数据采集。首先,通过与这几家企业的相关领导进行沟通,按照调查对象抽样比例确定了问卷发放对象名单。然后,通过邮件的方式向这些调研对象发放了问卷。接下来,尽量对每一个问卷调查对象进行电话沟通,以确保对方对问卷有正确的理解。最后,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具体如表6所示。由于本研究采用PLS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对样本量没有严格要求,因此本研究的样本采集量是足够的。

(二) 数据分析

1.测度属性评价

在对概念模型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需要对回收问卷的可靠性和有用性进行分析,因此需要首先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

表4 服务创新能力的子项目及其描述指标

表5 服务创新绩效的子项目及其描述指标

表6 有效样本分布情况

表7 结构变量的信度检验

Cronbachα表征了数据的可靠性,当Cronbachα>0.7,则可以认为所采集的数据可靠性比较高,从表7中可以看出,采集的问卷数据的Cronbachα都大于0.95,说明所采集问卷的可靠性非常高。综合信度表征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当综合信度值大于0.7,就可以认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从表7中可以看出综合信度值均大于0.9,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平均提炼变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表征了潜变量的内敛效度,当AVE值大于0.5就可以认为潜变量的内敛效度比较好,从表7中可以看出AVE值均大于0.7,说明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非常好。

2.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假设检验

应用PLS的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来构建央企创新能力模型,选择这一方法是因为:第一,该方法对模型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以及预测能力;第二,对分析数据的要求不高,即不要求数据具有某种分布,也不要求大样本。应用VisualPL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路径分析。

(1)因子载荷系数。因子载荷系数可以反映结构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观测变量的内敛效度,如表8所示。从表8可以看出,因子载荷系数都大于0.7,因此可以认为观测变量具有较好的内敛效度。

(2)结构变量总效应。结构变量总效应如表9所示。

表9 结构变量之间的总效应

(3)路径图。结构变量之间的路径图如图2所示。

图2 结构变量路径图

(4)结构变量因果关系检验。结构变量的关系假设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本研究提出的结构变量关系假设验证结果

从表10可以看出,所有的关系假设均通过了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构成因素对于央企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是非常直接的。主体特征对创新环境、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都有着直接的正向作用,其中主体特征的构成因素包括:企业的创新支持、领导风格、领导的创新支持、目标确定、创新激励、充满活力、冲突管理能力等都是最能够影响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样,创新环境同样对创新能力、创新需求的高低具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得央企处于良好的创新氛围中,整个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从而影响创新能力的高低。最后,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创新绩效。央企创新绩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突破性新产品、突破性新技术、突破性新知识、年均科技项目数、创新产值、创新销售收入、创新广度、新颖性。创新绩效是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

(5)央企创新力模型的最终构建。综合以上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得到最终的央企创新力模型,如图3所示。经过验证后的模型突出了作为央企开展创新工作过程中创新能力形成的特征。

(6)实证分析结果。第一,主体特征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间接影响显著。主体特征对创新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285,假设H3通过了检验,但就直接效应来说,主体特征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程度不是很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原因在于央企创新的政策环境总体比较一致。虽然主体特征对创新能力的直接效应相对较小,但是总效应达到了0.873,说明央企自身具有的特征在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依然是影响央企创新能力的关键结构变量。第二,环境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较为显著。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直接效应是0.873,总效应是0.948,说明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需要格外重视创新环境的培育。第三,主体特征和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创新能力受到主体特征、创新环境、创新需求这三个变量的直接影响,从直接效应的来看,创新需求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最小(为0.107),主体特征次之(为0.285),而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大(为0.873);从总效应的角度来看,创新需求、创新特征、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从小达到,分别为0.107 、0.873、0.948。无论哪种结构变量,对创新能力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都是央企自身的主体特征和创新环境,这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第四,创新绩效受创新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达到0.891,由于创新绩效是创新能力研究的最终归宿,是央企创新能力高低的直接体现,是衡量创新水平的具体量化指标。因此,央企希望提高最终的创新绩效,必须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提升企业自身的各种素质能力,否则,创新绩效的提升就是空谈。

图3 央企创新力模型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总之,本研究在文献调研、企业调查、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对各个变量进行维度划分,然后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筛选,各个观察变量都能够较好的解释上层结构变量,可以认为本研究对结构变量的划分和筛选是具有合理性的,这为央企创新能力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思路。在本文构建的创新力模型中,主体特征、创新环境、创新需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构成的5大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得以验证。其中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达到0.891,说明创新绩效受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通过本模型的构建和验证,围绕央企创新力的提升,必须以提高央企创新能力为主要抓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第一,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本研究将创新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从模型分析的数据来看,这两个因子对创新环境的解释能力很强,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对创新环境的维度划分是合理的。创新环境反映了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对创新行为的支持力度,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于央企创新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外部环境方面,有效运用财税、金融、汇率等政策工具,多措并举切实降低央企创新和运营成本;通过制定创新导向的普惠性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央企集聚;加强对需求侧的政策引导,为创新打通市场渠道,使央企创新能够在市场上获利。在央企内部,完善央企负责人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负责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动力,提高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完善创新管理体系,明确创新方向与理念。

第二,加强主体特征的改善。从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主体特征对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间接影响作用,主体特征的改善可能不会在较短时间内反映在绩效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央企可以从关注自身组织文化建设的效果、创新氛围的营造、创新领导力的培养这三个方面分别开展具体工作:①构建鼓励冒险的创新组织文化,让每一位国企员工成为创新的源泉;②营造轻松、宽容的氛围,让员工不畏惧创新可能会带来的挫折和失败,使员工愿意不断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创造新知识、孕育新观念;③领导要积极支持员工提出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新颖想法,培养员工丰富的想象力、锐意进取的雄心,使得管理方式人性化、柔性化,鼓励员工的奉献与创新精神。

第三,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优化创新人才结构。人才是提升央企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组织建立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首先,央企要确定创新方向,要稳定已有创新人才,同时要培养和引进相应的研发人员,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其次,要完善创新人才激励和管理约束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确保研发人员充足与稳定,以及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再次,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实施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研发人员的研发效率。

第四,鼓励科技创新,激发主体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创新绩效中的突破性新产品、突破性新技术、突破性新知识这些原创性的创新是衡量央企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而这些指标都属于科技创新的范畴。技术创新,特别是革命性的产业革命,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知识积累。其一,技术创新基于基础研究;其二,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认识已知事物,并且使企业已经积累的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员工认知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不断更新。

猜你喜欢

创新力变量创新能力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大陆:以创新力引领技术变革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