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肾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19-06-17宁博纪宏伟陈雪磊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肾镜尿道输尿管

宁博纪宏伟陈雪磊*

1朝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辽宁朝阳 122000)

2朝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男科 (辽宁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目的:比较输尿管上段结石应用微创经皮肾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8年3月诊治的8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研究组行微创经皮肾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55.61±7.83)min、住院时间(4.85±1.03)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70.34±12.82)mL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d清石率97.61%、术后 1月清石率100%、并发症发生率4.7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清石率较高,且并发症少,但术中出血量较高,临床可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输尿管上段结石为常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致使输尿管阻塞,甚至出现肾积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目前主要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微创经皮肾镜、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微创技术进行治疗,但何种方法的疗效更为确切尚有争议[2]。本文主要研究经尿道输尿管镜与微创经皮肾镜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9~76岁,平均(42.73±9.8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46±0.32)年;研究组中男28例,女 14例,年龄30~75岁,平均(42.71±9.85)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48±0.33)年;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经尿道输尿管镜术,选取膀胱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把输尿管镜由尿道置入患侧的输尿管内,于输尿管镜辅助下明确结石位置,利用钬激光击碎结石,灌入0.9%氯化钠溶液,促使碎石流出,若结石包裹着息肉,需将息肉进行烧灼与切除,用钳夹将其夹出体外,留置双J管,完成手术;研究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术,麻醉方法与体位选择与对照组一致,将F7输尿管导管由患侧的输尿管插入,并将其固定在导尿管上,然后协助患者选取俯卧位,于超声引导下在肩胛下角线到腋中线、第11或12肋骨下实施肾上盏或肾中盏穿刺,成功后用肾筋膜扩张器扩张穿刺孔,留置Peel-away工作鞘当作操作通道,经操作鞘将输尿管硬镜插入,针对伴肾结石者,利用钬激光碎石,然后进行灌注冲洗,取出结石,再进至输尿管,把输尿管内的结石用操作鞘顶住,再进行钬激光碎石,同样用灌注冲洗的方法取出结石,术后将双J管留置,1个月后可拔除。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d及1个月的清石率;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发热、肾绞痛、血尿、感染4个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情况

研究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术后3d及1月清石率97.61%(41/42)、100%(42/42)高于对照组69.05%(29/42)、80.95%(34/42),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的出现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2222,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方式的变化,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态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3]。针对排出困难的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为首选方法,但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由于输尿管局部黏膜与结石存在包裹和粘连,同时结石下方输尿管大多存在扭曲与狭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疗效不甚理想[4]。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和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但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尚未有统一定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无差异,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术后3d及1月清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相比于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治疗的清石率较高,并发症较少,但术中出血量较高,临床可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术式。分析原因为: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但疗效存在局限性,由于输尿管上段与肾脏存在活动度,受到输尿管扩张与肾积水影响,输尿管上段结石极易发生成角、扭曲现象,肾积水现象越严重,则角度越大,置入输尿管镜与原位碎石的难度较大,导致清石率较低;同时反复进出输尿管取出碎石和处理息肉会增加出血、穿孔、损伤、水肿等并发症[5,6]。微创经皮肾镜术是从上到下利用钬激光击碎结石,由于输尿管管径从上而下逐渐缩小,因此,利于手术击碎结石而排出体外;同时输尿管镜可放至第5腰椎,可清除全部上段结石,在结石被息肉包裹或结石较硬时间较长等较为复杂的条件下,该术式亦能够有效到达结石位置,将结石进行击碎,且不会发生转移情况,加上手术视野清晰,很难发生穿孔等不良现象,安全性较高[7,8]。由于局限于样本量与时间等因素,关于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疼痛度、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

表1.两组术中指标情况对比(n=42,±s)

表1.两组术中指标情况对比(n=42,±s)

注:相较对照组,aP<0.05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研究组 55.61±7.83 70.34±12.82 4.85±1.03对照组 54.96±7.71 32.41±9.26 5.13±1.23 t 0.3833 15.5436 1.1311 P>0.05 <0.05 >0.05

表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42,n/%)

综上所述,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微创经皮肾镜具有较高的清石率,且并发症少,但出血量较多,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术式。

猜你喜欢

肾镜尿道输尿管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陌生的尿道肉阜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