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急救和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17崔俊敏
崔俊敏
(河南省许昌儿童医院,河南 许昌461000)
小儿高热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小儿,6岁以上小儿发病率明显降低[1]。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分化差,神经髓鞘尚未完全形成,导致传导功能差,加之皮质抑制反馈系统尚不完善,故高热引起的刺激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2]。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双眼凝视、斜视,口唇发绀,意识丧失,甚至伴有呼吸暂停和大小便失禁,如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生,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尽快给予行之有效的惊厥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手段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高热惊厥患儿采用中医药急救措施配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许昌儿童医院就治的130例高热惊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0.6~4岁,平均(2.87±0.92)岁;发病原因:上呼吸道感染39例,扁桃体炎18例,支气管炎和肺炎8例。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0.8~4.5岁,平均(2.95±0.98)岁;发病原因:上呼吸道感染41例,扁桃体炎17例,支气管炎和肺炎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3];患儿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依从性好,治疗中途无放弃者。
1.3 排除标准 患有癫痫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类似症状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治疗和护理。惊厥发作时首先松开患儿衣领,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同时迅速给予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苯巴比妥5~10mg/kg静脉注射;给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颗粒5~10mg/kg口服。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呼吸、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抽搐次数。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急救和护理措施。①治疗方法:接诊时采用揉法或指按法按压患儿人中、合谷及印堂,每分钟80~100次;针刺人中、合谷、太冲和涌泉以止惊,针具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华佗牌针灸针,规格:0.30mm×40mm),采用直刺法,进针深度约为0.5cm,进针后实施捻转或提插手法,强刺激不留针。高热患儿采用三棱针对大椎、十宣、耳尖点刺放血。②护理方法:大便秘结者可用小承气汤(酒大黄9g,枳实6g,厚朴6g)保留灌肠。患儿症状缓解后,根据不同病因指导患儿食疗用方,如风寒感冒引起的高热惊厥,可以食用葱白粥、紫苏粥等;扁桃体炎引起的高热惊厥,可食用金银花粥、鱼腥草粥等。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惊厥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惊厥复发次数,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5min、30min和60min患儿腋下体温。②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分值0~10分,≥8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3~6分为一般满意,<3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惊厥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和复发次数比较观察组惊厥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惊厥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及复发次数比较(±s)
表1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惊厥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及复发次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惊厥持续时间(min)神志恢复时间(min)复发次数(次)观察组 65 1.09±0.21▲ 1.18±0.22▲ 2.30±0.70▲对照组 65 2.86±0.69 3.29±0.89 4.80±1.20 t值2.529 3.892 2.538 P值0.042 0.035 0.040
(2)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min,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5min和60min,两组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组别 例数 治疗前15min 30min 60min观察组 65 40.19±1.7138.89±1.5237.11±1.38▲36.65±1.11对照组 6540.06±1.6739.01±1.5638.48±1.42 36.76±1.16 t值0.268 0.496 1.975 0.212 P值0.785 0.643 0.045 0.778
(3)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20<0.05)。见表3。
表3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4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指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感染所致的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全身肌群强直,或阵发性痉挛所引起的以抽搐和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发病前常无征兆的特点。西医主要采用吸氧、止痉、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起效较慢,且容易复发。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中医“急惊风”范畴[5],其发病与小儿生理特点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在外易被六淫所侵袭,在内易被乳食所损伤。外邪入侵,极易化火,火盛生痰,热极生风,肝风内动,扰乱心神,痰蒙清窍而发生神昏惊厥。正如《幼科铁镜》中所载:“热盛生风,风盛生痰,痰盛生惊,此贼邪逆克必至之势。”由此可以看出,痰、热、惊、风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四大特征[6],治疗以清热、镇惊、息风、豁痰为主要治则。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和护理,其中指压人中、合谷和印堂等穴位均可起到镇惊开窍醒神之效。人中为惊厥急救要穴,针刺人中可醒神开窍,解痉通脉,镇静安神[7];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两穴合用具有疏肝安神之功;涌泉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之功;十宣为经外奇穴,放血能泄诸经邪热;大椎为督脉穴位,点刺放血可解表祛邪退热;耳尖点刺放血有清热解毒之功[8]。此外,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增强患儿体质,减少复发;通过中医饮食指导,对不同病证采取不同的食疗方法,以增强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惊厥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和复发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体温下降较迅速,治疗30min时最为明显,且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高热惊厥患儿在西医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明显缩短惊厥发作时间和神志恢复时间,减少发作次数,退热效果好,患儿家长认可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