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技术助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转型

2019-06-16韩静金

管理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公共图书馆转型

韩静金

[摘 要] 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为我们提供各项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思维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基础公共设施的公共图书馆,其转型服务创新变革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社会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创新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详细阐述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转型的相关含义,对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转型的形势进行分析,总结这两者之间存在阻碍的原因,并探索出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系列措施,从而促进图书馆转型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公共图书馆 转型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改变不仅存在于各种生活设备的变化上,还体现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上。互联网思维要求打破传统的陈旧观念,提倡现代化、多元化的生产生活模式,在这种新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转变也成为了这种形势下必须做的选择。所以,公共图书馆的转型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不但有利于促进整体图书服务系统的升级,而且能够提高社会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互联网思维的含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核算等高科技性质的社会功能相继呈现,互联网思维也应运而生[1]。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并在创新中求发展,对市场、活动、人员等要素重新加以现代化、科技化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提倡改革创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将不同的行业进行转型合并,倡导多元化发展,以求达到合作共赢,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转型的含义

转型指的是从一个领域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是将两个不同领域的不同事物结合起来进而优化[2]。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转型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应该改变工作模式,将现代化与传统方式相结合,以用户为中心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同时积极寻求合作,使公共图书馆与时代接轨,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得以进行。

三、互联网思维下公共图书馆转型服务的原因

(一)公共图书馆的转型有利于促进图书服务系统的改革

网络科技在飞速发展,所以单一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无法满足当今读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服务系统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用户的需要。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样化且高品质的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以文化服务为职责的机构,必须进行转型改革,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给予的责任。转型的顺利展开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作为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在取得优异成果的情况下,能够显示出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与时俱进的能力,从而带动图书馆行业的技术创新。公共图书馆的转型为图书服务系统提供了参考,同时图书服务系统一旦整体进行改革,也能夠为图书馆的转型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

(二)公共图书馆的转型有利于社会整体行业的创新

由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根深蒂固,在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很容易受到同行业和跨入行业的质疑,所以加强对其转型的改革能够很好地转变同行业的观念,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促进行业创新[3]。在社会活动中,公共图书馆应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行业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这样才有利于其转型活动的展开。同时,在转型活动中能够与不同的行业加强合作,有利于社会整体行业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由于对行业的了解程度过低而出现行业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要求其发散思维,在多样化的行业中寻求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图书馆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四、互联网思维下公共图书馆转型服务应采取的举措

公共图书馆要转型,要突破传统的合作观念,寻求新的合作方法和途径,与不同的商业机构或公共服务机构寻求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完成公共图书馆与个人、组织及其他机构的资源共享,与其他公共文化、现代传媒技术及互联网教育相结合,寻求公共图书馆的转型[4]。

(一)其他公共文化与公共图书馆相结合

公告图书馆的转型对象可以是其他的相关公告文化,这里的公共文化指的并不仅仅是一些文化设备机构,如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基础的文化机构,也指相关的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的领域。当地图书馆可以转型成为博物馆,用以保存当地的传统文化用品或政治历史遗迹;也可以转型成为美术馆,存放美术作品供读者阅览,履行美术馆的相关职能。另外,图书馆还可以转型为展览馆,将当地代表性物品或是传统的书画作品及相关历史古迹进行展览,定时开展展览活动从而提高人流量,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理念[5]。另外,图书馆还可以作为文化活动的载体,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如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定期举行文学研讨会,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学需求,还可以组织社会大众进行艺术团体的建设,如读者社团、戏剧社团、书法社团等等。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将各种艺术开展形式如话剧、歌剧、舞蹈结合在一起,在图书馆设置专门的区域,定期进行相关节目的表演,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为图书馆大大提高知名度,也能调动所有社会大众的参与度,使社会的整体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转型转变,促进传统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改革。

(二)现代传媒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相结合

报纸、电影、广播等形式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公共图书馆可以以这些基本的传媒方式为载体,促进其基本职能的变革。图书馆应该在给用户提供纸质资料的同时,自主进行文件资料的编辑与策划,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推广传播[6]。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门的多媒体传播中心,不仅只是编辑相关图书的纸质资料,还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为社会大众提供相关电子书籍的阅读,而且可以创作微电影、纪录片及主题曲,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广图书馆编辑的这些文件资料,有利于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同时更有益于图书馆的创新变革。

(三)互联网教育与公共图书馆相结合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必然趋势,所以图书馆的转变势必与互联网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图书馆采用全新的科学技术,在开发网络课程方面投入资金与精力,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新型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为社会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开放型网络教程,以便满足社会大众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另外,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时刻把握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投入到对图书馆与新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工作中,促进图书馆的职能转变和科技创新。

五、结语

互联网思维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变革思想并创新生产方式,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更应该积极变革,实现图书馆的转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便捷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促进社会整体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淑敏,冯亚慧,李玲丽,等.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服务思考——转型OR被转型[J].图书与情报, 2015(1):125- 130.

[2]高明磊.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服务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0):8- 10.

[3]程远.公共图书馆优化转型合作的展览服务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5(12):79- 82.

[4]姜进.“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转型融合服务发展范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2):85- 87.

[5]张美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转型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6(9):204- 206.

[6]徐双.“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与利益相关者间转型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68- 71.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公共图书馆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