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贵州“最美水站”
2019-06-16谢巍娥邓杰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谢巍娥 邓杰
前段时间,生态环境部首批“全国最美水站”推选活动基本完成,根据网上投票结果和专家评审成绩,最终推选出100个水站为“全国最美水站”。其中,贵州黔西南赵家渡、黔南三都桥两个水站榜上有名。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是监测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是评估水污染治理成效、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也是监测为民、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
目前,贵州八大水系共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107个,其中,长江流域87个,珠江流域30个,涵盖了贵州全部国家“水十条”水质考核断面及中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断面。
据了解,首批“全国最美水站”推选活动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2019年1月,全国30个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区水站进行严格初选,评分标准由基础项(包括基础建设30分、文化建设40分和制度建设10分)和加分项(包括设计创新10分和功能拓展10分)组成,并按照一定比例选出202个水站进入候选名单。根据网上投票结果和专家评审成绩,最终推选出100个水站为“全国最美水站”。其中,贵州黔西南赵家渡、黔南三都桥两个水站榜上有名。
藏于茂林修竹中的黔西南赵家渡水站。(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供图)
赵家渡水站:马岭河的“守护者”
黔西南赵家渡水站位于兴义市马别河下游。沿着马别河下游丛林中蜿蜒伸展的小路走去,不一会儿,一座白墙、灰瓦,充满布依族、苗族建筑特点的吊脚楼建筑映入眼帘。外墙上,马岭河峡谷、万峰湖的大幅油画点缀着墙体,别具特色,步道、长栏在静谧的林中俨然成为一道风景线。
水站文化建设是“最美水站”评选的重要指标。“赵家渡站上接马岭河,下通万峰湖,守青山,护绿水,凸显最美黔西南独特的文化特色。” 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站长晏祖恩说。
赵家渡水站于2017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8年6月30日竣工,占地120平方米。
在宽敞明亮的站房内,水质监测设备正稳定运行。“赵家渡水站可实现对马别河水温、溶解氧、pH、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共9项水质指标的自动监测。”晏祖恩介绍,赵家渡水站通过对水质的24小时自动监测,能让当地及时掌握马别河水质状况,为马别河流域开展“碧水保卫战”及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由第三方社会机构派驻运维的工程师宋大成,每周都会到站房内观看运行日志、设备维护,查看化学试剂的保存情况。“每天定点采集的水样,通过监测设备的控制单元、预处理单元、采样器等监测设备不间断地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达到实时监测。”宋大成说。
据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李伟航工程师介绍,水站分析出的数据直接传到国家平台,为管理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如果监测数据出现有异常,运维人员必须8小时之内到达站内现场响应,及时排查异常原因。
“入选‘全国最美水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韩龙说,下一步,赵家渡水站还将以“最美水站”为契机,通过对公众开放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民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都桥水站:都柳江的“哨兵”
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城内,穿城而过的都柳江波光粼粼,桥影树影在河中交相辉映,让水面变得生动起来。
在三都桥岸边,坐落着一栋水族特色的建筑,屋顶上立着“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几个大字,这就是黔南州三都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黔南三都桥水站),也是今年评选出的全国首批100个“最美水站”之一。
“风景美,并不是‘最美水站’的全部。”运维工程师王勇正在从河边的取水口获取监测水样。
三都桥水站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建设,2018年3月正式开工,2018年6月5日竣工。
赵家渡水站外观,山水油画上墙。(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供图)
风景优美的都柳江。(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邓杰/摄)
在三都桥水站站房内,记者看到,进行水质监测设备的控制单元、预处理单元、采样器等监测设备在工作人员的监管下正有序进行。“里面的设备都是24小时进行监测,不留空隙、不留死角,以确保水质安全。”三都自治县环境监测站站长韦仕余说。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71%,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水站刚修建起来的时候很多居民不了解这是干嘛的,后面经过我们宣传,让他们了解到水站能有效监测当地水质,改善水资源,避免发生污染,周边居民们都表示很支持。”韦仕余说。
“作为重要的国家控制断面,三都桥水站的建设意义重大。”韦仕余说,黔南三都桥水站的建设对三都水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工作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不仅可以实时提供水质状况,还可以通过文化建设,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都柳江水更清、环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