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道路自信的党性逻辑和源泉
2019-06-15程耀明
程耀明
摘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并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无数奇迹、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这些成就概括为一条就是开创了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在全国执政的严峻考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根本原因也在于开创了中国道路。今日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联系:(1)民族站起来构筑了道路自信的初始基础,它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对其执政能力的信心、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2)人民富起来形成了道路自信的实现条件,它源于党的团结和坚强领导,源于人民的拥护,源于制度优势。(3)国家强起来提升了道路自信的认知水平,它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国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自信的民族基因:中国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具有自信的社会基础;中国道路以人类进步为指向,具有自信的国际风范。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19)05/06-0020-08
关键词:新中国70年;道路自信;党性
从党性角度探讨道路自信的源泉,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本真和现实定力,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成就是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最深刻的变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饱受沧桑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世人称为“中国道路”。
探讨中国道路形成和自信的原因必须围绕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道路?二是怎样选择道路?三是道路如何走?只有搞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才能深刻剖析中国道路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的来源。
从理论上讲,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社会通向现代化的两条不同的途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内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和对外建立殖民地的暴力手段实现了现代化,一些国家被视为国家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和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试图走西方现代化道路,但实践证明,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至今仍然处在现代化迷茫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树立起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标杆,曾经让发展中国家看到一丝曙光,但这种集权式的现代化模式好景不长,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草草收场,已经成为现代化语境下的历史素材。19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不可避免地使人们质疑社会主义道路能否通向现代化,一些西方学者甚至由此得出社会主义失败的结论,借此标榜资本主义是实现现代化唯一可行的制度形态。从目前世界范围内来看,现代化国家密集于欧美、澳新、日韩等地区,不均衡的现代化空间布局,使西方国家自以为自己是现代化标准理所当然的“制定者”。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应该主动探索自己的道路还是被动地适应西方的道路,这是摆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总结世界现代化史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由此,中国道路的全景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便徐徐展开,而且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越来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今天,西方优越感、西方主导论正在被消解、被淡化。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执政70周年之际,分析总结中国道路形成的机理,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视角分析道路自信的来源,对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使党带领人民在新时代不断完善和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站起来构筑了道路自信的初始基础
发端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水平和民族进步的标志,世界多个国家都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保守势力顽固,清王朝完全没有现代化的心理准备,更不可能形成现代化的制度安排,泱泱大国的古代盛世景象只能成为中国人美好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抚慰。有政治远见的仁人志士试图找到一条民族复兴的道路,在外有列强干预、内有专权阻挠的双重压力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重大社会变革举措。但是,近代中国的几次现代化尝试都没有改写中华民族苦难史,只得到了一个“虽败犹荣”的历史结论。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发展近代工业重现清王朝的国威,但洋务运动的组织者完全低估了他们所捍卫的封建制度对现代化的天然抗拒力。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革命成功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而是幻想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来挽救中国,当古老的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发生碰撞时,必然表现出很多不适应。
由于近代中国工业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育不充分,在内部制度失效和外部势力控制的交互作用下,中国不具备通过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国际条件。历史证明,把中華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封建官僚和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身上是政治上的幼稚,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共和制,其立国、复兴方案在中国都行不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人民幸福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现代化,而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道路选择。“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21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不能沿袭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实质就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和对当代世界两种典型社会形态的评判。早在1953年10月,毛泽东就曾提出疑问:“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吗?”[2]299他断言,“整个世界都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2]502。1956年9月,毛泽东在同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关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3]124;195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又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3]267。1980年代邓小平针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质疑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析,邓小平得出结论:“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4]62-63“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4]206“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4]311
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后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是非常清醒并保持定力的。站起来的中华民族要想彻底摆脱西方的控制从而发展民族工业,就决不能加入到资本主义序列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了艰辛而有益的探索。但是,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面临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和东方落后大国没有现代化成功模式两大困境。虽然我们曾经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而学习效仿,甚至认为苏联模式是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但实践证明,这种疾风暴雨式的现代化模式,难以经得起来自于内外部风险的考验。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中国的实践中暴露出来以后,特别是中苏两党关于意识形态的大争论,影响了两党两国关系,从而在理性上感情上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反感和反思。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指出,“现在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5]236,1961年6月承认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开得仓促,而且承认“我那时对中国社会主义如何搞还不甚懂”[5]273,“社会主义谁也没有干过,没有先学会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而后搞社会主义的”[5]276。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确立了中国道路的重大原则和宏伟目标,奠定了中国道路的制度基础。这些原则和目标可以概括为:其一,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因为“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5]197。其二,必须相信人民群众,因为 “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5]324。其三,必须打破常规发展技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5]3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面临着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占绝对优势的压力,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一个千年传统农业大国基础上追求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仍然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究其原因:一是来自于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任何情况下从来都没有怀疑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315。二是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其执政能力的信心。虽然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时间不长,而且还面临着各种执政考验,但是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苏区和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有领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领导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功经验,所以,对在新中国成功执政充满信心。毛泽东说:“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3]274“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3]275三是来自于其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西方国家对世界社会主义虎视眈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是政治上打压、经济上封锁、外交上孤立。但毛泽东坚信,“目前的国际条件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有利的”[2]392。他认为,社会主义阵营是团结的,社会主义事业是辉煌的,而帝国主义阵营则是虚弱的,在它们那里有不可克服的重重矛盾和危机,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道路自信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揭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6]
二、人民富起来形成了道路自信的现实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过高估计了政治动员对现代化的作用。毛泽东曾经认为价值规律是一所偉大的学校,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但是,无论是从对刚刚站起来的中华民族之命运的考虑还是从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出发,他都不能容忍中国开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于是,计划经济被其当作社会主义固有的经济特征,致使人的潜能无法充分激发,经济活力难以充分释放,贫穷成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遇到的最大挑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能够让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也没有使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不仅要求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予以积极回应,而且还要从实践上进行大胆尝试。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认为,只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而精准地判断中国国情和世界大势,才能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3此后,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的认识,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28,“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4]197。
邓小平对中国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的思考有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很强的实践可行性,得出了十分精辟的论断,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构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轮廓和框架结构,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邓小平曾自豪地说:“我们的事业无比壮丽,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7]139改革开放后我们取得的成就证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4]206。针对1980年代末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特别是苏联、东欧发生的剧变,1989年9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强调:“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4]321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八大,是中国道路的开创、捍卫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时期,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都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的道路自信,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源于党的团结和坚强领导。从物质技术基础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实现现代化实属不易,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的领导核心,中国将成为一盘散沙;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坚强领导,中国就会陷入旷日持久的社会震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受了来自于国际国内的各种严峻风险的考验,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并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如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充满信心一样,邓小平把党的团结和坚强领导视为道路自信的主要源泉,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是是能够做到的。首先是我们有全党的团结”[7]111,“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7]267-268。二是源于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大部分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道路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所以“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4]29。“没有点勇气是不行的,这个勇气来自人民的拥护,人民拥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4]217三是源于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利用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其制度优势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也将经得住历史的检验。邓小平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7]337“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4]24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说:“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6]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结果,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在表现和保障。四是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积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各项政治制度,在关系国家安全的科学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等一系列成就,至今仍然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产生深远影响。1990年,邓小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年来,已经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4]357五是源于改革開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应大势、合国情、得人心、顺民意。邓小平讲,“如果改革成功,会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4]156。
三、国家强起来提升了道路自信的认知水平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曾经提出过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共十九大作出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担当。新时代我国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和深刻历史变革,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1.中国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自信的民族基因
中国道路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深刻的社会背景、清晰的历史逻辑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39-40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中国道路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原因,从根本上阐明了中国道路的独特属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1]29。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一种信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道路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是解决中国问题、办好中国事情的唯一路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高度政治智慧和巨大政治勇气的结晶,具有内生性、民族性、独创性。
中共十八大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率领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5“历史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1]56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内生性有了更高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2.中国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具有自信的社会基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正视中国问题,化解中国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使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办成了过去长时期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过去长时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进入了加速圆梦期,中共十九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画了新的蓝图和路径,向人们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成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6]
3.中国道路以人类进步为指向,具有自信的国际风范
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不仅使中国看到了光明未来,而且为人类进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6]
世界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就是一部充满血腥的掠夺史,资本原始积累导致许多人失去家园,殖民统治导致许多国家长期陷入贫困,“国强必霸”的传统大国崛起模式长期使世界动荡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受不合理不公正的世界经济旧秩序的困扰和战争的威胁,苦于找不到改变民族命运的发展道路,以至于有人曾经发出了“人类向何处去”的疑问。
中国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我们尊重发展中国家人民自己的选择。但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开拓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的视野。中国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并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为人类社会进步增添了强劲动力,充分显示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风范。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本性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科学诠释,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苦难遭遇的深刻反省,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潮流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道路的应有之义,是一条既有利于保持国内稳定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是中国获得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1]267
中国道路的形成打破了发展路径依赖的西方预判神话,是世界现代化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是人类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结语
中国道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最好检验。只有坚持中国道路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所有重大现实问题。中国道路属于中国,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中国道路在中国已经达成共识,也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4“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现共同富裕。”[8]30“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8]40短短70年,我们就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繁荣富强的国家,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有正义感的政党和国家的尊重。中国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坚定道路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8]3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