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卵巢炎1 例
2019-06-15吴卿杰钱晶晶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浙江嘉兴314000
吴卿杰,钱晶晶(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浙江 嘉兴 314000)
病例女,50 岁,因“腹胀伴乏力1 周”入院。患者于1 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程度中等,无明显加重趋势,感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感排便不畅,尿量有所减少。血常规:白细胞18.13×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79.3%,余血检指标基本正常。盆腔彩超:左肾及左输尿管轻度积水,盆腔内囊实性占位,形态不规则,似见包膜,CDFI 病灶周围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CT 表现: 平扫显示左侧附件区一大小约120 mm×90 mm×97 mm 囊实性肿块,形态欠规则,部分边界不清,与邻近子宫、乙状结肠及左侧输尿管分界不清,病灶壁厚薄不均,CT 值测量其囊性部分约-14~30 HU。增强后病灶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其内部可见细小分隔强化,囊性部分大小不一;壁呈明显持续性强化,部分厚壁内可见小囊状及小片状无强化灶。病灶内侧缘局部壁不完整。
CT 诊断:左侧附件区囊实性占位,恶性征象,侵犯子宫、乙状结肠及左侧输尿管。
病理结果:左侧卵巢黄色肉芽肿性炎。
图1 仰卧位CT 平扫示左侧附件区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图2,3 仰卧位CT 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示囊壁明显持续性强化,其内见强化分隔。图4 囊性部分CT 值测量最低值约-14 HU,提示有脂性成分存在。图5 增厚囊壁内可见无强化小囊灶(黑色箭头)。图6 病灶左侧缘囊壁不完整(黑色箭头)。图7 病变由灶性泡沫细胞及混合性炎细胞组成(HE)。
讨论黄色肉芽肿性炎属于一类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受累的器官正常组织结构破坏,病灶内由含脂肪成分的泡沫细胞以及混合炎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构成[1],通常发生于胆囊及肾脏多见,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少见,常由于急性盆腔感染史后发生,成年女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症状常见有乏力、腹痛、发热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妇科查体可触及附件区压痛性肿块,常伴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一般行手术治疗。
黄色肉芽肿性炎可分为局灶型及弥漫性,局灶型少见,以实性为主,内部坏死可有囊性成分,弥漫性较常见,多呈囊实性病变;该例更趋向于弥漫型。CT 误诊为恶性病变,回顾分析其CT 表现需要与卵巢囊腺癌进行鉴别: 卵巢囊腺癌表现为囊实性病变,囊壁厚薄不均,可伴有乳头状改变,囊性病灶内可见厚薄不一分隔,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可伴有腹水,可有腹腔内种植转移;肿瘤系列CA125 大多有增高。
该例病变亦呈囊实性病变,其囊性部分CT 值内含有负值,最小值为-14 HU,提示其内有脂质成分,结合病理该病由含脂肪成分的泡沫细胞构成,脂肪密度的测得对该病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文献报道黄色肉芽肿性炎囊腔内CT 值范围为-10~30 HU,主要取决于脂类与脓液的比例,一般没有典型的脂肪密度[3]。增强后病灶壁可见明显持续性强化,部分厚壁内见无强化小囊灶,借鉴胆囊黄色肉芽肿性炎CT 表现及病理,壁内无强化小囊灶考虑为黄色肉芽肿性结节[2]。病灶内侧缘壁不完整,病变向外蔓延改变,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但并无明确侵犯征象,此类表现更加接近于炎性病变而非肿瘤性病变。反推之如为肿瘤性病变,破壁后必会形成腹水及种植转移,而该例并无此类表现。
结合超声检查提示CDFI 在病灶周围并无血流信号,患者炎性指标明显增高但肿瘤系列正常,亦不支持肿瘤性病变。MRI 检查中DWI 及ADC 技术对其可能更具有鉴别价值,脓肿性病变在DWI 序列往往呈高信号显示,ADC 值减低[4]。
黄色肉芽肿性卵巢炎属于少见疾病,极易误诊,总体报道例数过少,其影像学典型表现仍待商榷。在临床工作中,对类似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体征、实验室检查、超声等结果来综合判断其良恶性,提高诊断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