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06-14周祥基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周祥基

摘要:“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作为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形式,一经试点便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课题研究在分析“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历史贡献的基础上,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形成“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并对“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作业流程进行了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C-0046-05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量的扩张阶段,正在走向质量提升。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我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已经走进了深水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记者会上提出职业教育要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1],到葛道凯大力倡导普及“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等理念[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教育部等六部委《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颁布,都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体现校企合作的理念,使教学和生产接轨,教学模式的改革走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命题,即便在该教育理论提出近百年后的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激励着一代代教育人砥砺前行。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是,先“教”后“学”再“做”,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形成“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择机而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学做”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三件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巧妙地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突显出如何更好地去“做”。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提出和传统教学不一样的口号,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根本上的不同。一是实践的重要地位不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做”,把“做”放到首当其冲的地位,强化了“做”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实践论的思想。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虽然也体现“做”字,通常是用练习或实践的形式出现,但练习或实践却落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后面,处于从属的地位,实践的能动作用明显弱化。二是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不同。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中,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学习中往往都是知易行难,而在“教学做合一”教学中则先从难处入手,让学生先知难而后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教师的教学效率不同。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中,在让学生先“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巡视检查过程中,有效发现学生“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加快教学速度,提高教学效率,如学案导学教学法就是“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直接反映。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还让教师“教”字当头,则由于对学生的情况掌握得不够透彻,教学中无的放矢,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从而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初衷。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历史贡献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从学校定位上说,它对学校提出了改变脱离社会实际现状的要求,学校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教育成为造福人类社会的主体,实现教育价值的回归。从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学校教育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弱素质等做法,把培养全面发展、社会急需、责任担当的合格劳动者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教学方法来说,要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和学能在实践的环节上统一起来。从课程评价体系来讲,必须及早改变不仅在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同时在职业教育中也同样存在的现象,即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弱化了考试的评价和诊断功能,使得考试的评价、诊断功能与选拔功能发生了本末倒置的错位。从教育整体协调发展来说,必须改变严重存在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普职差别,改变教育上真实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使各级各类教育都能协调发展,使所有公民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

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职业教育和产业经济之间的合作在不同时期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几种提法,分别历经了从微观上的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的结合,中观上学校和企业两个法人的合作,宏观上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合作。当前已实现“产学结合”向“产教融合”的过渡。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还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产教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是教育行业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定向培养方式。[3]在这里,“产教融合”基于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联系的视角,在“产学结合”的基础上,描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应该达到“融合”的最佳状态。产教融合内涵包含了产业与教育关系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问题,要达到“融合”的理想狀态,不仅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也需要中观的主体参与和微观的实践操作。而对于以前提法中的“结合”和“合作”来说,“融合”对教育与产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上要求能够深度互融。“融合”是指在两个主体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它是主体的自发行为,是一种内在需求,是一种孕育新生,体现了产教关系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因此,“产教融合”的提出是对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内涵的提升。[4]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诉求。任何教学都是以有效性为目的的,“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条件则是将课堂行为引向有效性的最关键途径。[5]当在产教融合的框架下满足这四个条件,则需要对“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重构,如图1所示。在重构过程中,要体现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代表“教”与“产”的融合,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具体运用中,我们只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最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必须避免发生学生跟在教师后面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不够的现象,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互动与合作、共同进行教学的图景。[6]

(一)理论依据的构建要渗透行业企业的生产理论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中实行先“教”后“学”再“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当用生产理论指导教学时,教学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加工工序和质量检验标准等要求进行教学。重构是把生活教育理论与生产实际进行结合,则要求整个教学得按照生产实际流程进行,用企业的生产理论来指导,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中凭空想象,照本宣科。在这里,我们要把生活教育理论和行业企业生产理论有机结合,用企业生产理论指导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的构建要体现良品形成的产品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要素,目标能否达成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里,教学目标的重构应参照企业生产里的产品标准,以企业生产产品为基础,强化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并注重考虑学生的情意发展。以企业生产工艺为基础,强化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产品的不同加工工艺而重構教学目标,同时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体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快乐学习。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化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的重构,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有步骤推进分层分组的因材施教策略。所以,教学目标的重构以充分参照企业生产情境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

(三)操作程序的构建要倡导职场体验的课改理念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先“教”后“学”再“做”,“做”字放在最后,体现了对“教”的重视和“做”的弱化。在进行操作程序重构中,教者根据企业职场体验,在企业生产中都是从先“做”开始。将整个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过程都能够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相一致,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对企业的定向服务。[7]所以在操作程序的重构时,我们也从先“做”开始,接着后“学”再“教”,把“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重构为“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看似一字位置的变动,其实孕含了丰富的哲理,充分体现了重视实践体验的课改理念。

(四)实现条件的构建要符合行业企业的生产要求

教学模式其中主要的一个要素是实现条件,实现条件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几个方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是要其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如图2所示。把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和教学模式中的实现条件进行融合、重构,以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主体身份的构建要实行身份的互通确认机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主体身份的重构要体现与企业生产的对接。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之一学生,和企业对接所具有的身份是徒弟,在企业生产中对徒弟的要求就是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实现和企业无缝对接。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和企业对接的所具有的身份是师傅,在企业生产中对师傅的要求就是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达到“双师型”的标准,才能满足教师达到企业师傅的要求。

2.教学内容的构建要生成符合职业标准的编排体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根据教材编排体系进行安排,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设置和安排,对接职业岗位标准。课程开设要把实用性、实践性作为主要诉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生产技术水平和职业岗位要求。教学内容的重构必须体现就业导向作用与岗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职业学校在进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重构时,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及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参加,根据职业标准所要求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坚持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生产实际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使教学内容设置对接职业标准。

3.教学手段的构建要衔接工作现场的生产方法。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使用中,教学手段的重构要体现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境,要体现职工工作现场的生产情况,把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教学方法和企业的生产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真实再现生产场景,一种情况是对教学场景进行生产化模拟,但无法完全统一;另一种情况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进行场景再现。线上线下双向融合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起线上网络教学平台。[8]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视频、企业生产场景等资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线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授课。因此,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作为一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4.教学场所的构建要推行文化融通的职场体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所使用的教学场所一般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或实验实训室。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重构时,教学场所则要形成与企业对接的文化融通。一是要体现企业质量意识。把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教学场所全面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质量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要体现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是生命线,任何操作都以安全为前提,绝不能逾越安全这根红线,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要体现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就以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实行企业化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严守操作规程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适应岗位要求。

5.教学评价的构建要形成产教融合的评价模式。“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使用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重构要在校企合作、以产定教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重构后的教学评价要突出企业要求为主、教学要求为辅的原则。教学评价要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要体现育人主体和生产主体的双主体的统一。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烙印着企业生产的教学理念,托付着质量安全的职业责任,体验着生产场景的功能发挥,催生着校企融通的综合效果,从教学理念、职业责任、功能发挥和综合效果四个维度带有产教特色的教学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理念、职业责任、功能发挥和综合效果等四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尽管在形式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主要的评价对象,但是却体现了一种“以教师为发动点、以学生为落实点、由过程性和形成性指标共同组成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主导思想。[9]

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使用中,在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其课堂教学的一般作业流程如图3所示。

(一)“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流程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中,顺序是先“做”、后“学”、再“教”。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在学生先“做”时,教师进行巡视,以检查学生在“做”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教”中有的放矢。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在课前准备阶段就已经都准备了,所以说,学生先“做”也是对后“教”的反馈,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做”的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设计和内容。教师在掌握学生“做”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在教师进行“教”的同时,学生在“学”。所以,“做学教”的顺序是理论上进行叙述的需要。而在实际教学中,三者是有机紧密结合的整体。尤其是“学”和“教”两者之间,分别是两个主体同时进行活动,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课堂里,“教”是针对学生的“学”而言进行的“教”,而“学”是针对教师的“教”而进行的“学”。

(二)“做學教合一”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根据上面的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中,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就是学生,在学生的“做”和“学”之间不断重复进行。对于新构建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应用中有几个问题要引起教者注意。

1.情境的体验性。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使用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生产场景的结合。最好能提供真实场景用于教学,条件不具备时在校内理实一体教室用模拟场景教学或者用线上的虚拟场景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真实生产的体验。

2.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流程图可以看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在学生主线的基础上,教师的“教”是一个辅线,教师起“导”的作用,其出现只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所以,教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切忌喧宾夺主,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程的整合性。“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对课程进行整合,即课程环境整合——车间与教室合一,课程内容整合——教学与工作过程合一,课程组织整合——认知规律与能力生成规律的合一,课程实施整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合一,课程评价整合——样本与学习态度评价合一。[10]只有整合到位了,才会形成有效教学。

4.系统的闭环性。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做”“学”和教师的“教”在教学环境这个载体上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所谓闭环,是指有反馈的存在。在教学系统中的主体之一学生,无论在“做”或“学”的过程中都不断地把结果反馈给另一主体教师。教师在接受到反馈信息后,才能把握教学节奏,才能教有取舍,才能教得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体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宗旨。

四、结语

从“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到“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变,已然不仅仅是词序位置的变化。它是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改变,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它是教学理念的根本改变。惟其如此,才能使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职业教育要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EB/OL] http://www.cvae.com.cn/zgzcw/xwzx/201803/3ce2b96834e844f69e3ac

5a7415f395d.shtml,2018-03-20.

[2]葛道凯.大力加强职业教育[EB/OL] http://www.cvae.com.cn/zgzcw/gndt/201803/16470aaed98a474fb9bd057411b272bf.shtml,2018-03-22.

[3]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

[4]罗汝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判断、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7(25).

[5]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7]王玲玲.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8).

[8]左霞.线上线下双向融合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

[9]翟羽,樊宏孝,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及评价维度的重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4).

[10]张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3).

责任编辑:章跃一

Abstract: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s shown great vitality since it has been tes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the research reconstructs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form a better model. It explores the operation flow of the teaching model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猜你喜欢

做学教合一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开发与研究
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